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jiān),深耕母嬰行業(yè)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經常有姐妹和我吐槽自己家孩子寫作業(yè)磨蹭的問題。
孩子回到家總是先玩耍,很久之后才開始寫作業(yè)。一旦開始寫作業(yè),也是磨磨蹭蹭、寫寫停停,本該 1 小時完成的作業(yè),硬是能拖到 3 小時。
很多媽媽最后就徹底被孩子激怒了。要么打罵,要么奪命連環(huán)call催催催,最后孩子不情不愿地把作業(yè)寫完,下次寫作業(yè)繼續(xù)拖。
情況就像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永遠得不到改善。
其實應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放下焦急的情緒,分析一下孩子寫作業(yè)磨蹭的底層邏輯,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解決它。
01
為什么孩子一寫作業(yè)就磨蹭?
1.生理因素
首先我們要承認,孩子做事磨蹭是普遍現(xiàn)象,這源于他們的生理特點。
在小學階段,孩子大腦的額葉尚未發(fā)育成熟。
額葉位于大腦前端,是負責執(zhí)行功能的核心區(qū)域,涵蓋注意力控制、計劃能力、情緒調節(jié)及語言協(xié)調等重要功能,堪稱人類高級認知活動的“指揮中心”。
由于額葉尚未發(fā)育完全,孩子在以下兩方面往往不如成年人:
·注意力不足:額葉發(fā)育不全使孩子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
·時間感知模糊:孩子對“5分鐘”“半小時”等時間概念缺乏具象理解,難以合理規(guī)劃學習節(jié)奏。
因此,以咱們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完成任務是比較困難的。在憤怒和打罵之前,我們應首先該對孩子多一些理解。
2.逃避心態(tài)
除了生理因素,孩子磨蹭、拖延的另一大原因是面對問題時的逃避心態(tài)。
對孩子來說,寫作業(yè)是一項需要付出努力的困難任務,就像咱們工作上遇到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一樣。當大腦遇到這種困難問題時,人們都會啟動“戰(zhàn)斗(fight)或逃跑(escape)”的應對模式:
戰(zhàn)(fight):直面困難,速戰(zhàn)速決,立即開始努力完成作業(yè)。
逃(escape):好難好痛苦,不想寫不想寫不想寫,還是再拖一拖吧……
遺憾的是,大多數孩子選擇了“逃跑”模式,從而導致拖延和磨蹭。不過我工作上遇到困難第一時間也會有想逃避的感覺,可以說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02
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寫作業(yè)拖延
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后,我們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癥了。
以下是一些我查了很多資料,并且在糖球身上試驗過后,發(fā)現(xiàn)確實很實用的幾個方法:
1.降低啟動難度,讓孩子先做簡單的作業(yè)
心理學上有一個“5分鐘定律”,指的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堅持做上5分鐘,之后再堅持下去就順理成章,沒有那么難了。
將這個原理應用到孩子寫作業(yè)上,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的任務開始。
例如,如果孩子的作業(yè)既有填詞造句這類簡單題目,又有閱讀寫作這類較難的題目,不妨讓孩子先完成簡單的題目。這樣可以作為寫作業(yè)的“啟動鉤子”,讓孩子更容易進入狀態(tài)。
當孩子逐漸進入狀態(tài)后,再引導他們去完成較難的題目。而在作業(yè)快寫完時,可以再安排一些簡單的題目作為收尾,讓孩子成就感強一些。這種“簡單—困難—簡單”的模式對孩子來說最為友好。
對于年紀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先幫忙劃分作業(yè)的難易程度,等孩子養(yǎng)成習慣或年齡稍大后,再讓他們自己進行劃分。
2.教孩子使用“番茄工作法”
前面提到,小孩的專注時長通常有限,對時間的感知能力也比較模糊。這時,時間管理中的“番茄工作法”就能派上大用場。
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是一種時間管理方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20世紀80年代末發(fā)明,它將工作時間劃分為固定的時間段,通常為25分鐘,這段時間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
圖源:史蒂夫·諾特伯格
《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
在這25分鐘內,孩子需要全神貫注地完成既定任務,避免任何干擾。25分鐘后,休息5分鐘,然后開啟下一個番茄時間。
圖源:史蒂夫·諾特伯格
《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
這種方法不僅能解決孩子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問題,還能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發(fā)現(xiàn),在1小時內合理安排10分鐘的休息時間,不僅不會降低學習效率,反而會提升學習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10歲以下的孩子,由于其專注時長通常達不到25分鐘,可以將番茄時間縮短至15至20分鐘。
3.讓孩子承擔寫作業(yè)磨蹭的后果
雖然不建議打罵孩子,但家長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寫作業(yè)磨蹭是有代價的”。
具體做法很簡單:將孩子心心念念渴望參與的活動安排在寫作業(yè)的時間后面。
寫作業(yè)的糖球
以我家糖球為例,周末下午3點前是寫作業(yè)時間,寫完作業(yè)后,他可以玩1小時手機。但如果作業(yè)沒按時完成,不好意思,那他玩手機的時間就會被寫作業(yè)占用。
自從采用這種方法后,糖球寫作業(yè)的效率明顯提高,他可不想因為磨蹭而失去寶貴的玩手機時間。
4.多給孩子一些有效的夸獎
人都特別喜歡被夸獎和認可,孩子也不例外。想讓孩子好好寫作業(yè),家長不妨多給予一些正向反饋。
不過,夸夸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一定要夸在孩子具體的努力上,這才是對孩子來說有效的夸獎。
比如,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yè),可以夸他:“我看到你今天一回家就馬上開始寫作業(yè),這種自律真的太棒了!”
如果孩子的作業(yè)字跡工整,你可以夸他:“你的字寫得真好看,每個字都寫得很認真,一看就是花心思了。”
如果孩子做對了一道難題,你可以夸他:“這道題你用的方法特別巧妙。我看這類題你練了不少,越做越熟、越巧,這就是努力的結果!”
上面這些例子,都是有效夸夸。核心在于給孩子傳遞兩個認知:
·媽媽的確看到了我的努力和進步
·我的努力過程比結果更值得關注
這種真誠的夸夸多了,孩子甚至對寫作業(yè)這件事的反感都會降低,會更好地推動孩子主動去學習以及變得自律起來。
03
家長絕對不要做的
1.千萬不要以當“監(jiān)工”的心態(tài)看孩子寫作業(yè)
包括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羅杰斯人本主義參與性學習觀等教育理論都主張,在孩子年紀小時(比如小學三年級之前),家長最好陪孩子一起寫作業(yè)。
但是,家長的陪伴很講求技巧。姐妹們沒必要在孩子寫作業(yè)時坐在旁邊死死盯著,也沒必要發(fā)現(xiàn)孩子哪里寫錯了就立刻上手糾正。
事實上,多項相關研究都表明,如果父母對孩子學習過分干預、大包大攬,會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愿思考,依賴性強,一旦脫離父母就不知該如何學習。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種教育專家普遍認可的陪伴方式:
孩子寫作業(yè)時,我們可以坐在孩子的斜后方,不和孩子靠得很近,降低孩子的心理壓力。我們也不要一直盯著孩子,而是可以自己安靜地看書或者寫作,偶爾也可以走出房間去忙一些自己的事情。這樣做給孩子傳遞的感受是:
媽媽(或爸爸)并不是來監(jiān)督你的,只是安靜地陪伴你學習。
等孩子寫完了,我們可以看一看他的作業(yè),把他寫得好的地方夸一遍,再幫孩子指點一下不會做的題目,這樣就足夠了。
2.不要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后給孩子“超級加量”
我有個關系還不錯的同事,對孩子要求比較高,看不得孩子閑著。她家孩子原本寫作業(yè)很麻利,但是她看到孩子作業(yè)寫完了開始玩就受不了,總給孩子找一些題“加餐”。
這么做沒幾回,她家孩子就成了堅定的拖延黨,寫起作業(yè)那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想想也是,作業(yè)寫得快,結果換來更多的題,誰愿意啊?
提起這事兒,我那個同事挺后悔的。我覺得咱們作為成年人,對工作“干得越好,活越多”現(xiàn)象這么痛恨,又有啥不能理解孩子的呢?
如果孩子作業(yè)做得又好又快,那省下來的時間就交給孩子自己支配就好了。
3.不要在孩子寫作業(yè)時看電視、刷手機
對于任何一個家長來說,這點都挺難的。我超愛刷短視頻,但糖球寫作業(yè)時,我一定會克制住自己不碰手機。要么讀書、要么寫稿子、或者做做瑜伽。
總之,我反復告訴自己,不能在糖球努力寫作業(yè)的時候,我一個人在旁邊玩得不亦樂乎。
因為孩子還小,他很難理解大人上班有多辛苦,但他們能實實在在看到父母在家做什么。如果父母一直看電視、刷手機,孩子肯定也會有樣學樣。
要是逼孩子學習,孩子心里肯定不服氣:“你們都在玩,憑什么就我學習?”
在孩子小的時候,“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不過我想這對咱們家長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培養(yǎng)更好的孩子的同時,我們也能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后,也想和大家說,咱們對孩子的要求也沒有必要太高,別一看到孩子拖拉磨蹭就急火攻心。多理解、多支持,一點點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自律的好習慣就好。
畢竟,捫心自問,作為成年人,咱們真的能做到時刻不拖延,不逃避嗎?好像也沒有吧。所以,不如就和孩子一起,和“拖延癥”戰(zhàn)斗到底!
姐妹們,你們是怎么應對孩子寫作業(yè)拖延的呢?有沒有什么有用的“小妙招”,亦或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解決的苦惱?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chuàng)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fā)支持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
和“拖延癥”斗爭到底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