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6年的一天,松江省會發恒區的區委書記李建軍,正騎馬飛奔在前往方正縣城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參加一項緊急會議。
但也就是在這段路程中,他遇到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機,稍有不慎就會丟掉性命。
傍晚時分,他快馬加鞭地來到了一座大橋西頭的邊上,隨著他慢慢靠近橋頭,越發覺得不對勁,這實在是太安靜了。
這種異常的情況引起了李建軍心中的警覺,他翻身下馬,快速走進區中隊駐守的橋頭堡內。
只見桌子上的飯菜還整齊地擺放著,散發著一股熱氣,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見了。
李建軍瞬間覺察出異樣,立即轉身騎上馬背,一邊飛馳,一邊朝著周圍連開數槍......
突發變故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中國革命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內部不僅有國民黨反動派蠢蠢欲動,更是有著一幫不安分的武裝分子,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當時很多因為日本投降而失去組織力的偽軍,不是投降了國民黨,就是投降了解放區。
但是這些人在偽滿洲國橫行霸道慣了,還保留著之前的流氓習氣,往往容易生出異心,很大概率會帶來極大的麻煩和破壞。
1946年,端午節剛過的第二天,作為解放區的東北松江省方正縣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而時任方正縣會發恒區區委書記的李建軍也接到了縣委的通知,讓他盡快趕到。
此次會議非同小可,關乎著學習和貫徹黨中央對東北解放區發展的引領思想,鞏固根據地的問題。
由于當時往返路程較近,接到緊急通知之后,李建軍準備立刻就走,說不準還要在縣城待幾天。
于是便對著自己身邊的劉文啟和周恩樸兩人交代自己離開后區里的一些工作,這兩人都是區工作隊的隊長,辦事方面很有經驗,這讓李建軍很是放心。
就在得知李建軍下午要前往縣城參加會議時,劉文啟面露難色地對他說道:
“老李,你要去的話,帶上幾名民兵戰士保護你的安全。”
李建軍一聽劉文啟這種表情,立刻感覺到了不對勁。
區政府和縣城相隔不過20里,周邊都是解放區的地方,被我黨牢牢控制在手心里,還會發生什么危險不成?
一旁的副隊長周恩樸解釋道:
“李書記,上午咱們派了兩名隊員去替換守大橋區中隊,到現在還沒有消息,我懷疑大橋那邊出了變故,去縣城必然要經過大橋,這實在太危險了。”
李建軍一聽,立刻就懷疑是在大橋旁邊駐守的區中隊出了問題,畢竟最近并沒有聽到槍響,說明沒有發生戰斗的情況,極有可能是剛投誠的這支武裝叛變了。
周恩樸口中的這個區中隊,并不是我黨知根知底培養起來的革命隊伍,而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后,迫于無奈之下,向我方投誠的一支二十來人的偽軍。
這支隊伍由于成分復雜,其中的中隊長徐海令在偽滿洲國擔任村公所農業系的主任,他的手下大多都是地痞混混和偽警察。
由于時間原因,還沒有經過我黨革命思想的徹底改造,自然少不了之前的作風習氣,整個隊伍一片烏煙瘴氣。
這一支極不安分和穩定的“武裝力量”,在解放區中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能夠對我方黨員干部造成威脅。
雖然會發恒區是解放區,但是內部環境也不穩定,在周邊不僅有著國民黨的武裝力量,無時無刻不想著驅逐我軍,獨享抗日戰爭的成果。
并且周邊還有多股匪患,種種因素使當時的形勢極為復雜。
這一支區中隊雖然名義上歸我黨管轄,實際上我軍干部對其并沒有什么控制力,作為區委書記的李建軍更是看到了這一點,決定要獨立地發展屬于黨和人民的武裝力量。
隨后,他便在區內挑選了十幾名接受過革命思想的愛國青年,也就組成了現在的區工作隊。
隨后他通過比賽和考察的方式,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內選拔了一大批身體強健、頭腦靈活并且接受過先進革命思想熏陶的愛國青年,大約有十幾人,組成了現在的區工作隊,受解放區黨組織直接管轄。
黨的直系武裝是有了,但是想要真正發揮作用,還必須保證這支部隊具有一定的戰斗力,所以李建軍親自為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訓練計劃,只為幫助他們盡快成長起來。
李建軍先是為他們提供了最新的紅色書籍,學習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以此來更好地發展解放區,其次就是要磨煉區工作隊成員的槍法。
當時的李建軍槍法極好,盡快使這些愛國青年掌握高水平的戰斗素質和武裝斗爭本領。
在區工作隊成立的前期,李建軍和大家在一起吃住親自教導區工作隊成員們打槍的技巧及相關的軍事理論,督促他們不斷地進行訓練。
有一次,一只麻雀從遠方飛來,正在訓練區工作隊成員槍法的李建軍向大家展示了一手絕技,隨手一槍,麻雀應聲倒地,大家紛紛拍手鼓掌叫好。
也就是這樣,李建軍有著一手精準的槍法,便在區里流傳開來了,他當時并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這一舉動和他的槍法在隨后的一場變故中,無意間拯救了他的生命。
對于駐守大橋的區中隊的事情,時任工作隊隊長的劉文啟不能不向著最壞的結果做著打算,他態度堅決,必須陪著李建軍一起前往參加會議,保證他的安全。
實際上也怪不得劉文啟如此的警覺,周邊幾個相鄰區縣的區中隊叛變的事情還歷歷在目,這都是前車之鑒。
更何況,一天過去了,前往大橋換崗的區工作隊成員還沒有任何消息,想必是情況不妙。
緊接著,劉文啟又對李建軍說道:
“老李,如今大橋那邊的局勢并不明朗,讓你一個人單槍匹馬地闖過去,我是不放心的,你讓我和你一起去,如果真有什么意外情況發生,兩個人也好有個照應。”
但是李建軍思考再三,還是拒絕了劉文啟的提議,往縣里開會那是必須去的,但是劉文啟不能跟隨自己一塊兒去。
一方面區里的工作還需要他來主持完成,另一方面,即便是跟隨自己去了,也只有兩個人,一旦真要遇到什么變故,那么也不過是白白犧牲。
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李建軍決定單槍匹馬地過去,不過為了保證路上的安全,他在腰間還攜帶了七八顆手榴彈,背上了一支步槍,在腰間又別了一把匣子槍,就快馬加鞭地出發了。
橋頭驚險
李建軍所在的會發恒區距離方正縣城也不過20里地,快馬加鞭,很快就能到達。
不久之后,他快馬加鞭地來到了大橋西頭的邊上,當時天色已晚,周邊暮氣漸生。
隨著慢慢接近橋頭,李建軍越發覺得不對勁,本來駐守在這兒的區中隊有20號人,想必晚上要準備生火的材料了,怎么會一個人影都看不見呢,這是很不正常的。
即便是在休息,那也總該有個放哨的人吧,這種異常的情況引起了李建軍心中的警覺。
他翻身下馬,胡亂地把韁繩拴在一棵樹上,快速地走到橋頭堡內,只見桌子上的飯菜還整齊地擺放著,散發著一股熱氣,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見了。
李建軍見此情況,高聲呼喊了一聲:
“有人嗎,人都去哪了?”
但沒有絲毫回應,這時候的他馬上意識到壞事兒了,只覺得身體有些發寒,周邊似乎都是緊緊盯著他的眼睛,頓時摸出了槍,快速地跑出堡外,隱蔽在一棵大樹旁邊。
剛才堡內的飯菜還是熱乎的,這說明沒事,遠遠看見李建軍過來之后才撤離的,這肯定有問題。
這下他心中確定區中隊肯定是叛變了,這時候肯定有人在某個草堆里埋伏著,拿著槍舉向自己的方向,這一刻,他面臨著生死的危機。
但是李建軍的腦海中卻無比地冷靜,不斷分析著敵人可能藏匿的地點,當時的他沒有退縮的意思,而是無比堅定著自己的信念,自己一定要去縣城參加會議,命令不容更改。
但是當前李建軍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脫困的問題,如果僵持下去,肯定會露出破綻,想到這里,李建軍決定要賭一把,狹路相逢勇者勝。
此時的他,已經通過大致分析,找出了敵人可能藏匿的幾個地點,便偷偷地解開韁繩,一個飛身上馬,如同離弦之箭一般沖了出去,很快來到了大橋上。
然后在通過橋面的一瞬間,踏在馬背上的李建軍便向自己預判的地點掃了一梭子子彈,頓時斷葉殘枝橫飛,敵人也沒敢冒頭。
就這樣,李建軍揚長而去,不敢有片刻的耽擱,馬不停蹄地奔向縣城。
到了縣城之后,李建軍將大橋橋頭堡異常的消息通知了劉文啟,讓他帶著工作隊去偵查一番,很快通過劉文奇派來的通訊員,李建軍這才得知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區中隊果然叛變了。
原來,當時劉文啟他們接到李建軍的提醒之后,立馬組織了區工作隊的成員前往橋頭堡一帶去偵察情況,不料想果然有武裝力量埋伏在草叢內,兩支隊伍互相試探之后,對方快速地退走了。
事情原委
直到東北解放之后,原先的區中隊成員都被逮捕了起來進行改造,從他們的口中,李建軍這才知道當年事情的原委。
李建軍前往縣政府的那一天,守橋的區中隊成員就叛變了,他們本來就是無法無天,身染惡習的惡霸,根本不愿意讓黨的條條框框的規則來限制自己,反而覺得國民黨那一方更適合他們,所以他們將前來換防的兩名工作隊成員控制了起來。
正當他們吃著飯菜,一起商討下一步的計劃該如何走時,便遠遠地聽到了馬蹄的聲音。
再定睛一看,竟然是李建軍提著馬來到了大橋旁邊。本來這些叛徒心中都惴惴不安,自然不敢面對李建軍便躲在了橋頭堡旁邊幾處的樹蔭和草叢之中。
直到看見李建軍是單槍匹馬之后,這才慢慢松了一口氣。
就在李建軍進入橋頭堡查看情況的時候,一眾叛徒在緊急商量怎樣對付李建軍,但是叛軍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這為李建軍的逃離創造了條件。
其中一部分人說道:
“直接將他打死吧,把他弄死之后,周邊的地盤都是我們兄弟們的了,這確實讓一群人蠢蠢欲動。”
但是,其中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連忙勸阻道:
“現在誰還不知道這個山東來的李建軍槍法好,連小麻雀都能一槍命中,如果咱們沒能第一時間把他拿下,那么慘的可就是我們了。”
就在敵人內部產生矛盾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李建軍膽魄竟然如此之大,竟然先發制人,騎著快馬跑到了橋頭上,然后對著叛徒們的方向,一頓亂掃。
當時這一眾叛軍都嚇呆了,都連忙趴在地上,根本不敢露頭,更不用說攔截李建軍了,只能眼瞅著騎著快馬越跑越遠。
直到多年以后,李建軍再次回憶那件往事,還是覺得很是驚險,他能逃脫重圍原本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的結果。
土匪的猶豫不決,加上野草樹木的掩護以及自己的時機把握和非凡的勇氣,這些條件但凡少一樣,他也不可能如此簡單地化解這一場危機。
李建軍感慨道:
“我這一生戎馬,到底跑過多少條路,跨過多少條河?經過多少座大橋我都記不得了,只有這次的經歷還讓我歷歷在目,永遠不能忘記。”
結語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有無數如同李建軍的革命志士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埋沒在了歷史的草叢之中,無人知曉。
但是在革命史上,他們都散發著燦爛的光芒,缺少了他們,整個人民革命斗爭的畫卷就不完整,他們的革命精神和熱情將永遠地流傳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