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2025 愛奇藝世界大會盛大啟幕!備受矚目的《七國銀河》動漫驚艷亮相,古風與科幻創新融合,構建出獨特宏大的世界觀。
天命之子在危機中成長,戰國七雄于銀河亂戰中局勢跌宕。
與此同時,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七國銀河》圖書,以細膩文字為筆,勾勒出與動漫相輔相成的奇妙世界,引領讀者穿梭于古風科幻交織的異次元,領略別具一格的故事魅力。
令人欣喜的太空歌劇創新之作
——讀《七國銀河:鎬京魅影》
北星|八光分文化
記得80年代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本中文版的《星球大戰》。讀完后感到很震撼,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好看的書。可惜當時條件所限,無法看到電影。看到這部電影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后來科幻讀得多了,知道科幻的一大類別叫做太空歌劇,《星球大戰》可以算作是一部典型的太空歌劇。
1977年上映的《星球大戰》電影海報
根據維基百科,太空歌劇 (Space Opera) 這個詞是由科幻作家威爾遜·塔克 (Wilson Tucker) 于1941年提出來的,當時是作為一個貶義詞,指的是將那些粗制濫造的西部片情節直接搬到太空的冒險故事。二十世紀60年代后,太空歌劇由英國科幻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等人重新定義,賦予了正面的意義。2006年,科幻編輯大衛·格德斯·哈特韋爾 (David G. Hartwell) 和凱瑟琳·克拉默 (Kathryn Cramer) 在他們主編的科幻小說集《太空歌劇文藝復興》 (The Space Opera Renaissance) 里將太空歌劇定義為——
“色彩豐富的、戲劇性的、大規模的科幻冒險,文筆流暢,經常還很優美,通常著眼于富有同情心的、英勇的中心人物和情節動作,一般設定在相對遙遠的未來、太空或其他世界中,以樂觀的基調為特征。它通常涉及戰爭,海盜,軍事道德以及非常大規模的行動和巨大的風險。”
The Space Opera Renaissance
太空歌劇在現代西方科幻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1982年到1995年這14年的14部雨果獎獲獎長篇里有12部都屬于太空歌劇。近些年來,隨著西方科幻的多元化趨勢,雨果獎包括了更多其它類型的科幻/奇幻作品,但是太空歌劇類的科幻仍然不時出現在雨果獎的名單,比如今年的雨果獎長篇《記憶中的帝國》 (A Memory Called Empire) 就是一部太空歌劇作品。
套用哈特韋爾和克拉默的定義,寶樹和阿缺的科幻新作《七國銀河:鎬京魅影》就是一部典型的太空歌劇。這部別出心裁的作品在太空演繹戰國七雄的故事,以銀河為背景,以秦王第九子戈蘭的成長故事為主線,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扣人心弦的太空史詩。讀著這部小說,我不禁又一次體驗到閱讀《星球大戰》時那種震撼的感覺。
借鑒古代歷史在西方科幻作品里屢見不鮮,阿西莫夫著名的科幻長篇系列《基地》就是借鑒的古羅馬帝國的歷史。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分分合合,連綿不絕,可借鑒之處眾多,為科幻和奇幻提供了豐富的題材。美國華裔作家劉宇昆的長篇奇幻《蒲公英王朝》系列,匡靈秀的奇幻長篇《罌粟戰爭》都是借鑒的中國歷史,在美國出版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過,將中國歷史借鑒到太空歌劇還比較罕見,《七國銀河》可以說在這方面開辟了一條新路。
翻開《七國銀河:鎬京魅影》,許多帶著古風的熟悉名詞撲面而來,秦齊楚魏趙燕韓,雍都鎬京邯鄲,龍漦褒姒鬼谷子……令人仿佛回到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但是,如果你以為這本書就是將戰國故事照搬到太空,那你就錯了。這部小說的難能可貴之處是沒有拘泥于戰國七雄的故事,而是以戰國七雄作為框架,完全演繹了一個嶄新的故事。所以,雖然作者有意采用了許多令人熟悉的名字,但整個故事給人一種陌生的新鮮感。
《七國銀河》 寶樹&阿缺 著
八光分文化&人民文學出版社 聯合出品
馬伯庸、劉慈欣、《長安十二時辰》總制片人梁超
誠意推薦
小說主線是秦王第九子戈蘭和他的朋友們在紛亂殘酷的太空戰爭期間的一系列冒險。小說充滿各種驚險元素:戰爭與殺戮、追捕與逃脫、陰謀與謀略、鎮壓和反抗、傳說與秘辛等等,讀起來扣人心弦,欲罷不能。作為太空歌劇,怎么少得了科幻和太空的元素?小說里科幻元素比比皆是,機器人大軍、克隆人大軍、超級宇宙戰艦、各種高能武器、超級電腦、賽博人殺手、各種行星、蟲洞網絡,簡直令人目不暇接。實際上,作者充分利用了科幻的優勢,將這些科幻元素揉合起來,經過妙手調理,烹調為一道令人眩目的科幻大餐,充分展現了科幻應有的奇觀。
科幻小說一大難點是構造一個合理自洽、令人信服的世界,這一點上《七國銀河》做得非常成功。小說中刻畫得最多的是秦國的克隆人奴隸制。大的方面,從其淵源到現狀;小的方面,從奴隸個人的經歷感受到貴族和王室人員對奴隸制的態度,作者都有極其細致的描述,使得這樣一個奇特的社會結構在這樣一個太空戰國爭雄的年代一點也不顯得突兀,很有質感,非常令人信服。而且,這樣一個社會制度從頭到尾都有機地結合到故事當中,甚至可以說是情節進展的推進力量。
除了秦國,小說中還比較詳細地描述了魏國、楚國和趙國的社會風俗。魏國的機器人大軍,楚國的巫王巫女和生物飛船,趙國的巨艦城市都令人印象深刻,別具一格。尤為可貴的是,雖然故事牽扯到光年尺度的銀河大戰,但是作者對細節的描寫也絲毫不吝筆墨,無論是魏國巨大的飛船,趙國的巨艦首都邯鄲,還是星狐的隱秘基地天城寨等,都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栩栩如生,讀之猶如身入其境,只覺得自己仿佛是在跟著書里面的人物一起在探險。
人物是長篇小說的靈魂,這部小說的人物刻畫也非常成功。小說的主人公戈蘭作為秦王九子中最小和最弱的一位自然引起讀者的好奇。相比他有勇有謀的大哥和精于算計的二哥,戈蘭雖然也貴為王子,但也就是一位除了有點同情心外幾乎毫無亮點,無所事事,坐吃等死的角色,就像是我們身邊的一位普通人,所以讀者也很容易帶入他的角色,跟著他一起滿星際去冒險。書中他的磨練和成長都很令人信服。他的朋友和伙伴們也都個性鮮明,不僅如此,小說中的次要人物,比如忠心耿耿的福公公,普通的奴隸士兵老歪,賽博殺手魏西棄,甚至連里面的機器人都各具特色,活靈活現。
這部小說給人最大的驚喜大概是其開放的結構,這大概也是作者對于戰國七雄這段歷史最為成功的借鑒。限于篇幅,這部小說里主要只注重于魏國和秦國,也只寫了魏秦的戰爭,銀河七國里的其它幾國,小說對楚國和趙國著墨還不是太多,而齊國,燕國和韓國則基本上沒有涉及。小說的時間跨度也不是太大,只是寫了秦王九子戈蘭一生中有限的一段時間,但是隨著這部小說故事的展開,銀河七國的基本構架已經成形。作為多年前周朝分裂之后形成的戰國爭雄的局面,小說的歷史脈絡也已經基本清楚。
這部小說的故事可以說只算一個開頭,但這是一個令人驚艷的開頭。可以想象,在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構架之下,將會發生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多少的爭雄斗勇,多少的機變權謀,多少的愛恨情仇都將在這七國銀河一一上演。我覺得這個系列很有成為《星球大戰》或者科幻版的《權力的游戲》的潛力。基于兩位作者的實力,我對此抱著很大的希望。宏大而華麗的舞臺已經搭好,讓我們等著看接下來的好戲吧。
X
寶樹&阿缺 | 《七國銀河》 | 八光分文化&人民文學出版社 聯合出品
初審:向心愿
復審:薛子俊
終審:趙 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