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期關注內地票房排行榜的觀眾可能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之前宣布撤檔的《蛟龍行動》,在這近一周時間內,竟然每日都產出了票房,難道于冬的這部耗資10億元大片,回爐重造已經結束,再次公映了嗎?
非也!
這涉及到一個新詞,叫“補錄票房”。
4月23日9時左右,內地票房排行榜前六名,均為春節檔電影,《蛟龍行動》36萬票房赫然在列,在補錄操作下,其總票房破了3.9億。
那什么是補錄票房呢?
簡單來說,就是影院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上報的票房數據,在后期統一修正后,各大影院經理把這部分票房追加到總票房中。
電影總局下屬有一個專資辦,就是專門負責電影上院線和票房數據統籌的。
一般會有三種情況需要補錄。
第一,影院售票系統崩潰、網絡延遲,導致部分場次票房未能實時上傳至國家專資辦。例如:春節檔高峰期,某些小影院服務器扛不住流量,數據滯后。
第二,影院工作人員漏報、錯報票房,相信很多人看電影,都遇到了手寫電影票的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偷票房”現象。
最為典型的案例便是2024年王俊凱主演的《749局》,受上映之后陸續近40萬張“退票潮”的影響,部分影院被質疑通過“虛假退票和補錄”操縱票房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