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部分干部習慣"閉門造車",將辦公室當作戰場,把文件堆砌為政績。他們足不出戶,卻"指點江山";目不見民,仍"激揚文字"。文件材料雖洋洋灑灑,卻如空中樓閣,脫離實際;政策舉措縱文采斐然,卻似無根浮萍,難接地氣。如此漂浮作風,已與初心使命背道而馳,更與人民期盼漸行漸遠,必須痛下針砭,刮骨療毒。
基層是智慧的源泉,群眾是真正的智者。從浙江"楓橋經驗"到貴州"塘約道路",從安徽小崗村"大包干"到深圳蛇口"開山炮",偉大創舉無一不發軔于基層實踐,成長于群眾智慧。要像種子扎根沃土,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工廠車間,坐到百姓炕頭。以"小學生"姿態虛心求教,既看"門面""窗口",也察"后院""角落";既聽"順耳話",也納"逆耳言"。唯有如此,才能在家長里短中聽懂真實聲音,在雞毛蒜皮里發現關鍵癥結,在油鹽醬醋中找到解題密碼。
政策制定須如繡花般精細,執行落實當似釘釘子般篤實。一項政策出臺前,要像老農選種般反復掂量,像工程師繪圖般精心推敲;實施中,要如工匠雕琢般一絲不茍,似農夫護苗般持之以恒。不能滿足于"差不多就行"的糊弄,杜絕"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敷衍。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敢啃硬骨頭,善打攻堅戰,既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特別是對民生痛點、發展堵點,要建立臺賬、銷號管理,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見實效。唯有腳沾泥土、心貼百姓,讓政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為民服務沒有休止符,務實篤行永遠在路上。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事事緊抓不放"的執行力,"人人擔當作為"的使命感,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少些文山會海的虛功,多些現場調研的實干;少些紙上談兵的空談,多些落地見效的行動。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如此,方能讓政策更有溫度,讓落實更有力度,讓發展更有質量,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用我們的"實干擔當"書寫新時代的"民生答卷"。 (朱悅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