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二胡皇后”閔惠芬)
閔惠芬是蜚聲海內外的二胡演奏家,首演的《江河水》《長城隨想》《新婚別》《天弦》等二胡樂曲,產生廣泛的影響。
閔惠芬致力于“器樂演奏聲腔化”的探索,被譽為“二胡皇后”。
閔惠芬人生坎坷,36歲患癌,先后經歷6次大手術,15次化療。
她的丈夫劉振學是上海歌舞團的普通編導,他們 “女強男弱”的婚姻悲壯催淚……
01
(江蘇宜興閔惠芬故居)
閔惠芬是世界最著名的弦樂演奏家之一,連休止符也充滿音樂。她用一把二胡奏出了人間悲切,“二胡”成了閔惠芬的代名詞。
二胡聲腔化,是閔惠芬創造的特殊演奏方式,她因此成為當今民樂界首屈一指的大師級人物。
閔惠芬1945年12月23日出生于江蘇宜興萬石鎮彎斗里,村里只有6戶人家,是由太平天國閔氏一支繁衍下來的。
閔惠芬的爺爺閩南藩是晚清秀才,書法出眾,在私塾里教書,培養出著名畫家吳冠中。
中青年時期的閔季騫(1923-2020年1月16日)
閔惠芬的姑姑閔小芬是享譽國際的琵琶演奏家。閔惠芬的父親閔季騫在當地章茂里小學當音樂老師,母親周鳳珍在家務農。
家庭熏陶下,閔惠芬自幼對音樂格外敏感。村里每年3月26日至28日舉辦廟會,會有很多樂隊來演奏江南絲竹,閔惠芬騎在媽媽的脖子上一看就是一天。
1947年,閔季騫考入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師從楊蔭瀏、儲師竹,成為民族音樂先驅劉天華的再傳弟子。
1948年,閔季騫因為貧困被迫休學,在宜興市官林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1949年,閔季騫在家族的資助下,考入位于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器樂系。父親求學時,閔惠芬跟著母親在農村生活。
母親下地干農活時,將閔惠芬帶在身邊,教她唱兒歌《小麻雀》。
父親寒暑假回村里,會在家里演奏琵琶、二胡。悠揚的樂曲像磁鐵一樣吸引著閔惠芬,父親拉多久,她就一動不動地聽多久。
(閔季騫夫婦全家福)
父親將二胡、琵琶掛在墻上,閔惠芬會用小手去摸,還將上面的灰塵擦干凈。
1952年,閔季騫大學畢業后,被分在江蘇丹陽藝術師范學校任教。閔惠芬與母親離開農村,跟隨父親來到丹陽縣城生活。
這年閔惠芬剛7歲,在丹陽縣藝術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讀書。
師范學校的學生經常拉二胡、演奏琵琶,閔惠芬跑去聽,她渴望自己擁有一把二胡。
父親有兩把二胡掛在墻上,父母不準閔惠芬碰,生怕她弄壞。
(小時候的閔惠芬)
1953年4月,父親的同事羅哲元結婚搬家,將很多舊東西扔掉了,其中有一把用癩蛤蟆皮做的二胡。
閔惠芬將二胡撿起來,小聲問羅老師:這把二胡能給我嗎?羅老師爽快地揮揮手:拿去吧。
閔惠芬欣喜地把二胡抱回家,對父親說:我也要學拉二胡。閔季騫開始在家里教女兒拉二胡。
閔惠芬跟父親學的第一支曲子是《蘆笙舞曲》,她一個星期就學會了。
(早年閔惠芬)
緊接著,她又跟父親學拉4首民歌。閔惠芬學二胡剛半個月,就在學校聯歡會上演奏,她穿著紅皮鞋,白色連衣裙,抱著二胡演奏,成了舞臺上的小公主。
1956年,閔季騫調入南京師范學院(現南京師范大學)任教,閔惠芬又隨父母遷居到南京。
閔惠芬在南京力學小學讀書,音樂老師見她二胡拉得好,將她推薦到鼓樓區的紅領巾藝術團。
此時,閔惠芬已經跟隨父親學會了《空山鳥語》《光明行》等難度較大的曲目。
02
閔惠芬是公認的二胡天才,閔季騫覺得女兒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考專業音樂院校。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1958年5月,13歲的閔惠芬一個人坐火車去上海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首先進行的是文化課考試,閔惠芬沒有發揮好,落選了。她還沒開始拉二胡,就被拒之門外,閔惠芬急哭了。
閔惠芬有個宜興老鄉叫成公亮(后成為著名古琴演奏名家),向校長求情,希望能給閔惠芬一次二胡演奏機會。
成公亮(1940年8月—2015年7月8日)
校長覺得閔惠芬一個人坐火車來考試不容易,不忍一板子將她拍死,便同意了。
閔惠芬演奏《空山鳥語》,校長和主考老師都驚呆了,沒想到她小小年紀二胡演奏水平如此之高,破格將她錄取了。
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閔惠芬得到了王乙、陸修棠等二胡名師的指點,演奏水平突飛猛進。
1963年,第4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在上海舉行,閔惠芬被學校選送參賽,斬獲一等獎,引起轟動。
賀綠汀(1903年7月20日-1999年4月27日)與老伴姜瑞芝
1965年,閔惠芬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器樂系。賀綠汀校長器重閔惠芬,認為她有成大家的潛質。
然而1966年特殊年代來臨,上海音樂學院停課了,賀綠汀校長遭批斗,后被關進牛棚。
恩師陸修棠遭受身心巨大折磨,絕望地投河自盡了,閔惠芬心痛迷茫。
時代浪潮的裹挾下,1967年閔惠芬參加了上海某宣傳隊,認識了劉振學。
劉振學比閔惠芬大1歲,1944年7月29日出生于浙江鎮海,他16歲考入北京舞蹈學校,擁有中專學歷。
(劉振學)
1963年,劉振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上海舞蹈學校任教。
劉振學身材適中,健康壯實,愛唱愛跳,在宣傳隊很活躍。他已參加工作幾年,身邊有點積蓄,經常給閔惠芬帶零食。
閔惠芬癡迷二胡,劉振學熱愛舞蹈,藝術的緣分讓他們惺惺相惜,很快相愛了。
劉振學對閔惠芬說:你一定不能放棄二胡,每天都要練習,將來總有用得上的一天。愛情的力量讓閔惠芬變得堅強,她迷茫的心敞亮了。
(陸修棠)
閔惠芬兩位恩師中的陸修棠已經非正常死亡,王乙被關在一所小學的地下室里,只有半扇窗戶能透進光。
閔惠芬擔心王乙老師想不開,便在地下室外面拉《空山鳥語》。琴聲傳到黑屋子里,王乙坐在黑暗中落淚,心中有了力量。
閔惠芬天天去地下室拉二胡,有時她忘了吃飯,劉振學會過來給她送吃的,夜里再送她回學校。
王乙熬過了最艱難的年月,是閔惠芬用二胡聲拯救了老師。閔惠芬的“二胡救師”被傳為佳話。
1969年,閔惠芬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上海樂團擔任二胡演奏員。
03
(青年閔惠芬)
1972年初,閔惠芬與劉振學在上海結婚了,婚后不久閔惠芬懷孕了。
當時一位老前輩偷偷給了閔惠芬一張盲人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唱片。閔惠芬如獲至寶,天天躲在閣樓里聽,并跟著唱片演奏。
閔惠芬這樣一直持續了半年,不僅學會了演奏《二泉映月》,而且對肚里寶寶是極好的胎教,寶寶在娘胎里就接觸音樂了。
1972年12月,閔惠芬與劉振學的兒子劉炬在上海降生了。閔惠芬和丈夫經常去工廠勞動,她便將兒子送到南京托付給父母照顧。
閔季騫(左二)與呂驥(右二)、馮光鈺(左一)、陳鵬年(右一)
外公閔季騫的手很巧,自己做了一個音箱,找來一些舊唱片,天天給外孫放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
劉炬長大后成長為音樂指揮,與母親和外公的音樂啟蒙有很大的關系。
1975年,閔惠芬接到通知,要求她用二胡模仿京劇名家的唱腔,錄制傳統京劇音樂。
原來,當時毛主席眼睛患有白內障,行動有些不便,毛主席最愛聽京劇老生的唱段。于是文化部便安排閔惠芬在京劇老生李慕良的指導下,錄制了《臥龍吊孝》《竹林寨》《逍遙津》等8段不同派別的京劇唱段。
(早年閔惠芬)
閔惠芬錄制完后,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贊揚。
這次演出經歷,也為閔惠芬探索“器樂聲腔化”提供了契機。
1976年10月,特殊年代結束了,閔惠芬迎來了藝術的春天。這時兒子4歲了,該上幼兒園了,加上生活不再動蕩,閔惠芬將兒子接到上海一起生活。
閔惠芬是工作狂,一抱起二胡就放不下,家和兒子全交給了丈夫。劉振學下班后就回家做飯,搞衛生,負責照顧兒子,閔惠芬下班回家能吃到可口的飯菜。
閔惠芬(右一)
閔惠芬是一個有創意的二胡演奏家,1977年她演奏自己編曲的《洪湖主題隨想曲》,引起轟動。
隨后,她又將古代琴歌《陽關三疊》,越劇名家徐玉蘭的《紅樓夢》“寶玉哭靈”唱段,,請作曲家編成二胡演奏曲。
閔惠芬演奏的《游園》《繡荷包》《昭君出塞》《夜深沉》等,感人至深,引人入勝。
1977年,閔惠芬在上海演奏《江河水》,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沖到閔惠芬的前面,哭得不能自已。
小征澤爾(1935年9月1日-2024年2月6日)
他用手捶閔惠芬的肩膀,又搓她的頭發:你的演奏拉出了人間的悲切,使人聽起來痛徹肺腑。
1979年,閔惠芬隨團赴美國、加拿大、法國、朝鮮等國家演出,所到之處一票難求。
美國媒體稱閔惠芬是“世界上偉大的弦樂演奏家”、“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法國媒體稱贊閔惠芬的演奏“連休止符都充滿了音樂,有著不可抗拒的魄力”。閔惠芬蜚聲海內外,被國內媒體和樂迷譽為“二胡皇后”。
04
(閔惠芬)
正當閔惠芬的事業如日中天時,災難不知不覺地降臨了。1981年12月,閔惠芬被查出黑色素瘤癌(也就是皮膚癌)。
醫生對劉振學說:你要有心理準備。妻子才36歲呀!劉振學一下子崩潰了,他癱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大腦一片空白。
幾分鐘后,劉振學漸漸恢復思維,覺得自己要堅強起來:因為妻子會更恐懼,更崩潰,自己必須做她最堅強的依靠。
劉振學將淚和痛咽進肚里,安慰妻子:醫生說這種病兇險程度不算太高,只要配合治療,完全能夠康復。
(閔惠芬與兒子劉炬)
閔惠芬紅著眼眶對丈夫說: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一定要將兒子撫養大,別讓他受委屈。
劉振學哽咽了:你必須好好的,我們這個家不能沒有你!
閔惠芬手術時,醫生從她的右肩到右肋割開了一條8寸長的口子。術后他的右手無法抬起,刀口4個多月還沒有愈合。
醫生說:你要做好不能拉琴的準備。閔惠芬咬牙對丈夫說:我不相信,我要重返舞臺。
丈夫開導她:我相信你能,但你現在要好好養病。劉振學在醫院照顧妻子,閔惠芬像個孩子,很聽丈夫的話。
(劉振學)
閔惠芬最喜歡吃,醫生讓她忌口,她不聽,什么都吃。劉振學覺得只要妻子吃得下,身體就會好,因此只要閔惠芬想吃什么,他就給她買來。
5個多月后,閔惠芬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了。回家第一件事,她就是拉二胡,足足拉了3個多小時。
1982年3月,閔惠芬應邀去武漢擔任全國二胡比賽的評委,劉振學不放心,自費跟著去武漢照顧妻子。
1982年5月,第10屆“上海之春”音樂會在上海舉行,閔惠芬不顧身體虛弱,登臺演奏《長城隨想》,時間長達半個小時。
(閔惠芬與著名作曲家劉文金研討《長城隨想》)
《長城隨想》被譽為“二胡演奏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演奏完畢,閔惠芬癱在臺上起不來,渾身冒虛汗,丈夫將她背下臺。
1982年7月到11月,閔惠芬又隨上海樂團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并在北京舉辦了6場獨奏音樂會。
只要時間允許,劉振學就跟在身邊照顧妻子,當她的保健醫生和生活助理。
高強度的演出,導致癌細胞浸潤到閔惠芬的淋巴等臟器。
(閔惠芬在甘肅為礦工演出照片)
1983年到1984年,閔惠芬又先后接受了3次手術,并進行多次殘酷的化療治療,生不如死。
藥物的巨大副作用,將閔惠芬摧殘得不像人樣。然而只要聽到二胡聲,她渾身的血液就會燃燒起來。
1985年11月,全國舉行二胡邀請賽,丈夫不讓閔惠芬去參賽。她對丈夫說:你別阻止我,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北京去比賽。
閔惠芬將二胡看得比生命重要,她的執著讓丈夫熱淚盈眶,劉振學只得送妻子去北京參賽。
(閔惠芬)
閔惠芬演奏完《長城隨想》,惡心嘔吐,被送進醫院,在醫院接受了第5次手術。病情稍有好轉,她就在病床上創作二胡獨奏曲《音詩》。
05
回到上海后,閔惠芬不顧醫生和丈夫的反對,到處演出。
1986年1月,癌細胞擴散到閔惠芬的腸道。她在醫院接受了第6次手術,腸子被截去了30多厘米,丈夫心痛落淚。
閔惠芬與丈夫開玩笑:我現在成了直腸子,以后說話直,你別介意。丈夫握著閔惠芬的手,眼里的淚洶涌而出。
(二胡大師閔慧芬拉琴逗貓)
1987年,閔惠芬的身體基本恢復正常。這時她已經接受了6次大手術,15次化療,身邊人都說閔惠芬創造了生命奇跡。
閔惠芬動情地說:沒有老劉的呵護與照顧,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閔惠芬戰勝癌癥后,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二胡演奏藝術。上世紀90年代,民族音樂、高雅音樂處于低谷,閔惠芬為了讓二胡藝術影響民眾,開始在全國從事二胡普及教育工作。
從1992年起,閔惠芬平均每年要去學校、礦山、部隊演奏、講學100多場。
(閔惠芬為小學生普及器樂常識)
1994年,閔惠芬舉辦了8場二胡演奏音樂會,為上海市小學生演奏176場音樂會。
1996年,閔惠芬舉行了17場二胡演奏音樂會,講學180場。
10多年間,閔惠芬沒有休息幾天,一年到頭在外面東奔西跑。劉振學無怨無悔地支持妻子,在背后默默付出。
2009年12月,閔惠芬從上海民族樂團退休了。此后她依然閑不住,每年有三分一的時間去外地演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家里創作二胡曲目。
兒子結婚,家里換房子等一攤子大事,閔惠芬都不管,全由丈夫承擔。
(閔惠芬)
結婚幾十年,閔惠芬沒為丈夫做過幾頓飯,洗過幾次衣服,都是丈夫照顧她。
在外人眼里,劉振學的事業與妻子不對等,兩人屬于“女強男弱”的婚姻。這種婚姻模式不牢固,很多妻子成名后嫌棄丈夫沒出息,婚姻就破裂了。
而閔惠芬始終對丈夫充滿感恩,因此閔惠芬與劉振學結婚幾十年很少吵架,他們“女強男弱”的婚姻充滿了悲壯和淚水。
由于常年勞累,閔惠芬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從2014年起她經常生病,丈夫陪她在醫院進進出出。
閔惠芬(1945年12月23日~2014年5月12日)
2014年5月12日,閔惠芬不幸在上海仁濟醫院病逝,享年69歲。
送別妻子,劉振學非常悲痛。此后他一直沒有再婚,在堅強中懷念妻子。
如今閔惠芬已經離世11年了,劉振學一個人在上海生活。他在家里保存了妻子的演奏唱片,想念閔惠芬了,劉振學就會聽她的二胡演奏曲,回憶與妻子走過的風雨歲月。
閔惠芬夫婦的兒子劉炬遺傳了父母優良的藝術基因,他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現為北京的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國家一級指揮劉炬)
劉炬指揮上演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大紅燈籠高高掛》,及《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外國經典芭蕾舞劇,受到廣泛歡迎。
閔惠芬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她演奏的《江河水》《長城隨想》《天弦》《新婚別》《洪湖主題隨想曲》等經典二胡樂曲,永遠被樂迷喜愛和銘記。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