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為我們做手術嗎?”電話那頭,易爺爺兒子的聲音里滿含期待。
原來,70歲的易爺爺患有帕金森病多年,雙手及頭部總是不由自主地抖動,連拿筷子都困難。半年來,他的視力越來越差,眼前像是蒙了一層毛玻璃,嚴重影響了生活。當地醫院診斷為白內障,手術是恢復清晰“視”界的唯一希望。
但是,因為白內障手術是精細操作,稍有偏差,便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而爺爺頭部震顫明顯,手術難度太大,除非在全麻下手術才有把握。可是,易爺爺的心肺功能不好,全麻下手術風險更高。家人陷入兩難的境地。
偶然的一次機會,朋友推薦了長沙市第四醫院眼科。抱著一絲希望,易爺爺兒子撥通了眼科咨詢電話,將父親的棘手情況告知了醫生。“先別急,來我們這兒評估看看!”眼科主任醫師周清的話,點燃了全家人的希望。隨后,家人迅速帶著易爺爺從數百公里外的老家來到醫院。
術前精心“備戰”
經過檢查后,眼科團隊認為易爺爺的情況可以手術。
“能不能不用全麻?我害怕一睡過去就醒不來了。”易爺爺滿是憂心地詢問。
“您不用擔心,對白內障手術而言,帕金森不是絕對禁忌,我們可以嘗試表面麻醉。”鄧里副主任醫師對易爺爺的身體進行仔細檢查后說。
為確保手術順利,手術團隊為易爺爺完善術前評估后,組織了多學科討論,精心制定了表面麻醉聯合精準靜脈鎮靜方案,同時,為以防萬一,還準備了全身麻醉的應急方案,全方位保障手術安全。
術中 準、穩、快
手術臺上,易爺爺緊張得雙手不受控制地搓動著,手心冒汗。鄧里笑著說:“您就當是做個檢查,很快就好啦!”而手術燈亮起時,易爺爺的頭部還是在不自主晃動。但鄧里的操作絲毫不亂——“超乳頭進入……現在乳化……好,保持……”他的每個動作都與患者的震顫形成完美配合。
最驚險的時刻發生了,易爺爺突然咳嗽起來,頭部劇烈晃動。但是,鄧里的手穩如磐石,超乳探頭始終保持在安全區域。
10分鐘后,手術順利完成,刷新了醫院帕金森患者白內障手術的最短時長記錄。
術后重見光明
次日清晨,醫生查房時,易爺爺激動地抓住鄧里的手說:“鄧醫生!你胸牌上的名字,我看清了!”經過視力檢查,易爺爺的視力從0.1提升到了0.6。易爺爺的兒子紅著眼睛說:“本來以為父親的眼睛會看不見了,是你們,讓他重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感謝你們!”
鄧里說,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患者并非白內障手術的“禁區”,通過個性化麻醉方案和微創技術,同樣能安全復明。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四醫院 柳瑤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