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10月1日,隨著毛主席親自按動電鈕,升起了五星紅旗,新中國在這一刻成立了。
這一天,也是中國走向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道路的開始,但是,在當時的世界環境下,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又談何容易。
西方的列強和北方的強鄰,都對中國虎視眈眈。依然弱小的中國,如何與他們打交道呢?
周總理對待美國總統尼克松等人的精彩外交故事,給我們指明了方向,這位人民的好總理,竟然只用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解決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核訛詐”。
我國的外交
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和執掌外交旗幟的人,往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制定的外交策略是對蘇聯的“一邊倒”。
至于美國,并不被毛主席放在眼里,在三年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將自身優秀的戰術素養和堅定意志發揮得淋漓盡致,逼著美國在自己無法取得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了字。
自此,美國對中國,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恐懼。
不過,美國人恐懼的表現,不是他從此不敢惹你了,而是想方設法地去“制裁”你。
新中國既然讓美國害怕了,那么嚴密的封鎖也就開始了,在其后的三十多年中,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十分嚴格的禁運,這讓中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巨大的阻礙。
除了經濟上的打壓之外,美國還掄起了輿論打擊的大棒,在世界范圍內丑化、抹黑中國,他們將自己這只好戰的鷹隼,包裝成了一只愛好和平的鴿子。
那么很自然,破壞和平、好戰的名聲,就要讓中國來承擔了,這也就造成了那時的中國外交,在世界上舉步維艱的局面。
但是,好在我們有周總理。
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除了擔任國務院總理之外,還兼任外交部長,在美國刻意營造的不友好氛圍下,周總理憑借獨特的個人魅力,在外交領域打破了僵局。
他的言談舉止十分幽默,講話態度不卑不亢,待人真誠友善,這些優點,改變了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偏見,不過,他強硬起來,卻能讓人感到凜凜殺氣。
1954年,中、蘇、美、法、英等國為了討論朝鮮半島的問題,以及恢復亞太和平等問題,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會議。
當時周總理作為中國的代表,自然要參加會議,這不僅是中國享受大國地位的一次會議,也是展示國際形象的一次難得機會,不過,會議期間,西方記者的不友好,卻表現得非常明顯。
會議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想采訪周總理,想要了解新中國,不過,就有這么一個人,想趁著這個機會,讓中國難堪。
當時,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國記者走上前來,與周總理握手,但只過了不到一秒鐘,那位記者便大喊大叫,說自己不應該和“好戰的人”握手。
然后,他就從口袋里拿出手帕,擦拭著剛剛與周總理握過的那只手。
此時,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周總理身上,其中既有看笑話的,也有對此持觀望態度的人,而那些和中國關系不錯、對周總理十分欽佩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但是,周總理對此的應對卻非常巧妙,他在微微錯愕后,從容地取出自己口袋里的手帕,模仿那位美國記者的樣子,擦了擦剛剛握過的手,然后走到角落,將手帕丟進垃圾桶。
緊接著,周總理轉身告訴那位美國記者:
“你的手帕洗洗還能繼續用,但我的就不行了,上面已經有了你的氣息,成了一個洗不干凈的垃圾,只好丟掉了。”
說完這句話后,周總理一行人便飄然離去了,那位記者無端挑釁,結果品嘗到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滋味。
類似這樣的挑釁,并非僅限于日內瓦會議,在之后的國際會議中,這類刁難人的記者也頻頻出現。
但是,周總理都可以巧妙應對,讓世界深刻地了解了中國文化中,“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含義。
周總理的智慧
有一次,有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時,看到他桌子上放著一支派克鋼筆,派克筆是美國的名牌,于是記者就得意地詢問周總理,為什么一個中國人,要用美國生產的鋼筆。
周總理聽出了對方的嘲諷之意,于是便表示,這是一支有故事的鋼筆,是志愿軍從朝鮮戰場上繳獲而來的,是戰利品,也是中國戰勝美國的紀念品。
自己雖然留下了它,但是比起前方的志愿軍,自己是“無功而受祿”了。
這句話一說,讓那位想要嘲諷我國的記者瞬間感到無地自容,只能憨笑著緩解尷尬。
有一位西方記者,在記者會上直接對周總理提問,說中國的銀行里有多少資金。
其耀武揚威的神情,充滿了對中國的嘲笑,當時經濟十分困難的中國,銀行里的錢,確實無法和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相比。
但是,周總理既有窮的志氣,也有應對的智慧,他笑著表示,中國銀行里的錢,有“18元8角8分”。
之后他解釋道,中國人民幣已經發行了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種面值,加起來正好就是18元8角8分。
這個回答,表達了中國經濟發展井然有序、從不亂發紙幣的良好狀態,相比起西方那些兌換混亂、樣式眾多的紙幣來說,中國的貨幣狀況顯然更好,所以,周總理的回答,再次獲得了滿堂的喝彩。
還有一次,一位態度惡劣的記者,詢問周總理,為何中國會把人走的路稱作馬路?
周總理從容地說道,因為中國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該記者又問西方人走路總是抬著頭走,但中國人總是低頭走路,這是為何?
周總理則笑著回答,因為西方人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自然要抬頭,而中國正在走“上坡路”,所以看起來是低著頭的。
類似這樣的小故事不勝枚舉,從故事中不僅可以看到周總理的幽默,也能看出他不遺余力否認外國偏見的態度。
不過,相比起這些和記者的口舌之爭,和其他國家外交人員的對話才更顯功力,從那些綿里藏針的機鋒中,可以看到語言大師的風采。
20世紀50年代,隨著英國的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美國和蘇聯進入冷戰。
中國雖然是不結盟國家,但是由于同是社會主義,所以和蘇聯的關系更好,蘇聯也曾經派出了不少專家,幫助中國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和重工業體系。
不過,在經過了“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兩件事后,毛主席突然感覺,蘇聯有架空中國領導層、將中國置于自己“有限主權”的籠罩之下的危險。
為了不讓中國的革命成果付諸東流,在蘇聯人表示,想要在中國建立由蘇聯人領導的軍隊這一提議時,毛主席給予了堅決抵制。
毛主席的態度,讓中國保住了自己獨立自主發展的機會,但同時也得罪了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從此后,中蘇兩國的關系迅速滑入冰點,從準盟友變成了仇敵。
1964年,勃列日涅夫以類似兵變的手段,將赫魯曉夫趕下了臺。這本來是中蘇改善關系的一個契機,但誰能想到,勃列日涅夫比赫魯曉夫更加蠻橫。
在察覺中國無意臣服之后,他甚至一度想要武力進攻中國,他在中國的幾個邊境地區都部署了戰術核武器,只等一聲令下,就可能拉開核戰爭的序幕。
外交大師
1969年,中蘇兩軍在珍寶島發生了沖突,結果令人意外的是,中國竟然憑借靈活的戰術,成功地將蘇聯人擊退,勃列日涅夫大怒,真的打算對中國動手了。
此時,毛主席審時度勢,覺得此刻可以主動和美國人搞好關系,用西方來制衡蘇聯。
也恰好是在這一年,尼克松上臺,成為了新一屆的美國總統。這位野心勃勃的總統,希望留下令人矚目的功績,并成功連任下屆總統。
為了共同對付咄咄逼人的蘇聯,尼克松也將正在崛起的中國視為自己的一個突破口。
緊接著,中美雙方開始用一些民間的手段,向對方表示善意。
于是,便有了后面“乒乓外交”的一系列故事,終于在1971年,尼克松派遣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總理進行會談,商討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問題。
在會談期間,基辛格仍然保持著美國人特有的驕傲。他對周總理提出,既然中國的馬王堆漢墓出土了那么多的珍寶,不知道美國有沒有可能,用一些東西來交換漢墓女尸旁邊的木炭。
當時,周總理一時還沒明白他要說什么,于是便簡單地詢問,美國人打算用什么來交換。
基辛格則表示,自己可以用美國登月帶回來的“月壤”來交換。言語之間,那種驕傲的神情溢于言表。
周總理明白,這是眼前的這個美國人又在夸耀自己的科技和工業水平了。
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表示,中國并不稀罕什么月壤,因為我們古來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
按照傳說,中國的“航天員”嫦娥,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登月,而且建立了“月球基地”廣寒宮,這已經是全人類都知道的事情了。
聽了周總理的話,基辛格一邊大笑,一邊暗暗佩服,他從周總理的話中讀取到了一個信息:中國確實在工業和科技領域與美國有差距,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樣也不是美國能比的。
所以,兩國要想搞好關系,要拿出誠意來,都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
基辛格秘密訪華后不久,他就開始運作尼克松的訪問,終于1972年2月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專機“空軍一號”,正式訪問中國。
當飛機艙門打開時,尼克松和夫人走下飛機舷梯,當他們離地面只有幾級臺階時,看到了前來迎接的周總理,尼克松緊走幾步,率先將手伸向周總理,同時表示自己非常高興能夠來到中國的首都北京。
周總理的態度非常淡定,他回答道:“你的手跨越了太平洋來和我握手,我們已經有25年沒有交往了。”
這次握手,不僅改變了中美兩國關系,也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影響,同時,這次握手也為周總理洗刷了恥辱。
在日內瓦會議時,周總理曾經主動想與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握手,但卻被對方無視了,如今,尼克松主動握起周總理的手,這無疑是幫助周總理了了一個心結。
不過,尼克松畢竟是美國總統,一些固有的習慣是改不了的,雖然他已經打算和中國搞好關系,但是仍然想著要展示自己的權威。
在一次閑談中,尼克松傲慢地對周總理說:“美國的原子彈足夠毀滅地球十幾次,中國恐怕還沒有這個實力吧?”
顯然,這是尼克松又在夸耀自己的美國的實力了,同時,也帶有一些“核訛詐”的味道,在新中國建立后,西方對中國曾經實行了多次核訛詐,美國、蘇聯和英國都搞過。
但是,周總理在聽到之后,只是面帶微笑地回答了一句話:“我們這方面確實還不行呢,相對落后些,擁有的核武器只能毀滅地球一次。”
這句話回答得十分巧妙,地球毀滅一次和十幾次有何區別?周總理輕描淡寫的回答,讓尼克松瞬間明白,中國已不再是一個弱國,不會再受“核訛詐”了。
尼克松讀懂了周總理的話,于是立刻轉移話題,一場涉及核武器的外交危機,就這樣被消減于無形。
周總理的口才,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于天下的,當時,許多國家的外交官,都表示千萬不要在語言上“招惹”周總理。
在周總理掌管外交工作的26年里,新中國與10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其中甚至包括日本。
無論再困難棘手的外交問題,都會在周總理的手中得到完美解決。
不卑不亢,即使在語言上,也不能允許對祖國利益的絲毫損害,這就是周總理的風采和原則,這位人民敬愛的好總理,是一位真正的外交大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