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黑色金屬產業鏈整體呈現震蕩下行趨勢,方向雖符合預期,但行情節奏顯著偏離常規邏輯——除關稅政策超預期調整引發的脈沖式下跌外,鋼價在3-4月并未完成一輪流暢的周期調整,呈現“抵抗式下跌、間歇式反彈”的糾結走勢,這種“鈍刀磨底”行情對市場參與者的持倉耐心與趨勢判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筆者在3月策略中提出,年內價格低點大概率出現在4月上旬,中下旬有望企穩反彈。從實際走勢看,盡管鋼價因關稅政策擾動創出年內新低,但究其本質,?市場悲觀預期主導的價格中樞下移幅度已顯著超過基本面實際惡化程度?,價格運行的主邏輯仍圍繞高爐利潤錨定效應與宏觀政策擾動展開。
當前市場運行態勢顯示,斷言階段性調整周期已全面結束仍缺乏充分依據。5月市場或面臨更嚴峻考驗,在三大基本面利空壓制因素充分消化前,價格底部尚難確認:
?高爐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當前(截止4月18日)247家鋼廠高爐產能利用率仍處于90.15%的年內高位,供給端彈性缺失持續壓制利潤修復空間; ?鋼材出口回落壓力顯性化?:一季度集中搶出口透支后續訂單,4月熱卷出口計劃量已顯示明顯下降,東南亞反傾銷調查加劇出口阻力; ?內需結構性走弱難以逆轉?:關稅政策或導致制造業用鋼需求見頂回落,1-3月建筑業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擴大至24.4%,建筑/制造用鋼需求形成“雙殺”格局。
上述三大利空因素不僅限制黑色系品種任何反彈的高度,更是導致全產業鏈風險偏好維持極低水平的核心矛盾。
當前黑色金屬市場呈現出典型的“弱現實”與“弱預期”共振格局:產業鏈低庫存映射出存量需求的韌性,但鋼價中樞持續下移卻折射出市場對增量需求的深度憂慮。這種矛盾本質上是庫存周期與產能周期的錯位——盡管貿易商主動去庫已近尾聲,但供給端高爐產能利用率仍維持在90%以上的剛性水平,需求側建筑業新開工面積同比下滑24.4%的長期壓力,迫使市場通過價格陰跌來消化產能過剩的灰犀牛風險。
所謂“市場信心比黃金重要”的論斷,在當下語境中更顯蒼白。歷史經驗表明,信心重建需要供需格局實質性改善作為支點,而非政策喊話的空中樓閣。即便存在短期刺激政策(如專項債提速、地產限購松綁),其向鋼材消費的傳導至少需要2-3個季度的滯后效應,這無法對沖即期的悲觀預期定價。真正可能打破僵局的,唯有供給端出現行政化去產能、壓減產量的雷霆手段,但在當前“穩增長”主基調下,此類政策顯然缺乏現實土壤。
值得警惕的是,市場仍存在非理性預期殘余:部分投資者幻想政策出手托底鋼價,甚至臆測需求端“V型反轉”。回歸理性分析,所謂“救市”既無必要(當前鋼價仍處于供給側改革以來的中樞水平附近),更無可能。2015年“供給側改革”式的行政化產能出清已難復制,當前政策更側重結構性工具(如綠色金融支持技改、差異化電價倒逼低效產能退出),而非總量強干預。當東南亞反傾銷調查疊加國內制造業用鋼見頂回落,市場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急跌來出清過剩產能,而非在鈍化震蕩中消耗多方能量。正如彈簧壓至極限后的大幅反彈,只有通過急跌快速釋放風險,才能為下半年需求弱復蘇埋下伏筆。
對于現貨經營者而言,筆者認為,需要放棄對“V型反轉”的幻想,聚焦結構性機會的捕捉:爐料成本坍塌帶來的階段性利潤修復窗口。
市場的黎明往往誕生于至暗時刻。當多數人因恐慌而放棄抵抗時,恰恰是產業資本逆向布局的黃金窗口——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熬過產能出清的血色洗禮。真正的反彈不是等來的政策饋贈,而是產業鏈成本曲線重塑后的價值重估。
免責聲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Mysteel無關。本報告版權歸Mysteel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