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86 億元的營收創下歷史新高時,長虹美菱的管理層或許還沒來得及慶祝,就被另一組數據潑了冷水。
在營收增長17.32% 的光鮮外表下,凈利潤卻意外下滑 4.97%,這是四年來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背離正在加速 ——2024 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近30%。
營收刷新紀錄VS 利潤失速
長虹美菱2024 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86.01 億元,同比增長 17.32%,創下歷史新高;而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僅為 6.99 億元,同比下滑 4.97%。
這是自2021 年以來,長虹美菱首次出現歸母凈利潤負增長,且這種“增收不增利” 的背離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加速,單季凈利潤同比降幅近 30%。
從業務板塊來看,各品類表現分化明顯。曾經作為核心業務的冰箱(柜)業務,2024 年實現收入約 95.60億元,雖說守住了90 多億元的基本盤,但僅同比增長 5.19%,這一增速創下了五年來的新低 。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空調業務,其在2024 年成為拉動公司營收增長的主力軍。該年度空調業務實現收入約 154.07 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 53.87%,增速更是高達 33.20%,為公司貢獻了超過一半的營收。
根據財報,空調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動,以及公司在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的努力。公司推出的“全無塵自由風”掛機空調和“巨能省”柜機空調等新品,有效支撐了市場需求的增長。
不過,根據行業相關數據,由于深陷價格戰,每臺空調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這對空調業務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較大沖擊。
在看似經營現金流凈額達39.7 億元的漂亮數字背后,實則暗藏隱憂。2025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應收賬款激增81.52%,當期應收賬款占最新年報歸母凈利潤比達218.51%,這無疑給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蒙上一層陰影。
這場“規模不經濟”的困局,正是整個家電行業陷入轉型陣痛的縮影。當美的、海爾紛紛向高端化、全球化突圍時,長虹美菱卻還在規模擴張的老路上疲于奔命。
價格戰漩渦:空調業務"增收不增利"的結構性困局
空調業務154 億元的收入看似風光,實則暗藏危機。在行業掀起“十年最猛價格戰” 的 2024 年,長虹美菱不得不跟進降價策略。
根據財報,2024年該板塊營業成本同比激增35.82%,直接導致毛利率較上年下滑1.79個百分點。這種“增量不增收”的悖論,在空調行業慘烈的價格戰中找到注腳——據奧維云網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空調線上零售均價同比下滑1.9%,單品價格下降幅度更是超過10%。
更嚴峻的行業對比來自頭部企業的財報:格力通過“云網批”渠道改革維持了37.04%%的空調毛利率,美的則憑借COLMO高端系列實現26.2%的毛利率。
相較而言,長虹美菱空調6.96%的毛利率屬實偏低。這種以價換量策略的直接代價,體現在現金流量: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增速落后于營收增速。
參與價格競爭是保持份額的必要手段。但這種被動跟進的代價正在顯現:當空調收入實現收入約154.07 億元,同比增長約 33.20%,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反而下降。
這種投入產出比,暴露出公司在品牌溢價與成本控制上的雙重短板,也為其2025年經營展望蒙上陰影——隨著空調能效新國標實施(2025年1月起),行業洗牌或將加速。
冰箱失守,一場遲到的轉型危機
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長虹美菱的冰箱(柜)業務實現收入約92.96億元,同比增長5.53%,增速明顯低于公司整體營收增長。
冰箱業務作為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近年來面臨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頻發等問題。盡管公司通過“搶存量、拓增量、練能力”等策略,試圖提升市場份額,但內銷市場受價格戰影響,均價下降3.2%,導致毛利率承壓。
2024年,長虹美菱的冰箱業務陷入"增長失速、轉型受阻"的困境。作為曾經的核心業務,冰箱板塊5.53%的收入增速(92.96億元)不僅落后于公司整體水平,更暴露出深層次的競爭危機。
在技術創新層面,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自2021年推出“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后,美菱冰箱保鮮技術專利年均僅4.3件,與頭部品牌存在一定差距。這種研發投入的差距直接導致產品迭代滯后——當海爾已進化至第三代磁控冷鮮技術時,美菱的核心技術仍停留在三年前的水平。
這種創新乏力直接反映在產品競爭力上——相關數據顯示,在冰箱市占率方面,海爾(39.1%)、美的(9.8%)、容聲(12.4%)位列前三,長虹美菱未進入前五。
錯失高端化紅利、無奈被裹挾價格戰泥潭、產品技術創新不足等是長虹美菱冰箱業務增長乏力的關鍵癥結。在行業向智能化、場景化轉型的背景下,這種轉型滯后的代價正在持續放大——據奧維云網預測,2025年萬元以上冰箱市場增速將達25%,而美菱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高端產品矩陣。
2025現金流警報拉響
2025 年一季報釋放的危險信號,可能比2024年全年凈利潤下滑更值得警惕:經營現金流從-1.17 億元暴跌至-12.85 億元;信用減值損失暴增 4288%。
此外,長虹美菱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還顯示,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為 27.74 億元,期初余額為 15.28 億元,增長 81.52%,壞賬風險攀升;存貨期末余額為51.13億元,期初余額為35.15 億元,增長 45.47%,庫存管理面臨挑戰。
面對困局,長虹美菱在財報中提出了“有利潤的規模增長”新方向。公司在2025年計劃投資設立綿陽長虹智慧家電有限公司,旨在推動智能家電項目的發展,同時通過收購合肥實業 100% 股權,進一步整合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但這些舉措能否幫助長虹美菱找到新的增長路徑,還有待市場驗證。
這份財報最令人警醒的,不是四年來首次下滑的凈利潤數字,而是暴露出的戰略迷茫。當行業告別“規模即安全”的舊時代,長虹美菱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是繼續在紅海中血戰到底,還是忍痛投入下一個增長周期?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