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順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通過打造弘揚文明新風陣地、推出精彩紛呈的群眾性文體活動等方式,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移風易俗,以文化人,不斷提升群眾精神風貌,讓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群眾生活。
有溫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務,讓群眾安心暖心又放心;接地氣、冒熱氣的理論宣講,讓黨的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精彩、豐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讓精神文化滋養群眾心田……在安順,一幅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
拓展實踐陣地 筑牢文明根基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安順市以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有發展“六有”標準為指引,大力推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
如今,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17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遍布城鄉,形成了覆蓋廣泛、功能完善的文明實踐網絡。各實踐陣地配套建設道德講堂、志愿服務站等功能室,為開展多樣化文明實踐活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欄
在平壩區天龍鎮興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當地豐富的屯堡文化資源,打造了集文化展示、活動開展、志愿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在這里,村民們不僅可以參與各類文化活動,還能通過道德講堂學習先進事跡。
平壩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以前村里文化活動少,大家閑下來就聚在一起打牌。現在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看書、聽講座、學手藝,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興旺村村民胡啟珍說。
在安順經開區南新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聚焦“老有所養”,服務社區和周邊60周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為其提供健康管理、助老、康復訓練、文化娛樂、托養等一系列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唐啟萍說:“現在社區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老年人活動的平臺,便于我們進行文藝體育方面的鍛煉,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我們感到非常充實。”
在紫云自治縣板當鎮洛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借助“南網知行文化積分超市”,通過個性化獎勵,調動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增強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為了讓文明實踐活動更具生命力,我市創新“文明實踐+”模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示范效應的品牌項目。“亮家風·傳家訓·立家規”活動深入挖掘安順傳統家風文化,通過家庭故事分享、家風家訓展示等形式,弘揚優良家風,促進家庭和諧;“屯堡文化宣傳月”以屯堡文化為核心,舉辦地戲表演、屯堡美食節等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市民參與,既傳承了地方文化,又推動了文旅融合發展;“周末加油站”則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涵蓋技能培訓、文化講座、親子活動等豐富內容,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興旺村村民練習地戲
這些品牌項目的成功打造,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推動了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
推進文明培育 弘揚時代新風
近年來,安順市制發《安順市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意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規范守則中,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大街小巷、社區村莊,隨處可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廣告和標語,營造了濃厚的文明氛圍。
本寨村四知傳承
為了多維度、全方位展示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安順市以“文明培育潤新風”“文明實踐暖民心”“文明創建筑美城”為主題,積極開展各類評選和創建活動。近年來,累計評選市級以上道德模范156人、“貴州好人”261人,推薦上榜“中國好人”32人,1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激勵著更多人向上向善。
安順市還常態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通過舉辦紅色故事宣講、經典誦讀、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安順市深入開展“治理濫辦酒席 倡導文明新風” 專項行動和“推動殯葬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工作。發揮村民委員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功能,積極推廣“積分制”“紅白理事會”等治理方式,形成了“合約食堂”“四缽宴”等一批經驗做法。
同時,積極開展 “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扎實推進文明旅游、文明村鎮等“七大文明行動”,大力培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截至目前,共獲評全國文明鄉鎮3個、文明村20個、文明單位21個、文明家庭4戶、文明校園6個。
豐富文化載體 提升文明素養
在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家屯村,村民鮑文平時不時會來到村里的農家書屋看看書,他說,這里的藏書有1.3萬余冊,平時他喜歡到書屋來“充一下電”,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還給孩子做了榜樣。在鮑家屯村的鄉村電影院,村民田喚芝和鄉親們時常一起看電影,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鮑家屯村村民閱讀書籍
鮑家屯村有著濃厚的孝文化,村主任吳春仙介紹:“在我們這里,子侄供養是常態,鰥寡孤獨也都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一直以來,村民們遵循著家訓,德孝傳統文化代代相承,使村莊不僅有顏值,還有內在氣質。”
鮑家屯村是我市豐富文化載體,點亮文明之光的一個縮影。
在關嶺自治縣,“藝起宣講·聲入人心”活動以花燈戲、快板等表演形式,將鄉村振興、惠民政策等內容融入其中,深受群眾喜愛。
在普定縣化處鎮,農家書屋成為了村民們的“精神糧倉”,農閑時節,村民們紛紛來到書屋,學習種植養殖技術,閱讀文學書籍。
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欄
在平壩區鼓樓街道苑城社區,在社區文明實踐站的助力下,社區書法公益班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書法活動,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紛至沓來。
安順市以“一宣講四服務”為抓手,組織各縣區開展“一月一主題”文明實踐展示活動,培育了 “藝起宣講?聲入人心”等一批文明實踐項目。將理論宣講與文藝表演相結合,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黨的政策和理論知識。
同時,深入實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結合屯堡地戲等特色文化,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服務中心、社區書房、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作用,常態化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活動。培育“閱讀新安順?書香溢滿城”品牌,扎實推進“四季書香?閱享安順”工程,推動全民閱讀在鄉村落地生根。
此外,安順市著力提高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質量,建成農村固定電影放映點8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年均11000 場。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還通過播放愛國主義教育、科普知識等影片,傳播了正能量,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養。
安順日報融媒體中心記者陳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