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開始做港險了。
早不做晚不做,之所以現在做這個業務,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的。
做資產配置研究這十幾年來,我們一直算是跑在最前線的,所以能比大多數人提前一步先感受到風雨來臨那一刻的氣息。
一個眼見的事實是,這幾年經濟邏輯在急速大轉折,投資范式也在急速轉移。這也越來越成為共識。
最好的例子就是巴菲特。巴菲特曾經不止一次說過,他只押注美國,不會考慮美國之外的資產。有人會說比亞迪,那其實是芒格堅持買入的,因為李錄的極力推薦。也就是說芒格相信李錄,巴菲特相信芒格。
但是這幾年,巴菲特也在自我更新框架,有兩件事值得說:
2018
年開始,巴菲特開始堅定賣出美國、賣出公司然后堅定持有現金;
2019
年開始,巴菲特開始堅定走出美國,重倉日本。
為了重倉日本,甚至不惜在90多歲的高齡還要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去夯實這個生意。
那么,是什么讓巴菲特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而從中我們又該思考些什么?
這兩個問題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問題:那就是面對急速轉折的全球趨勢,巨人是怎么做思考和抉擇的?
從今天的結果看,這一波操作,他不僅踩中了日本復蘇的上漲趨勢,還完美避開了這一波美股的巨大震蕩。
然后輿論一片贊詞:股神真的是股神。
但大家都想多了。他買日本并不是算定了日本會大漲;他賣美國,也不是算準了美國在今年會有一波大跌。他雖然做了一輩子股神,但也沒這個本事。
他踩中的是趨勢。換句話說,其實他是在為未來20年的全球趨勢在堅定布局。
2018年是全球巨變的發生元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關稅。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對于投資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宏觀趨勢變動了。你只要在做投資,你就必須嚴肅地應對。
巴菲特迅速行動,開始賣出美國,買入日本,也是基于這個變動。
之前80年,美國賺的都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的紅利,在全球紅利上升期,美國就是最大的收益國。
換句話說,只需要堅定的全倉持有美國,就是在獲得全球經濟增量的最大紅利。
但從3月22這一天起,這個紅利到頭了。
而如果減倉賣出美國,則就必須找到新的市場對沖。那么,沒有比日本更適合的了。它既和中美都是核心合作伙伴,又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又是西方法制,并且五大商社做的都是全世界的生意。
所以,買五大商社,買的就是除美國之外的其他經濟體的發展紅利。
巴菲特一直在說自己從不研究宏觀,只關注公司。
他說謊了!
他并非不研究宏觀,不研究經濟趨勢,他只是在抓歷史的關鍵時刻。
因為,在全球規則不變時,一切宏觀波動都只是局部震蕩。這時候,完全可以不關注宏觀。
但是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真實發生,從而帶來規則巨大改變,甚至逆轉時,則意味著新的趨勢、新的模式將隨之形成。舊的轟然倒塌,新的破土建立。
對于這些,沒有人可以坐著不動地應對,股神也不行!
這是巴菲特的選擇,那么,普通人該怎么辦?
都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問題是對于這些動一動就是幾十億、上百億美金的大佬來說,你就是站在他肩上了,你也注定無計可施。
但是,他們的行動和思維方式,卻是可以作為燈塔的。
巴菲特的抉擇,總結一下,大概有幾點:
第一當預感到風雨來臨時,一定要及時未雨綢繆,要快速行動起來,不要拖,不要心存僥幸。
第二當全球化破裂時,絕對不要單押任何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單押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是在走鋼絲。就像這幾天黃金大漲,但你會發現機構在買黃金時,其實是多倉和空倉一起買的。為什么?因為誰都不能100%單押拿捏的死死的,只能多空對沖,總有一頭能賺。
通俗點說,就是世道越亂,對沖越重要。
第三當全球進入小院高墻,進入島鏈經濟時代,唯有的應對,就是分散配置。
五大商社的優勢在于,就算你全球再圍墻化、再孤島化,但只要生活繼續,就離不開五大商社。
因為日本大衰退以來這幾十年,五大商社所做的事,其實就是全球核心資產投資,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張龐大的網,換句話說,投五大商社其實投的就是全球基礎設施。
但是普通人如何做到這些?該如何選擇?
在篩選了所有能做的標的之后,排除了房地產的單押模式、股市債市的高波動性之后,你會發現,只有香港儲蓄分紅險,最像五大商社,也是在巴菲特思維下,普通人能做的最好抉擇。
因為:
第一、香港儲蓄險也是全球分散配置。通過分散配置全球資產股市+債市+另類投資,互為對沖,將波動降到最低,收益性穩定性做到最大。所以,底層邏輯也是賺不同經濟體的發展紅利。
第二、香港儲蓄險可以任意轉換幣種,全球主流貨幣都可以轉換,美元歐元日元澳幣新幣,這得益于全球自由港的地位,也讓投資者可以根據不同經濟體的升落形勢和貨幣形勢,及時調整資產模型。
第三、巴菲特最重視的分紅和復利,也正是香港儲蓄險的核心構成要素。
總結一下就是:
一個普通人,在經濟下行周期,如何做出應對?在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周期時,如何保持自己的財富購買力?
直白點說,就是怎么才能做到:既安全、又能合理增值,能穩定穿越周期?
對于普通人來講,除了香港儲蓄險,還真沒有資產可以做到。
這是因為保險是一種惰性資產,買定離手,拉長周期等收益就行了,這一點也和巴菲特買股票非常像,買入之后,就不再操作,拉長周期賺復利的紅利。
投資中,就算你有30%的年收益,但因為頻繁操作,用10年周期看,也比不過每年穩定于15%的綜合收益。
從配置的角度來講,用家庭資產10%-20%的閑置資金,配置儲蓄險,用15年到20年之上的時間去賺復利的收益,這就是最穩定的家庭財富壓艙石,就算世界在動蕩、風云再變化,至少有這20%的資產做為托底,變不至于返貧。
所以,在我們現有的客戶中,有的是為幼子做成長儲蓄,當孩子成人之后會有20年的復利收益;
也有為自己做養老儲蓄,40歲買,65歲取,就是25年的復利收益;30歲買,就是35年的復利收益。每年定取就可以,一直到終老,還可以傳給下一代,在復利滾動下,無盡無盡。
今天晚上會有一場私密直播,如果你想了解香港儲蓄險,今天晚上一定要聽,不管買不買,但這些知識對你一定非常有用,群里發私密直播鏈接。
十一俠的財富思維圈
也可以直接識別下圖二維碼預約直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