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中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4月23日,保時捷宣布其中國研發中心已完成戰略性架構升級,全新投建的上海辦公新址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新建研發中心通過整合保時捷研發中國分支、保時捷數字科技中國及保時捷工程中國三大核心實體,同時創新性納入本土采購與質量保障職能,構建完整研發鏈路體系。
去年10月底,保時捷已被爆出正在擴建研發團隊,希望能夠補齊智能座艙以及高級輔助駕駛等方面的短板。根據當時媒體報道,保時捷將在原本50人中國研發團隊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而這則消息,最終成真。
保時捷表示,此次整合實現了“本土研發、本土采購及本土質量控制”三位一體的重大升級,不僅標志著保時捷在華研發體系的歷史性升級,更有力提升其本土研發獨立性,持續深化“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土化創新戰略。
根據保時捷中心官方消息,該研發中心將全力聚焦面向中國市場的“軟硬一體”信息娛樂系統及駕駛輔助解決方案開發。通過系統性優化研發架構與流程,在嚴格恪守保時捷工程質量和可靠性標準的前提下,以高效的“中國速度”精準提升產品與本土市場的適配性。作為研發中心成立后的首個技術落地成果,首款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信息娛樂解決方案,計劃于2026年正式搭載至保時捷車型。
這意味著保時捷將在中國市場開發獨立的座艙和輔助駕駛,以滿足市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稱,保時捷正在與中國某頭部智能輔助駕駛公司商談,雙方可能達成合作。目前,保時捷官方并未對此有回應,也沒有更新的消息表明該頭部智能輔助駕駛公司的身份。不過,通過本土采購、本土研發,確實有助于提升保時捷的產品競爭力。
實際上,早在去年,保時捷就開啟了本土合作的大幕。在2024年11月,保時捷負責采購的執行董事傅倫軻(Barbara Frenkel)稱:“我們正在與電池、ADAS、互聯、娛樂系統等方向的中國供應商接觸,希望建立新的合作”。
目前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面臨不小的壓力,這是其改變的根本原因。保時捷發布交付數據公告,2025年Q1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至71,470輛,中國交付量為9,471輛,同比下滑。在今年3月的保時捷財報發布會上,保時捷全球CEO奧博穆曾表示,保時捷現在面臨三大挑戰:中國市場結構性調整,這是長期趨勢;全球電動化放緩;供應鏈緊張。其中,中國市場被放在第一位。
從銷量來看,在2024年,保時捷五大銷售區域中的四個銷量創歷史新高(歐洲、德國、北美、海外及新興市場),只有在中國市場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