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為了慶祝人民海軍76周年,有微博網友今天貼出了成飛六代機的超高清照片。慶幸科技掌握在正義的人類手中!(圖片來源見水印)
從照片看,這架殲-36原型機在完成試飛以后,正在低空返航,恰好路過一個高速路口,背景里出現了“成都”的字樣。
目前還無法確定這張照片是真實圖像,還是AI增強影響。但殲-36的機身背部細節滿滿,CG大師們又有了制圖和修圖的好素材。
殲-36屬于一款雙座戰斗機,尺寸重量很大,不追求高機動性,更注重于遠程的全能打擊(包括對空和對地),就像是一艘空中巡洋艦。
英國簡氏防務推測,成飛六代機(殲-36)的機長比殲-20長得多。英國簡氏防務制圖顯示,殲-36的彈艙尺寸巨大,主彈艙長度竟然達到7.3米(超過美國B-21隱身轟炸機),兩個副彈艙長度也有5.3米。這意味著,殲-36可以在內置彈艙里掛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空射高超音速導彈。
從那一對巨大的小車式雙輪起落架,就能看出成飛六代機(殲-36)的巨大尺寸和起飛重量。
曾經使用過小車式雙輪起落架的戰斗機,包括美國的F-111戰斗轟炸機(空重21噸,最大起飛重量45噸)和俄羅斯的蘇-34前線轟炸機(空重22.5噸,最大起飛重量45噸),都屬于重型戰斗機。
成飛六代機(殲-36)也采用小車式雙輪起落架,說明殲-36的空重和起飛重量特別大,能夠攜帶大量的燃油和彈藥,執行各種遠程作戰任務。
這張高清照的座艙細節,甚至能夠看到飛行員前面的平視顯示器,以及后緣翼面的多幅開裂式阻力方向舵,與二元噴管外罩連續弧形的細節。
這是全球首次將開裂式阻力方向舵應用于戰斗機上,目的是達成全向隱身。解決因為取消了傳統舵面(尾翼和水平尾翼)給飛機帶來的操縱控制以及橫航向穩定性如何保障等難題。
成飛六代機運用了開裂式阻力方向舵,借助上下舵面的轉動,能夠在機翼外段形成一定阻力,進而讓機體兩側阻力失衡,產生偏航效果。開裂式阻力方向舵能夠轉動的角度極大,最大轉動角度甚至可達90°,因此還具備了復合操縱功能。
例如單側方向舵運作時,能達成偏航操控功能。當兩側方向舵對稱運作時,方向舵就會在飛機著陸滑行階段充當增加阻力、減緩速度的裝置。通過多個舵面的復雜運作,甚至能讓戰機作出急轉彎的超級機動動作。
殲-36的無尾布局具有雷達反射截面積小、氣動效率高、能夠有效減少載機自重等特點。取消了垂尾與平尾后,殲-36的隱身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實現了第五代戰斗機也不具備的全向隱身能力。
之所以中國的兩款六代機能在近期密集試飛,是因為中國航空工業在技術探索及成果研究等方面為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六代機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傳統印象中戰斗機采用無尾布局弊大于利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