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為什么要看書?看什么書?
“窮看什么書?”這真是個好問題。答案是,窮的時候必須看書,而且越窮越要看書。因為當一個人處于貧窮狀態時,往往容易陷入進退失措的困境。巨大的經濟壓力會干擾決策,導致判斷出現偏差。
從科學角度來說,貧窮帶來的壓力會降低前額葉皮質的活性,使人更容易渴望外在刺激。比如,有錢人可能對新款手機的價格并不在意,而窮人卻更愿意傾其所有去購買。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大腦中的杏仁核和多巴胺主導了行為,而前額葉皮質沒能發揮應有的理性調控作用 。想要擺脫貧窮的困境,首先就要理解貧窮的本質。
或許有人會質疑:“我都這么窮了,還要花錢買書?”但實際上,買書是最劃算的投資。如果勸你在窮的時候別花錢、別讀書,看似是在體諒你的處境,實則可能讓你在貧窮中停留更久。
那么,有哪些書值得一讀呢?若想探究貧窮的原理和本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所著的《貧窮的本質》不容錯過。閱讀這本書,能幫助你深入了解貧窮的成因,以及人們為何會陷入貧窮陷阱難以自拔。從實踐操作層面來看,學會攢錢至關重要。《鄰家的百萬富翁》(可能原文“拿鐵因粟”是表述錯誤)能教會你實用的攢錢方法,《現金為王》《投資的常識》也能讓你在財務管理和投資方面建立正確認知。很多人之所以受困于貧窮,往往是因為對世界的運行規律、工作與財富的關系缺乏了解,不明白不同工作的價值差異。只有真正理解這些,才能找到改變現狀的有效路徑。
以工作選擇為例,很多經濟窘迫的人,尤其是窮學生,看到送外賣能月入過萬,就難以抗拒這份誘惑。為了養家糊口選擇送外賣,這無可厚非,并不丟臉。但從個人長遠發展來看,這種工作并非最佳選擇。短期內能獲得較高收入,靠的是年輕體力好,但隨著時間推移,身體會越來越差,速度也會變慢,而且隨著技術進步,機器人、無人機等可能會取代人工配送。從事送外賣工作一年甚至十年后,個人能力和競爭力未必能有顯著提升,這就是缺乏長線思維的表現。當然,在極度困難時,選擇送外賣過渡完全可以,但要清楚這并非長久之計。
相比之下,從事銷售、管理等工作更具積累性。例如,從事銷售行業,無論是賣房子、賣保險還是賣理財產品,經過一年、十年的沉淀,個人能力和認知都會有很大提升。從事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隨著經驗的積累,個人價值會不斷增長。窮人往往習慣用時間換錢,而有錢人則善于購買他人時間來創造更多價值,這就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除了前面提到的書籍,《納瓦爾寶典》也值得深入研讀。有人會說“我不會做管理”“我不會銷售”,但誰都不是一開始就具備這些能力的。我們都是在實踐中學習成長,先去做才能逐漸掌握技能,而不是等學會了再行動。就像馬斯克,如今他在管理方面備受認可,但回顧他的創業歷程,也曾多次瀕臨失敗。每個人都是從青澀走向成熟,從不會到會,關鍵在于敢于嘗試,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一味地等待自己“學會”,可能永遠等不到機會,只有勇敢邁出第一步,才能開啟改變命運的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