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博時空
作者:朱紫璇明朝萬歷年間,蘇州城曾流傳一樁奇聞。知縣為巴結權貴,準備將一只稀世珍寶“三奇九龍杯”獻給權臣,以圖升官發財。然而,聽差在清洗時不慎碰斷龍尾,知縣眼看升官美夢破碎,立即叫人將聽差打入大牢。就在聽差妻子哭得肝腸寸斷時,一位清瘦男子踏入門來,淡淡道:“這玉杯,我能修。”此人正是蘇州玉雕奇人陸子岡。
他手持玉杯端詳片刻,竟在斷尾處雕出一片浮云,遮瑕之余更顯蛟龍騰云之勢。更絕的是,他在杯底暗刻四句詩:“羊脂白玉變色龍,爾追我趕何匆匆。酒干杯盡浮云散,水月鏡花一場空。”知縣念著念著,發覺是在諷刺自己,氣得暴跳如雷,陸子岡卻早已遠遁。
陸子岡,這位神秘的琢玉大師,為何在明朝聲名顯赫?他的玉器,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神秘莫測?又為何成為后世爭相模仿的絕世珍品?
治玉之路
陸子岡生活于明嘉靖、萬歷年間(約 1522~1592 ),他出生于太倉州(今江蘇太倉)的富戶,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父親盼他讀書做官,他卻癡迷玉石。時人都笑他“玉癡”,他索性逃婚離家,躲到蘇州橫塘一間陋室,拜師學藝。嘉靖十八年( 1539 年)師滿后,自立門戶。為承接宮廷(御用監)派做至蘇州府的活計,將作坊遷至閶門內專諸巷南口的石塔頭,位于蘇州織造局所在地五愛巷的西口處。
陸子岡像
明代蘇州富甲天下,文人雅集成風。“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經濟快速發展使能工巧匠都匯集于此,富庶地蘇州為工匠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治玉講究“切、磋、琢、磨”四道工序:切分玉料,磋出粗胚,精雕細琢,最后拋光成器。陸子岡白天在砣機前磨破十指,夜晚就著油燈研讀詩畫,他精湛的技藝就在這樣數年苦修中孕育而生。
陸子岡一改明代玉器陳腐俗氣,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將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到玉雕中,把中國玉雕工藝提高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蘇州府志》記載:“陸子岡,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如毫發”,可見他不僅技藝高超,更是將自然元素融入玉雕之中。因此他出師不久便風靡當世,被文人雅士奉為座上賓,前來求玉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極受追捧和喜愛。
白玉水仙花紋簪
琢玉密碼
相傳在明嘉靖年間,西北和田上供了一塊羊脂白玉,被嘉靖皇帝視為珍寶。宰相嚴嵩受命將其交給兒子嚴世蕃,但因嚴世蕃的頤指氣使,御用監的工匠都不敢接受雕刻任務。無奈之下,嚴世蕃張貼告示,懸賞百兩黃金尋找能雕刻此玉的工匠。
遠在蘇州的陸子岡得知此事,不畏權勢,毅然揭榜。但嚴世蕃卻對陸子岡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作品必須毫無瑕疵,還須把白玉中的上下兩塊紅斑雕刻在一起,并且在百日之內完成。陸子岡迎難而上,他反復設計圖紙,苦思冥想如何解決玉料上兩塊紅斑的難題。一天傍晚,他看到一位紅鞋少年表演“朝天蹬”的雜技,靈感迸發,將這個畫面雕刻在了玉料上,創作出了“朝天蹬”的絕世之作。
這則民間故事雖帶傳奇色彩,卻暗藏陸子岡的琢玉密碼:融技法于無形。陸子岡獨創性地融合陰刻、陽刻、浮雕、鏤雕等工藝,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尤其擅長在細節處展現高超技藝。例如故宮博物院藏的青玉嬰戲紋執壺,蓋頂鏤雕著一只昂首的獨角異獸,俗稱“辟邪”,壺的正背兩面刻有相同的嬰戲圖,近壺把和壺流的兩面還有剔地陽紋的花卉果木,各樣紋飾線條飽滿圓潤,盡顯靈動。
青玉嬰戲紋執壺
青玉嬰戲紋執壺正面拓片
青玉嬰戲紋執壺背面拓片
除此之外,陸子岡的作品還兼具寫實與寫意風格,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常常將山水、人物、花鳥等題材與詩詞相結合,通過紋飾和構圖展現出更加豐富的意境和情感。
青玉合巹杯
這件青玉嵌金合巹(jǐn)杯是為皇帝大婚做的,古代婚禮時新婚夫婦喝交杯酒用的。杯身上下各有一圈繩紋將雙杯捆扎,繩結間還雕琢一塊“萬壽”方印,杯身雙螭纏繞,杯兩側分別琢凸起的篆文詩句,一側為“九陌祥煙合,千春瑞日明。愿君萬年壽,長醉鳳凰城”。另一側則是“溫溫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瓊漿,鈞天廣樂”,詩酒風流與宮廷禮器完美融合,古樸典雅,又富有浪漫色彩和情趣。
子岡款玉爐
紋飾拓片
再如子岡款玉爐,爐身淺浮雕著山水、雅士、童子、松鶴等圖案,上有詩句“蒼松凌碧漢,玩鶴集瑤仙”,意境優美,充滿詩意。
明末文學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將“陸子岡之治玉”與“鮑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鑲,趙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勛、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歸為“吳中絕技”。他的技藝不僅在當時獨步天下,而且后世也被許多工匠競相模仿,難怪張岱將“陸子岡之治玉”位列“吳中絕技”之首,還給出“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的結論。
真假子岡玉
在明代江南的煙雨巷陌中,陸子岡的名聲響徹朝野,子岡玉的售價也“倍于常玉”,引得無數藏家競折腰,清代以來出現不少“子岡玉”仿品贗品,不乏高手所為。但因文獻記載陸子岡的事跡不夠明確,目前留存于世的子岡款玉制品真假難以斷定,后人只能從玉質、雕刻風格、雕刻技法等方面來鑒別。
1.玉材與質地
清末古玩收藏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記述:“陸子剛,明時吳中人也。……凡所作器,必先選玉,無論有征瑕者,概置不用,即稍帶玉性者,亦棄而不治。所用之料,或白或青,必純潔無疵,通體皆混然一色。”后世強調陸子岡用料潔白無暇,但“非好玉不琢”是對陸子岡玉雕最大的誤解之一。
據考證,在陸子岡活躍的嘉靖、萬歷年間,宮廷用玉“優者不多”,優者主要用來制作禮器、佩飾、玉帶等,生活用玉和文房用具一般選用較次于前者的玉材,即使是萬歷皇帝定陵中的玉器也是如此。宮廷用玉如此,陸子岡作為民間工匠,也是得不到好玉料來制作玉器的。陸子岡的作品主要選用新疆和田玉,玉質并非傳說中“瑩白無瑕”,反而常見綹紋與雜質,這與明晚期宮廷用玉特征是吻合的。
清朝初年,新疆常年戰亂,清政府對其管轄也一直未能納入正軌,因此新疆的優質玉運入內地也十分不易。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叛亂后,新疆玉料才大量進入內地,因此清朝時期陸子岡仿品多追求玉質純凈,刻意避開瑕疵,反而失去了這份渾然天成的意趣,與明朝時期陸子岡的真跡有所偏差。
茶晶梅花花插
疎影橫斜,暗香浮動
青白玉子岡款過枝花卉紋方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茶晶梅花花插,通體茶白兩色交融,茶色為虬曲枝干,原有的白斑則巧琢為梅花,另一面還琢行書“疎影橫斜,暗香浮動”八字,是冰晶器中難得的俏色之作。梅花花插的玉質雖“不甚瑩白”,枝干處玉料雜質還若隱若現,但這正是陸子岡“取法自然”的證明。還有青白玉過枝花卉紋方盒,蓋面是浮雕山水人物,盒身青白底色中明顯夾雜著灰褐色沁斑,這般“不完美”,恰是子岡玉的典型特征。
瑪瑙雙耳活環雕花小扁瓶
正面紋飾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瑪瑙雙耳活環雕花小扁瓶,通體也并非“混然一色”,瓶身灰白底色中暈染淡粉,其中還有明顯雜質,但依然展現出了一幅“高人獨步松陰下,童子相隨過小橋”的詩意畫卷。
2. 紋飾與工藝
陸子岡真品的紋飾選材廣泛,設計巧妙,大多是云雷紋、螭虎紋、松竹梅、山水人物以及詩詞銘文交織,造型多變,古雅精致,既有古意,又飽含江南文人的雅趣。
子岡玉的工藝多以淺浮雕、剔地陽紋與鏤雕為主,線條剛勁利落,但拋光卻有意保留粗礪的質感,符合明代玉器“粗大明”的藝術風格。不過粗糙并非技藝不精,而是追求古拙簡樸的有意為之。反觀清代仿品,紋飾更繁復細膩,拋光過度,缺乏明代粗獷古拙感,與“粗大明”背道而馳。
“海屋添籌”方盒
論紋飾的精巧,白玉“海屋添籌”方盒堪稱典范。蓋面淺浮雕一座海上樓宇,二鶴銜籌在空中飛翔。右上角以陽文草書琢“海屋添籌”,并以陰文小篆刻方印“子岡”。方盒四面淺浮雕折枝茶花,雖布局不一,但無論如何扣合,器蓋與器身的花卉枝葉均能無縫銜接,可見陸子岡布局之精妙。
花卉螭紋圓盒
筆畫周圍的銼刀痕
同樣精美的還有花卉螭紋圓盒,蓋面浮雕是在云中飛騰口銜靈芝的螭虎,盒身環繞折枝海棠、荷花、梅花與水仙,枝葉疏密有致,螭虎的矯健與花卉的柔美形成對比,既顯古拙,又藏生機。值得注意的是,盒身雕琢的無論是陽文還是陰文,在筆畫的輪廓線周圍多留有方向不一、參差不齊的,類似刀銼痕的短陰線,這也正是陸子剛“粗大明”的獨特印記。白玉云螭紋簪的紋飾也與之類似,簪體浮雕云螭紋,紋飾簡約,線條流暢,是明代玉簪的上乘之作。
白玉云螭紋簪
黃玉荷葉蟠螭水盛
青玉雕螭松紋杯
黃玉荷葉蟠螭水盛和青玉雕螭松紋杯款式相似,都是將自然野趣融入文房雅器。黃玉荷葉蟠螭水盛以黃玉籽料雕琢而成,在河床上經過干濕交替的玉籽,表面已生成不透明的褐黃色皮,在陸子岡的妙手下,褐色玉皮化為了枯荷殘梗,葉面攀爬子母螭虎與螃蟹,器身中央淺浮雕“黃甲登科”草書,以此寄托對錦繡前程、仕途光明的期望。螭尾落款處的筆畫周圍仍有明顯的銼刀痕,刻意為之的不完美,反而體現出子岡玉“拙中見巧”的美學投射。
3.款識特征
陸子岡以精湛的技藝受到了皇家的青睞,走進了御用監,成為了一名御用工匠,但也因一個“藏名”的舉動險遭殺身之禍。
傳說陸子岡奉命為嘉靖皇帝雕琢玉壺,并且被嚴令不得署名。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雖然在今天看來再正常不過,但在有著嚴格工匠制度的明朝,工匠被看作下等賤民,不能隨意改行,世代只能做工匠,更不用說在器物上落款這樣“離經叛道”的行為。而陸子岡卻是一個“動刀必款”的人,凡是他的作品,都有“子岡制”的落款,因此陸子岡也將“子岡”二字暗刻于壺嘴內側。
不出所料,嘉靖皇帝發現后勃然大怒,要治其死罪,陸子岡卻從容辯解:“陛下命臣不可落款,卻未言不可藏名。”這番機敏才令他逃過一劫。這則民間傳說不僅為陸子岡蒙上傳奇色彩,更揭示了辨別子岡玉真偽的核心線索——落款。
陸子岡的款識多用篆書或隸書,常見的款名有“子岡”、“子剛”、“子岡制”等。刻工剛勁有力,不論陽刻還是陰刻,都會刻意保留砣具雕琢的粗礪刀痕,與器身光潤紋飾形成反差。款識的位置也十分講究,既不顯眼,也不固定在一處,常見于器底、蓋里、把下端,這也成為后世鑒別子岡玉真偽的關鍵。如果款識為楷書和行、草書,大多都是清代仿品,而且仿品的刻工過于規整,缺乏刀痕。
白玉水仙花紋盒
白玉水仙花紋盒底款拓片
白玉水仙花紋盒為陸子岡代表作,外壁有疏密得當、圓潤有利的水仙花,“嘉靖辛酉陸子剛制”八個陰刻篆文則藏于盒底。落款的陰刻與紋飾的淺浮雕相呼應,字口邊緣砣具的“銼刀痕”也與盒身流暢的紋飾形成了對比。
青玉梅花螭耳圓爐
青玉梅花螭耳圓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玉爐爐底陰刻篆書“子岡”二字,其中多條筆畫都是用參差不齊的數道短陰線拼接而成,乍一看像是用雕刻刀徒手刻成的,但在顯微鏡下可見參差的刀痕。這與器身圓熟光潤的梅花紋飾有著明顯區別,顯然是陸子岡刻意在落款的位置,營造出與器身不一樣美感。
刀刻玉之謎
明崇禎十五年,《太倉州志》載:“雕玉器,凡玉器類砂碾,五十年前,有州人陸子岡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玉簪,價一支值五六十金。子岡死,技亦不傳。”民間盛傳陸子岡手握一柄神秘的“昆吾刀”,可以輕易地切開玉石,三百年間,傳說愈發玄妙:有人說他雕月必分上弦下弦,有人稱其玉牌詩文“一筆無錯”。于是,“昆吾刀痕”成了鑒定陸子岡真跡的重要標志,真真假假,讓后世藏家在無數“子岡款”玉器中迷失。
然而,陸子岡真的是用昆吾刀來雕刻玉石的嗎?傳統玉雕是利用砣機(又稱“水凳”),通過砣子和加水的解玉沙來琢玉,這個過程,也稱為碾玉。那陸子岡的“昆吾刀痕”又從何而來呢?
砣機
解玉沙
砣具
砣具切割示意圖
現代研究者們通過細致觀察和科學分析,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真相。臺北故宮研究員、資深玉器專家鄧淑蘋借助3900萬像素數碼相機與立體顯微鏡,發現所謂“刀刻”實為砣具痕跡:陸子岡款玉器上的文字與紋飾,均呈現砣具特有的“中央寬深、兩端淺尖”凹槽,這正是砣輪反復琢磨的痕跡。例如,在黃玉子剛款荷葉蟠螭水盛中的銼刀痕,極可能是明代玉工精心的設計。陸子岡在一件精美完工的玉器上,只在落款處刻意創造出類似徒手篆刻所產生的銼刀痕,令它頗有刻圖章的趣味感。
中央寬深 兩端淺尖的凹槽
銼刀痕
而且從礦物學、工藝學的知識也可得知,沒有任何刀具足以直接刻動莫氏硬度達于六度的閃玉。陸子岡懂得在一件器上營造出不同的趣味,既滿足江南文人們對“滑熟可愛”的要求,又在落款上有著“工致侔古”的拙意,但就是這個小巧思,迷惑了不少不懂礦物學、工藝學的文人。這樣夢幻的解讀使得子岡玉器售價高漲,機敏的陸子岡自然也不會說穿底細,因而“用刀刻玉”的謠言在流傳五十年后,就被修地方志的官吏正式記載在《太倉州志》,自此就繼續“愚弄”了愛玉族三百多年。
陸子岡深諳“虛實相生”之道,在光潤紋飾與粗礪刀痕間營造矛盾美感,既取悅文人雅士的審美,又暗藏對工藝極限的挑戰。他像一位高明的導演,讓玉料瑕疵化為詩意,讓工具痕跡化作傳奇。正如那件茶晶梅花花插,灰斑化梅枝,雜質成飛雪,殘缺之處反成點睛之筆。
一個人,一條巷
相傳,明穆宗聽聞陸子岡琢玉技藝高超,便故意出題考驗,求他在一枚小小的玉扳指上雕琢百駿圖。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繪制百匹駿馬談何容易?
陸子岡神色自若地將玉扳指帶回了御用監,十日后獻上扳指,明穆宗凝神細看,原來玉扳指上竟是一副放牧歸來圖:畫面中只有四匹駿馬,一匹已經進入山寨,一匹正走向山寨,一匹在路邊吃草,最后一匹藏在樹林里。僅僅四匹馬,卻通過巧妙的空間布局和留白,營造出百駿奔騰的磅礴氣勢,令人嘆為觀止。
皇帝不禁撫掌大笑:“妙哉!無畫處皆成妙境!” 陸子岡以文人畫意境破局,既全了帝王顏面,更讓“子岡玉”名動天下。
陸子岡的晚年頗為離奇,他突然出家為僧。蘇州《木瀆鎮志》載:“陸子岡,年未六十,出家為僧,十余年不入城市。”他晚年為僧十余年,且無子嗣繼承其業,其技藝被專諸巷的玉工弟子自發傳承下來。
專諸巷原為蘇州一條普通的巷子,但因聚集了很多玉器大師而非常出名。清代玉雕行業多集中在這一帶,故又名“穿珠巷”。清代玉器繼承了陸子岡為代表的明玉,做工有了較大發展,尤其乾隆中期,由于玉材充足,玉器手工藝進入了全盛時期。蘇州玉工最為出名,清宮造辦處玉作名匠郭志通,姚宗仁等均出身于蘇州專諸巷玉工世家。清末以來,專諸巷還成為眼鏡店的集中地,最鼎盛時多達二十多家。
在陸子岡過世一百多年后,專諸巷又走出了一名大畫家,此人名叫徐揚,從小生活在專諸巷,乾隆南巡時進畫,得以供奉內廷。他用 24 年的時間完成了巨作《姑蘇繁華圖》,再現了姑蘇美景及商賈云集的盛況。畫中有近200家店鋪,包括絲綢、染料、漆器、書畫等,說到金珠玉器,還得數“專諸巷”。
清代徐揚《姑蘇繁華圖》(局部) 金珠、名人字畫店
這條巷子,與陸子岡緊緊連在一起,與蘇州的傳統工藝緊緊連在一起。
參考資料:
1. 探索“子剛”:晚明江南玉雕迷團的再思,《故宮文物月刊》,345期
2. 明陸子岡及“子岡”款玉器,《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03期
3. 陸子剛與子剛牌,《收藏家》,2023年02期
4. 好物有匠心:工陸子岡,《百家講壇》
圖片 | 朱紫璇
排版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