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最近上演了一出荒誕劇:聲稱胡塞武裝能追著美軍航母打,全靠中國商業衛星提供坐標。這魔幻指控就像賭徒輸光籌碼后怪賭場燈光太暗,既暴露了美軍戰術失靈的現實,又折射出霸權思維最后的掙扎。
衛星指控:一場技術常識的公開處刑
美方言之鑿鑿稱胡塞武裝利用中國"吉林一號"衛星追蹤美軍艦船,卻連基本物理規律都選擇性遺忘。
商業遙感衛星每天對同一區域最多重訪1-2次,而反艦導彈從鎖定到命中只需15分鐘。
這就好比用去年黃歷預測明天天氣,等衛星圖像傳到也門,美軍航母早跑出半個紅海了。
更諷刺的是,胡塞武裝公布的襲擊視頻里,美軍攔截導彈時激起的浪花都清晰可見——這分明是無人機抵近偵察的成果,哪需要千里之外的衛星支援?
美軍倒打一耙的底氣,或許來自自家"星球實驗室"衛星的軍事化經驗。
這家美國公司曾為烏克蘭提供俄軍動態,分辨率高達0.5米。
但商業衛星的軍事應用需復雜的地面站配合,胡塞武裝連穩定供電都困難,哪來這套基礎設施?
五角大樓的指控文件里,連張疑似衛星引導的導彈軌跡圖都拿不出,活脫脫21世紀的"洗衣粉"鬧劇重演。
拖鞋軍的逆襲:非對稱戰爭教科書
胡塞武裝給全球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創新課。3000美元的改裝無人機配合伊朗"努爾"反艦導彈,這套組合拳成本不及美軍一枚攔截導彈的燃料費,卻逼得伯克級驅逐艦開啟"狂暴模式"。
4月19日的襲擊中,胡塞同時發射18架無人機加2枚彈道導彈,飽和攻擊讓價值18億美元的宙斯盾艦手忙腳亂——這種戰術靈感明顯來自俄烏戰場,和中國衛星八竿子打不著。
更讓美軍難堪的是戰場透明度。胡塞武裝每次襲擊后立即發布高清視頻,導彈命中瞬間的火焰、美軍艦艇緊急機動的尾流都被手機鏡頭捕捉。
這種"直播式作戰"徹底揭穿了高科技戰爭的神話:當MQ-9無人機被老式薩姆-6導彈擊落,當F-35的精密傳感器找不到山區里的移動發射架,價值萬億的軍事體系在游擊戰術前竟顯得如此笨拙。
甩鍋背后的三重焦慮
美軍這波操作實則是焦慮的集中爆發。軍事上,紅海行動已消耗超10億美元軍費,卻連胡塞武裝的導彈工廠都未能摧毀。
經濟上,蘇伊士運河航線保費暴漲300%,逼得商船繞道好望角。最致命的是政治信譽崩塌——當沙特拒絕加入護航聯盟,當也門政府軍出工不出力,美國在中東的號召力正像沙堡般消退。
將敗局歸咎中國衛星,既是為國內選民交代,更是對技術霸權流失的恐懼。
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組網衛星達108顆,對地觀測能力確實超越多數國家。
但正如長光衛星聲明所言,這些技術始終用于農業減災、環境保護等民生領域。
美國真正該反思的,是為何自己把商業衛星變成軍事工具后,就認定他國必然效仿?
帝國黃昏的啟示錄
紅海僵局預示著戰爭形態的根本變革。當航母戰斗群對無人機海束手無策,當20萬美元的攔截導彈打不過500美元的靶機,傳統軍事霸權正被拖入成本消耗的泥潭。
美軍至今未公布擊落胡塞無人機的確切戰果,卻忙著炒作"中國威脅論",恰似日暮西山的帝國最后的體面掙扎。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當年英國將祖魯戰爭的失敗歸咎于"野蠻人用了歐洲步槍",今天美國把紅海困局甩鍋中國衛星。
但世界已不是霸權敘事能壟斷真相的時代,TikTok上美軍攔截失敗的視頻播放量破億,各國網友調侃"感謝中國衛星"的評論刷屏。
這出鬧劇最終證明:決定戰爭勝負的從來不是最炫酷的武器,而是適應時代變化的智慧。
當美國還在用冷戰思維找假想敵,真正的軍事革命早已在也門的山丘間悄然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