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水電氣表收費亂象,專家建言整治之道…
水、電、氣,作為生活的基礎保障,與每個家庭、每個人息息相關,如同柴米油鹽般不可或缺。而計量水電氣用量的水表、電表、氣表,俗稱“三表”,其計量的準確性和收費的規范性,直接關系到民眾的切身利益。然而,近年來,關于水電氣表收費不明確的事件頻頻發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4月22日,央視新聞針對這一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解讀,并邀請專家進行分析,罕見地用“亂象”一詞來形容當下的狀況,足見整治水電氣表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民生大事。
據央視報道,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換表潮,從原來的機械表更換為更智能、精準的智能表。部分人感覺用量變快、增多,產生“錯覺”。事實上,許多被曝光的案例經檢查后,表本身并無問題,問題往往出在人為操作上。
像之前重慶和四川廣安的燃氣表事件,就暴露出估抄、亂抄、錯抄、重復計費、疊加收費等亂象。同時,各地水電氣收費標準不統一,階梯收費計算方式也不夠透明,老百姓大多一頭霧水。
市監總局2024年的專項督查數據顯示,我國民用“三表”查實有問題的占比不大。抽查電能表296萬只,不合格1799只,合格率99.94%;抽查水表169萬只,不合格1.06萬只,合格率99.37%;抽查燃氣表131萬只,不合格2923只,合格率99.78%。
檢查民用“三表”生產企業938家,發現違法行為10起;檢查計量檢定機構2578家,發現違法行為16起;受理投訴舉報數量1.2萬件,立案查處69件。雖然整體抽檢合格率較高,但水表抽檢中仍有超1萬只不合格,這意味著眾多家庭可能受到影響。
針對水電氣表計量不準確的收費“亂象”如何治理,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指出,老百姓對水電氣價格敏感,幾毛錢的多收費可能因不明顯或專業性強而難以察覺和舉證。因此,暢通舉報投訴渠道至關重要,同時要關注問題的普遍性,通過集中整治,實現“治一病、去百病”,解決一類問題。
浙江理工大學一位研究所所長則提出建立長期常態化監督機制,不能等問題出現后才進行特別檢查和抽查。針對相關企業利用壟斷優勢上下游延伸的問題,應引入其他經營主體,形成公平競爭環境。當前很多地方水電氣由一家大企業管理,存在自查自糾難以發現問題的情況,引入競爭可倒逼企業提高服務質量、規范管理。
從多起案例來看,問題常出在“最后一公里”,即抄表員身上。要從根本上規范抄表員職責,從嚴處理,責任到人,出問題必追責,如此才能有效減少計量收費不精準、錯抄、亂抄、重復收費等亂象。
水電氣表收費亂象的整治,不僅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督、完善制度,企業規范自身行為,更需要民眾增強維權意識,共同營造準確、規范、合理的水電氣收費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