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一場充滿文化韻味與童真童趣的“瀾解字源”漢字故事活動在星瀾學校開展。本次活動由一年級語文組精心策劃,旨在通過趣味化、游戲化的方式,帶領星瀾娃們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感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探秘漢字秘境:五大展臺點亮識字樂趣
活動伊始,“漢字探秘館”主題展臺便吸引了眾多目光。五個獨具匠心的展區以互動體驗的形式,讓漢字學習變得生動可觸。
在“墨韻繪形”創意漢字畫區域,孩子們用彩筆勾勒出“春”“花”“竹”等漢字的演變軌跡,將抽象的字形轉化為充滿想象力的圖畫,仿佛讓古老的文字重新煥發生機。
“拼字工坊”識字拼盤讓學生通過轉盤拼出漢字,在協作中體會漢字的構造規律。
“甲骨秘境”甲骨文畫展區則宛如一扇穿越時空的大門,孩子們臨摹甲骨文形態,感受著先民造字時的智慧與想象,指尖在紙上勾勒出的不僅是符號,更是對中華文明的觸摸。
“字有乾坤”抽拉識字卡展臺前,孩子們通過推拉卡片,在趣味互動中探索漢字的結構奧秘,輕聲念出一個個由偏旁部首組合而成的新字。
“智趣字盒”創意識字卡鼓勵孩子們動手制作創意字卡,將漢字與生活場景、個人想象相結合,每一張字卡都成為獨特的文化載體。
聆聽漢字故事:展演舞臺傳承文化基因
“漢字故事”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各班推選的優秀作品依次登場,小選手們身著精致的服飾,配合著悠揚的音樂與別致的道具,將漢字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
沈奕清帶來《“孝”的故事》,從甲骨文“孝”字的象形含義出發,講述了傳統文化中尊老愛老的美德,讓現場觀眾感受到漢字所承載的倫理價值。
程楚犀的《神奇的漢字朋友“火”》展現了“火” 字從甲骨文火苗形態到楷書的演變過程,結合 “煮”“蒸”“炸” 等烹飪相關漢字,講述其與飲食文化的關聯,還和小伙伴王子康一起引用古詩中 “火” 的意象,讓古老漢字在歷史與生活的聯結中綻放魅力。
徐筠雅《“雨” 的故事》以細膩的表演描繪出雨滴落下的場景,詮釋 “雨” 字的起源。
孫銘赫在《“天” 字的由來》中,從甲骨文 “天” 字像人頭頂一橫的構形說起,講述其演變及古人對宇宙的思考,簡潔展現漢字文化意涵。
《“日”的故事》由王馨玥、陳語馨兩位同學分別演繹,從不同視角解讀太陽與“日”字的關聯,展現了漢字文化的多元魅力。
李亦帛同學結合自己的名字,講述了“帛”字的發展歷程。
陶茜羽的《藏在雪花里的“冬”》、鄧慶一的《漢字“家”的故事》等節目,以獨特的切入點,將漢字的起源、演變與生活場景緊密結合。
李芊栒《“魚” 的故事》則用靈動的展示,呈現 “魚” 字與水中生物的巧妙關聯。
文化浸潤童心:在傳承中激發識字熱情
此次“瀾解字源”活動是漢字文化的盛宴,更是傳統文化的深度傳承。孩子們在觸摸漢字演變歷程的過程中,不僅激發了識字興趣,更在心中種下了對中華文明的熱愛。
當古老漢字邂逅稚嫩童心,迸發的不僅是知識火花,更是文化傳承的強大力量。相信星瀾娃將帶著這份熱愛,在中華文化星河中繼續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