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副總統萬斯的專機在2025年4月21日降落新德里時,莫迪政府立刻獻上“見面禮”——對部分中國鋼鐵加征12%的臨時關稅。
這場精心編排的“投名狀”儀式,讓印度國內民族主義者歡呼“美印聯手遏制中國”的時代到來。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的警告卻如一盆冷水:“美國現在拉攏印度,就像1912年邀請乘客登上泰坦尼克號,而前方等待的不僅是冰山,還有整個冰川?!?/p>
萬斯此行看似帶著誠意——美印敲定雙邊貿易協議框架,承諾“降低關稅負面影響”!但細看條款,華盛頓的算盤打得震天響:要求印度三年內將對華鋼鐵依賴壓到10%以下,同時紐柯鋼鐵已收購印度Essar鋼廠56%股權,準備用美資產能替代中國產品。
這種“既要印度當打手,又要把控印度命脈”的操作,與當年肢解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的套路如出一轍。
印度并非毫無察覺,莫迪政府一邊高調加稅,一邊在關稅公告里埋下“可隨時撤銷”的伏筆,這種騎墻戰術暴露了印度的焦慮!
2024年印度制造業占比不升反降至14.3%,70%的煉鋼設備依賴中國進口,連塔塔鋼鐵的連鑄機都是山西太重集團造的。
這種“用中國裝備生產鋼材,再對中國鋼材加稅”的荒誕劇,活脫脫是“過河拆橋”的現代版。
印度專家曾幻想“封鎖中國海上能源通道”,但現實給了當頭一棒,印度現役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是俄制二手貨,艦載機依賴法國“陣風-M”,滑躍甲板導致作戰效能不足。
反觀中國福建艦電磁彈射技術成熟,055驅逐艦垂發單元數量是印度同類艦艇的三倍。更扎心的是,印度陸軍緊急采購7.2萬支美制步槍,而中國西部戰區列裝的PCH-191火箭炮射程覆蓋新德里,高原無人作戰體系已迭代到4.0版本。
經濟領域的差距更令人窒息。中國掌握全球67%的鉻鐵產能,隨時可卡住印度特種鋼脖子;而印度83%的汽車用雙相不銹鋼依賴中國。
這種“工業命脈握在對手手中”的困境,讓印度經濟學家桑杰·卡圖里亞哀嘆:“我們的紅線不是安全,而是如何避免被供應鏈勒死?!?/strong>
特朗普政府對印度暫緩實施“對等關稅”的“善意”,本質是復制“扶持日本對抗蘇聯”的冷戰劇本。但印度可能沒意識到,自己正踏入同一個陷阱!
1985年東芝被迫向美國轉讓數控機床技術,2025年紐柯鋼鐵收購Essar鋼廠股權,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更諷刺的是,美國商務部的3521%光伏關稅砸向東南亞時,中國企業早已布局印尼、老撾新產線,用HJT電池和顆粒硅技術把成本壓到美國本土制造的60%。
這種“你筑關稅墻,我架技術梯”的應對,讓華盛頓的圍堵成了徒勞——2025年一季度東南亞對美光伏出口暴跌85%,但中國通過印尼出口量反增300%。
72%的印度民眾堅信“印軍可輕松擊敗中國”,這種迷之自信堪比泰坦尼克號乘客對“永不沉沒”的迷信。
印度海軍少將梅農設想的“封鎖馬六甲海峽”,在現實中遭遇三重打擊: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海試故障頻發,采購的26架“陣風-M”到貨后才發現缺乏配套導彈,而中國早已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緬甸皎漂港建成“能源備份通道”。
莫迪的“大國夢”同樣危機四伏,印度紗線遭孟加拉國封殺,被迫撤回對孟轉運設施,暴露了其“地區霸主”地位的脆弱性。
而中國商飛在海南推行的“飛機租賃人民幣結算”,正把美元體系撕開裂縫——當印度還在為美印5000億美元貿易目標興奮時,中國已重新定義規則。
薩克斯教授的警告并非危言聳聽。美國拉攏印度遏制中國的本質,是讓兩個人口大國互相消耗,正如當年用阿富汗拖垮蘇聯。
但中國顯然不吃這套——青山控股調整鉻含量繞開印度關稅,中遠海運借道孟加拉國利用南盟免稅政策,這種“用技術破解政治”的操作,讓新德里的關稅大棒成了擺設。
歷史早已給出答案: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后,印度“雪恥”執念持續半個世紀,卻陷入“買裝備—被宰—再買”的死循環;而中國用同等時間建成全球最完整工業體系。
當印度網友在社交平臺炫耀“陣風戰機可碾壓殲-20”時,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正在測試第六代戰機的變循環發動機。
正如《金融時報》的辛辣點評:“當莫迪忙著討好華盛頓時,中國人正把波音退貨飛機改裝成C919交付中心。”
這場博弈最殘酷的真相或許是:真正的崛起,從來不是靠站隊換來的。印度站隊美國不僅換不來尊重,還會遭到反噬,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