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國產模擬芯片行業迎來逆襲,關稅反制政策削弱美系廠商競爭力,國產企業市場份額加速提升。
一、模擬芯片定義
模擬芯片按功能和應用可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兩大類。通用型芯片以電源管理和信號鏈為核心,覆蓋電能管理與信號處理的基礎需求;專用型芯片則針對特定領域(如通信、汽車、消費電子)定制,滿足差異化場景的高性能要求。從市場結構看,專用型芯片占比61%,通用型占39%,前者單價高但生命周期短,后者則更注重技術積累與穩定性。當前,隨著汽車電子、5G通信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專用型芯片需求增長顯著,而通用型芯片仍為工業與消費電子的技術基石。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模擬芯片行業發展政策
模擬芯片是集成電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模擬芯片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如《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2024—2025年)》《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等,模擬芯片行業相關政策具體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模擬芯片行業發展現狀
1.全球市場規模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車、5G通信、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需求的強勁驅動,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近年來呈現持續擴大的增長態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模擬芯片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約為8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9%,2024年約為948億美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中國市場規模
中國已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模擬芯片消費市場,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政策扶持、國產替代加速及下游應用的爆發。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模擬芯片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模擬芯片市場規模約為3026億元,同比增長9.05%,2024年約為325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模擬芯片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43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投融資情況
盡管面臨國際巨頭價格戰和技術壁壘壓力,但國產廠商憑借定制化服務與生態協同,正從邊緣替代向核心市場滲透,驅動投融資向具備垂直整合能力的頭部企業集中。IT桔子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已披露投資事件共15起,已披露融資金額約15.2億元。
數據來源:IT桔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應用領域分布情況
模擬芯片可廣泛應用于消費類電子、通訊設備、工業控制、醫療儀器、汽車電子等領域,以及物聯網、新能源、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新興電子產品領域。從應用占比來看,模擬芯片在通信領域應用最廣,占比36.2%。其次,模擬芯片在汽車電子、工業領域占比分別為24.3%、20.5%。在消費電子、計算機領域占比分別為10.5%、7.2%。
數據來源:IC Insight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企業布局情況
當前行業呈現“政策驅動、技術突圍、市場分化”三大特征。政策層面通過關稅壁壘和反傾銷調查削弱國際巨頭價格優勢,為本土企業騰出試錯空間;技術層面,高精度ADC、車規級隔離芯片等高端產品突破國際壟斷,填補關鍵空白;市場層面,新能源汽車、AI服務器等新興場景需求激增,推動產品結構向高毛利領域升級。盡管短期內價格戰壓力猶存,但國產廠商憑借本土化服務、定制化開發及生態協同,正從“邊緣替代”向“核心滲透”加速轉型,未來競爭焦點將集中于全品類覆蓋能力和高端工藝自主化進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模擬芯片行業重點企業
1.圣邦股份
圣邦股份是國內稀缺的全品類模擬芯片設計企業,覆蓋電源管理和信號鏈兩大核心領域,產品型號超5200款,年均新增料號超700款。其電源管理芯片聚焦電能轉換與分配(如車載充電、LED驅動),信號鏈芯片則專注高精度ADC/DAC等信號處理技術。
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45億元,同比增長29.98%;實現歸母凈利潤2.85億元,同比增長100.7%。2023年主營產品包括電源管理產品、信號鏈產品,營收分別占整體的66.75%、33.2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思瑞浦
思瑞浦以高性能信號鏈芯片起家,國內市占率領先,并逐步拓展至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領域。其產品包括高速運算放大器、隔離接口芯片等,與中芯國際聯合開發55nm BCD工藝實現高壓芯片自主可控。在汽車電子領域,推出超200款車規級芯片,覆蓋ADAS、智能座艙等場景,并通過Continental認證進入全球供應鏈。
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48億元,同比增長4.31%;歸母凈利潤虧損0.99億元。2023年主營產品包括信號鏈類模擬芯片、電源類模擬芯片,營收分別占整體的79.43%、19.9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艾為電子
艾為電子深耕消費電子音頻功放芯片,市占率達82%,并擴展至5G射頻前端、AIoT及汽車電子領域。其數字智能K類功放芯片支持高保真音效,適配TWS耳機、智能音箱等設備;車規級芯片已進入比亞迪、吉利等供應鏈。艾為電子通過“硬件+算法”模式布局光學防抖(OIS)芯片和觸覺反饋驅動芯片,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推出高精度運算放大器。
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9.33億元,同比增長15.88%;實現歸母凈利潤2.55億元,同比增長400%。2024年主營產品包括高性能數模混合芯片、電源管理芯片、信號鏈芯片,營收分別占整體的47.47%、35.71%、16.7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芯朋微
芯朋微聚焦電源管理芯片,核心產品為AC-DC轉換器,在家電領域(如美的、格力)占據主導地位,并逐步擴展至工業控制與汽車電子。其高壓電源芯片(如1200V SiC驅動芯片)適配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車規級產品通過AEC-Q100認證。
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9.65億元,同比增長23.72%;實現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88.14%。2024年主營產品包括家用電器類芯片、標準電源類芯片、工控功率類芯片,營收分別占整體的64.39%、18.07%、17.1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希荻微
希荻微以電源管理芯片為核心,產品涵蓋DC/DC轉換器、快充芯片及車規級芯片,是中國首個獲高通全球參考設計認證的企業。其DC/DC芯片應用于三星、小米等手機及奧迪、小鵬等汽車品牌。公司創新推出硅陽極鋰電池專用DC/DC芯片,提升AI設備續航能力,并布局車規級高壓電源芯片。
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元,同比增長32.18%;歸母凈利潤虧損1.95億元。2023年主營產品包括電源管理芯片、端口保護及信號切換芯片、音圈馬達驅動芯片,營收分別占整體的66.41%、27.10%、6.3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模擬芯片行業發展前景
1.國家級戰略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
中國模擬芯片行業受益于“新基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研發專項等組合拳,加速國產替代進程。例如,針對美國關稅反制的“原產地認定”新規,顯著削弱美系廠商價格競爭力,倒逼國內終端廠商轉向本土供應鏈。政策還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如晶圓廠與設計企業深度綁定工藝研發,形成“設計-制造-封測”一體化創新閉環,并通過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攻關。此類政策紅利不僅降低了對外依存度,更通過構建“政策-資本-技術”三角支撐體系,為行業長期發展注入確定性。
2.高端化與智能化突破重塑產業競爭力
國內企業聚焦高精度ADC/DAC、射頻前端等核心技術,通過“算法優化+架構創新”實現性能對標國際巨頭。例如,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采用BCD工藝實現進口替代,并導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AI驅動的EDA工具將設計周期縮短30%,推動數模混合芯片在邊緣計算場景落地。同時,GaN、SiC等新材料應用提升芯片能效,3D堆疊封裝技術則突破集成度瓶頸,支撐智能穿戴設備微型化需求。此類技術躍遷不僅打破海外壟斷,更通過“高端替代+新興場景”雙輪驅動,加速從消費電子向汽車、工業等高附加值領域滲透。
3.新興應用需求反哺技術創新閉環
新能源汽車、AIoT、工業自動化等場景成為技術迭代核心引擎。在汽車電子領域,單車超600顆模擬芯片支撐電池管理、電機控制等系統,倒逼企業開發高可靠性車規級產品;工業場景中,24位高精度ADC芯片實現精密儀器信號采集,推動國產PLC設備性能升級;AIoT設備則催生低功耗傳感器接口芯片,結合邊緣計算需求形成“感知-處理-傳輸”全鏈解決方案。這些場景不僅提供技術驗證場域,更通過“需求定義芯片”模式,驅動企業從通用型向專用化、差異化路線轉型,構建“應用-研發-量產”正向循環。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模擬芯片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