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三年十二月,湖廣、江西一帶的南明“抗清”前線,再一次告急。來年正月,后金翻越大庾嶺,順利拿下南雄,廣東岌岌可危。緊隨其后,何騰蛟、瞿式耜一批“抗清”戰(zhàn)士殉國,湖廣盡失。
此時,無法承受這份壓力的永歷帝,把目光投向了遙隔2萬里的羅馬教廷。永歷親筆致信德國籍澳門傳教士瞿紗微(Andreas Wolfgang Koffler)。希望瞿紗微能夠幫忙,跟羅馬教皇遞個話,出兵協(xié)助明朝復(fù)國。瞿紗微作為一個“大明通”,憑著對大明的那份情懷,答應(yīng)了這個請求。
▼下圖,疑似永歷寫給瞿紗微的書信
1650年(永歷四年)10月。永歷帝派儀仗侍衛(wèi)陳安德,由廣西梧州出發(fā),乘船先去澳門。再與瞿紗微助手波蘭傳教士卜彌格(Michel Boym)一起乘坐葡萄牙商船,出明朝海域,經(jīng)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耗時兩年,在威尼斯上岸。
卜彌格先領(lǐng)著陳安德來到威尼斯,但威尼斯總督弗朗西斯科·莫林(Francesco Morin)拒絕接見這位東方使臣,理由是東方正在混戰(zhàn),威尼斯不想摻和其中。
弗朗西斯科這“老登”也忒不夠意思,使臣大老遠(yuǎn)來一趟,好歹管頓飯吧。在弗朗西斯科那碰了一鼻子灰,卜彌格又帶著陳安德來到法國使館。在法國使臣引薦下,弗朗西斯科才象征性地見了一下陳安德,答應(yīng)收下永歷的“求救信”并轉(zhuǎn)交給教皇意諾增爵十世(Innocent X)。
意諾增爵十世是意大利人,不喜歡法國。
原因是自13世紀(jì)到17世紀(jì)400年間,法國和意大利干了5次架。23年前,法國拉攏“法意”交界的意大利貢加扎·內(nèi)維爾家族,企圖占領(lǐng)皮埃蒙特地區(qū)。這讓意大利薩伏依公國很是生氣。
為了應(yīng)對法國的虎視眈眈。1627年,意大利薩伏依公國主動搭訕法國死敵西班牙,公開簽署了軍事同盟。薩伏依公國這一舉動,讓法國找到了開戰(zhàn)理由。在法國看來,我是私下搞小動作,你意大利公開結(jié)盟我的敵國是幾個意思。
于是,借著領(lǐng)土安全問題,直接出兵占領(lǐng)了意大利西北皮埃蒙特地區(qū)。這一占,就是22年。直到1659年,“法西”和解,法國才退還給意大利皮埃蒙特占領(lǐng)區(qū)。
陳安德來歐洲的時間是1652年,剛好處在意大利和法國關(guān)系緊張期。
教皇意諾增爵十世聽說,東方皇帝的求助信被法國使者經(jīng)手了一道,感覺十分不爽,對陳安德的到來,選擇沉默不表態(tài),拒絕接見。
時任耶穌會總長古斯維斯·尼克爾(Goswin Nickel)也表示,歐洲人到東方是為了貿(mào)易和傳教。眼下東方時局不太明朗,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歐洲貿(mào)然站隊支持了明朝,將來萬一永歷皇帝敗了,勢必會影響歐洲人在東方的傳教和貿(mào)易業(yè)務(wù)。
畢竟意諾增爵十世是歐洲最高象征的人物,沒有表現(xiàn)出弗朗西斯科那樣橫鼻子豎眼,而是婉言拒絕陳安德,說,這事我一人做不了主,需要召集各公國貴族開會商議一下,麻煩您耐心等一等。
這一等,便是3年。
意諾增爵十世屬于“和稀泥”的高手,三年召開了三次教廷會議。最終,也沒討論出“一二三”。
終于在1654年底,意諾增爵十世病重。1655年1月,意諾增爵十世去世。4個月后,亞歷山大七世當(dāng)選第239任教皇。
亞歷山大七世與意諾增爵十世不同。他家本身是歐洲財閥貴族,而且出過一位教皇曾姥爺——保羅五世。
亞歷山大七世放在現(xiàn)在屬于“高帥富”的存在,家里有錢,學(xué)歷很高(哲學(xué)、法學(xué)和神學(xué)三博士學(xué)位),關(guān)鍵還特別具有愛心,是歐洲歷史上有名的“賢者”,同時也是“人性本惡”的“楊森主義”堅定反對者。
1655年12月,亞歷山大七世決定親自見一見陳安德。這位背負(fù)著大明復(fù)國重任的東方使者,終于在離開明朝故土三年后,見上了當(dāng)時的歐洲最高話事人。
亞歷山大七世聽了崇禎至永歷帝的遭遇后,對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表示深感同情。然而,除了給永歷帝回復(fù)了一封大體意思為“Carissimola(親愛的)永歷,我會向上帝禱告,保佑你渡過難關(guān)”的親筆信以外,其他沒有提供任何實質(zhì)性幫助。
陳安德不甘心,奔襲3年,跨越三大洋兩大洲,就得到了一句“主會保佑你”,這算怎么一回事兒。主能不能保佑永歷帝,陳安德不知道,但他一定知道“火銃和大炮一定能”。
亞歷山大七世沒有給予行動上的支持,只管了一頓意大利料理,回了一封祈禱的書信,但起碼態(tài)度上支持了永歷。有了這份態(tài)度,卜彌格帶著陳安德去了葡萄牙王國。
其實,找葡萄牙是對的。葡萄牙是當(dāng)時歐洲諸國為數(shù)不多的,在大明附近具備戰(zhàn)斗力的歐洲王國。
此時,葡萄牙國王是約翰四世(Jo?o IV),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在首都里斯本接見了陳安德,承諾將給永歷帝提供軍事援助。得到約翰四世的承諾后,1653年3月,陳安德和卜彌格搭上商船返回南明。
陳安德不知道的是,約翰四世在葡萄牙屬于野心勃勃的吉祥物,葡萄牙的實際控制權(quán)全掌握在殖民貴族手里。
返回南明的商船行至印度果阿邦,再往前過了保克海峽,就能隔海望見故國。駐印的葡萄牙殖民者例行檢查,在盤問陳安德時,獲知了南明聯(lián)絡(luò)歐洲的計劃。
殖民者告訴陳安德,南明大勢已去,大清如日中天,為了不傷害未來“葡清”友好關(guān)系,不許陳安德回澳門通知葡萄牙艦隊支援南明。商船只得扔下卜彌格和陳安德,揚(yáng)帆而去。
陳安德和卜彌格只得徒步穿過印度,經(jīng)孟加拉、緬甸,達(dá)到暹羅(泰國),又從曼谷灣花錢雇了一條海盜船,于1658年,達(dá)到了安南交趾洋(北部灣海域)。
問題上,他們還上不了岸。
因為自1644年至1656年12年間,南明和后金爆發(fā)了廣西爭奪戰(zhàn)。1653年二次桂林之戰(zhàn)后,李定國敗走柳州,南明喪失在廣西的軍事主動權(quán)。1656年,李定國率部離開南明,向西達(dá)到安隆,護(hù)送永歷移駕云南,廣西徹底落入清軍手中。
陳安德和卜彌格就這么一直漂在海上。一晃一年過去。
1659年,卜彌格沒等到上岸,病死海上。陳安德埋葬卜彌格后,打聽到永歷帝去了云南。于是,抱著必死的信念,由安南上岸,經(jīng)過陸路,九死一生終于見到了永歷帝。
雖然陳安德帶回了亞歷山大七世和約翰四世的親筆信,但最終沒能聯(lián)系上澳門的葡萄牙艦隊。
三年后,永歷帝被吳三桂俘虜,絞死。陳安德在歷史中不知所蹤。
為了復(fù)興大明,陳安德“出使”歐洲9年,跨越三大洋兩大洲,來回里程超過4萬里,絲毫不輸1800年前的漢朝蘇武和張騫。
不幸的是,陳安德生于亂世,沒有蘇武和張騫那么幸運(yùn),生活在一個強(qiáng)大帝國庇護(hù)下。
不然的話,陳安德也會和蘇武、張騫一樣,配享“人間香火”。
事業(yè)是失敗遺憾的,但其事跡是可歌可泣的。這個明末小人物,值得稱贊。
參考文獻(xiàn):
中國天主教狀況報告(1653年)·卜彌格著
卜彌格與南明使團(tuán)(1934年)·法國 伯希
兩頭蛇(2005年)·黃一農(nóng)
教皇回信·梵蒂岡秘密檔案館
約翰四世諭旨·里斯本國家檔案館
葡萄牙殖民當(dāng)局果阿往來文書(1656-1659)·果阿歷史檔案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