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米村拌飯的11周年上,創始人周強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2024年,米村拌飯的銷售和開店數雙雙位居中式快餐前列。面對這一耀眼的成績,周強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今年,米村將暫停高速擴張,取消門店淘汰制,選擇向下扎根,夯實基礎,為未來的再次擴張積蓄力量。
這一轉變,不僅意味著米村拌飯自身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更預示著以米村為代表的中式快餐行業,正迎來一場充滿煙火氣的深度變革。
一、從延邊出發,溫暖三餐的“飯香”飄向全國
米村拌飯,以朝鮮族美食為根脈,秉持“花錢少,吃得好”的初心,從延邊小城走向世界舞臺。
11年間,1855家門店應運而生,29210名員工并肩同行,這份驚人的成長速度,不僅是商業版圖的擴張,更是民族美食文化的有力傳播。
目前,米村拌飯不論從年銷售額還是開店數量來看,都穩居行業前列,尤其是近兩年,拓店速度驚人:2023年新開500家,2024年新開800 家。逆勢擴張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一套完善的人才機制,這得益于米村巧妙融合了師徒制、合伙制和賽馬制。
二、藏在心底的溫暖,再次成為前行的燈塔
米村曾經總結自己十年磨一劍的核心優勢:讓顧客吃得好,花錢少,快餐的價格,正餐的體驗,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在米村滿足一頓好飯的需求。然后隨著門店數量增加,為保障門店運營水平,公司試行了激烈的賽馬機制,但是考核壓力讓店長過度關注考核指標,缺失了很多幸福感。
就在外界預測米村將繼續高速擴張時,周強毅然在年會上按下了暫停鍵,并重提11年來的創業初心——“愛、信任和幫助”。
周強宣布,今年的五項重點工作:取消考核與淘汰制,轉向以“愛、信任、幫助”為核心,減輕店長壓力;成立優化小組,實地幫扶門店解決團隊建設、成本管控等問題,并持續提升顧客體驗;用復購率、來客數增長、員工流失率等長期指標替代短期考核;計劃用一年時間走訪22個大區;與大區經理共同研討門店問題;收回虧損門店,保障合伙人利益,維持信任基礎。 用“幫助”替代“考核”,為門店解決實際問題。
“愛、信任和幫助”,作為其管理范式轉變的密碼,其實一直鐫刻在周強的心上。這是米村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從一碗拌飯成長為千店連鎖,米村的成功,主要在于三點:一是對顧客好;二是對員工好;三是對合作伙伴好。
回首11年,米村的首家門店至今仍在營業,迎接來來往往的新老顧客。觀察米村的發展軌跡,2014年起源于美食之都吉林省延邊市,2021年米村的朝鮮族石鍋拌飯制作技藝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強是這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米村堅持直營體系管理,專注做好一個品牌。同時觀察到米村門店的個性選擇,選址以北方為主,85%以上都是商場店,面積在90-150平方米之間,人均客單價在27元左右。
11年來,米村從無到有,從延邊到全國再到海外,“愛、信任和幫助”的基因始終在引領米村。這次米村向行業宣告,企業的長遠發展,從來不是靠冰冷的制度堆砌,而是要以人心為基石,用溫度凝聚力量。
三、煙火氣里的匠心,舌尖上的溫暖承諾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米村是一個對品質有匠心,且溫暖有人情味的中式快餐品牌。
米村免費提供的米飯、泡菜和海菜湯都是優質食材。菜品中的酸菜只取黃心大白菜;海菜來自北緯37度至39度的冷水海域,無防腐劑無添加;每一枚雞蛋,都是無抗滅菌的鮮雞蛋,真正做到了高質平價。
米村的品質匠心,離不開現炒現作與產品出新的頻率。以招牌石鍋拌飯為例,食材在滾燙的鐵板上發出嘶嘶聲以及騰騰熱氣,最暖人心是煙火。
今年4月上新的紅燒深海鱈魚,米村將其稱為“一口鮮香的升級之作”,食材選用自然生長的深海鱈魚,肉質鮮嫩。先炸后燒,外焦里嫩,口口噴香。其做法源自延吉當地特色“石板明太魚”,十年間不斷改進,這次更是加入了手工去骨去刺的極致操作。這種將匠心融入快餐的堅持,打破了大眾對快餐“標準化、無溫度”的刻板印象,也重新定義了中式快餐的品質高度。
四、社交平臺上,被感動的溫暖瞬間
在各種社交平臺的碎片記錄中,米村的溫暖早已溢出屏幕。
有網友分享,中午在米村吃完飯,有個70多歲的老太太進來。見服務員在收拾鄰桌的餐具,她起身問,有吃剩的飯嗎?我小聲問服務員,老人經常過來嗎?服務員說她昨天來了,我們給了她一份員工餐。后來我過去問老人,你要吃飯嗎?我給你點一個吧。老人連連表示感謝。等餐過程中,微信提示,付款被退回來了,服務員說,這頓飯不用您來掏錢,我們來就行。
有網友用“素描”復刻店員和顧客的對話。店員說 “這里有免費的米飯和泡菜”,顧客答,“我沒錢”?!皼]事,要是不夠再去加?!薄靶枰規湍虬幌聠?”“太不好意思了,我去后面幫你把這兩個碗刷了吧?”“沒事,您正常走就好了”。
有網友不經意間“被暖到”的故事。網友寫道,結束了一天工作,在米村選了最愛的香辣魷魚,又點了沒吃過的香辣小炒牛肉。小炒牛肉上來之后,顯得有些干干巴巴,就咨詢服務員小哥,他毫不猶豫地說要退單重做。沒過幾分鐘,果然重新上了一盤,菜品令人非常滿意。沒想到,小哥還給我退單了,兩個菜都退了,我以為他操作失誤,他卻特別肯定地說就是退單了。人家不差事兒,咱也不能差事。吃完飯我重新點單(付款),告訴了服務員小哥,轉身就走(網友傲驕地表白——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免費為老人提供餐食、體諒顧客困境的包容,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構建起米村與顧客之間超越交易的情感紐帶。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米村用真誠的服務證明:最動人的品牌宣傳,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互動。
五、告別“賽馬”的拚殺,共赴“溫暖”的遠方
外界普遍認為,周強重提“愛、信任和幫助”,是對米村管理模式的徹底重構——從“賽馬內卷”轉向“長期健康”,這對米村在行業寒冬中穩健增長至關重要。
這場變革不僅關乎米村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更為陷入同質化競爭的中式快餐提供了一份優秀的“作業”——唯有以“人”為本,才能穿越周期,行穩致遠。
周強回顧創業初期,動情地表示,自己親自為顧客炒菜,忙完后去市場買雞、排骨、魚,燉給伙伴們吃,目標是“讓伙伴吃得好,利潤好了再漲工資”。公司組織店長給伙伴過生日,每周一舉辦幸福會,每月開會后包餃子,舉辦運動會和拉練等。特殊時期停工期間,自己拿出積蓄發工資,走遍東三省門店做團建,陪伴伙伴。
周強承諾重啟創業初期的“浪漫”,恢復“幸福每周一”活動,總部承擔1000元月度門店福利費用。為店長父母發放1000元紅包和感謝信,業績優秀的員工獎勵海外游。
周強表示,2025年米村的目標是向下扎根,夯實基礎,而后發力開疆擴土。在挑戰新開360家門店的同時,計劃培養出1000名新店長,持續提升伙伴和店長的收入,提高所有伙伴的幸福度。
六、米村的答案:讓溫暖成為發展的底色
從一家邊陲小店到全國性的行業標桿,米村的成功,本質上是對“商業向善”的完美演繹。
現點現炒的鍋氣構建了品牌壁壘,當同行卷價格、卷規模時,米村選擇卷人心,這種將顧客當家人、視員工為伙伴、與合作伙伴共成長的理念,不僅筑牢品牌穩健發展的深厚根基,更給行業帶來深刻啟示——在熙熙攘攘的商業世界里,溫暖從來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驅動企業基業長青的核心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