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今年各大高校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我心里真是越來越涼。這些專業看著就像把本該扔進垃圾堆的東西,換個華麗包裝,高價“賣”給你,還讓你覺得占了便宜,本質差不多就是這樣。
大家看看,基本都是這些專業: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數學(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理論與應用理學)。反正我就想說,這些專業白送我,我都不想去讀。
下面我給大家逐句解讀一下某985大學強基計劃的簡章。
第一,原話提到“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及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其實每個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都會有這樣一段話。但以我的見識,實在看不出實際招收的專業和這段話有啥直接聯系。
第二,“選聘院士等國家級領軍人才,聘請校內外知名教授,組建高水平教學團隊,為強基計劃學生授課”。我相信肯定會有院士授課。但可能也就開學新生見面時,院士來講一次課,歡迎大家入學;畢業的時候,院士再來授一次課,歡送大家畢業。大學四年,也就這兩次。我同學的博士導師是院士,一個學期也就見導師一面。一個大班授課,還指望天天有院士給你上課,這怎么可能呢?
第三,“實行導師制,聘任國內外學術大師、行業精英,指導學生人生成長、學業發展和科研訓練”。這里主要問題是,學校請的導師大多是大學里的教授。這些人一門心思搞科研,只關心科研,只懂科研。要是你想賺大錢,他們能指導你啥?我本科時的導師,整天就念叨他那些科研的事兒,就想哄著我們跟他讀研究生,給他干活、出成果,哪有什么職業指導和人生指導?
第四,“強基計劃學生全面進入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培養學生以學促研、以研促學的意識和能力”。什么是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平臺?其實就是院系或專業掛個牌子,寫上“國家級重點平臺”幾個字,就成重點平臺了,本質就這么回事。你進了這個院系學習,本來就已經在所謂重點平臺了,怎么又說全面進入重點平臺,我實在看不懂。至于以學促研、以研促學,你一個本科生,能研究啥呢?碩士生都還稀里糊涂的,本科生又能研究出什么?
第五,“采取夯實基礎、國際視野、尊重個性、跨界融合的培養模式,研究拔尖人才成才規律”。夯實基礎容易,把課上好就行。但國際視野怎么培養?我估計絕大多數本科生大學四年都沒有公派出國的機會。想有國際視野,只能上網看國際新聞,在家也能上網看啊。就算來幾個外國學者辦幾場學術講座,也還是講學術,沒太大實際作用。至于說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專業交叉、課程融合,說得這么復雜,本質上就是選課,100年前的大學也是這么做的,沒啥新意。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涉及轉專業和保研。招生簡章說,每學期要對強基計劃學生的學業、思想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注意,是每學期,頻率很高。沒達要求的學生將退出強基計劃,轉入相同專業的普通班。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在校期間原則上不得轉專業,退出的學生轉入本專業普通班就讀,且退出后不得再轉專業,也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資格。
這里最關鍵有兩點,一是不能轉專業,二是保送研究生的事。沒保過研的人可能不理解,這意味著如果你當初沒進強基計劃,而是選了其他專業或院系,是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的。但一旦進了強基計劃又中途退出,按要求就沒保送資格了,讀研就只剩考研這一條路,這不就是個坑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