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鎮將人才公寓打造為“引才強磁場”,757套房源背后是集體經濟組織對商業體閑置物業的“點石成金”;中溝村2.9億元收益的“代建代管”模式,重新定義了集體土地的增值邏輯;而王泥浜村的“和家歡+咖市集”組合拳,更將蘇州河畔的民房與荒地轉化為國際范的“鄉村會客廳”……
當前,閔行區正以集體經濟為支點,撬動城市發展與人才服務的“雙贏杠桿”。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盤活存量資產、資金、土地,不僅破解了“有資源缺路徑”的發展困局,更推動人才服務從基礎“安居”向品質“悅居”躍遷。
從“閑置樓宇”到“人才港灣”:
悅虹公寓的集體經濟轉型樣本
在虹橋鎮萬象城、愛琴海所在的商業核心區,兩棟閑置物業與洶涌人潮形成鮮明對比,如何對其改造再利用?
2022年,虹橋鎮啟動存量資產盤活計劃,通過鎮集體經濟組織投入改建2.5億元,對這兩棟建筑面積達6.74萬平方米的物業實施硬件改造,并引入華潤置地旗下長租公寓品牌“有巢”進行專業化運營管理。
改造后的悅虹人才公寓于2024年正式對外營業,公寓充分考慮人才多樣化需求,結合建筑實際層高特點,采用全明戶型設計,提供從40平方米精致LOFT單間到140平方米舒適家庭套房等10余種戶型,共計757套房源。每套公寓均配備大屏電視、干濕分離衛浴、開放式廚房等設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拎包入住。
此外,公寓還精心規劃了露天咖啡區、共享書吧、健身中心和洗衣房等多元化公共空間,周邊交通便利,多條公交和地鐵線路交織,讓青年人才享受“下樓即生活,出門即通達”的便捷體驗。
為了進一步以房引才、以才促產,虹橋鎮配套推出租金補貼、創業扶持等政策,吸引了數字經濟、科創研發等領域人才集聚,人才公寓成為了“引才強磁場”。
“以悅虹人才公寓為例,政府的人才補貼政策與運營方的企業租住優惠形成聯動,經審核認定的優秀人才每月可獲得專項租房補貼。”悅虹人才公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以房引才”的創新模式,使人才公寓成為連接企業與人才的樞紐平臺,最終實現“以才促產”的良性循環,為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作為可復制的“虹橋模式”,悅虹人才公寓成功走出一條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人才安居共贏的特色之路,也為選擇落戶虹橋的企業和人才共同提供“宜居、品質、國際”的居住環境。
“代建代管”激活集體經濟活力
一個村莊的集體資產增值實驗
在閔行區顓橋鎮中溝村,一片曾荒廢多年的集體廠房用地正上演“變形記”——通過全市首個“集體建設用地+品牌酒店托管”創新模式,這里蛻變為配備智能家居、聯通五星級酒店資源的服務式公寓——上海盛捷星河灣星邸服務公寓。
上海盛捷星河灣星邸服務公寓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寓房型多樣,設計簡約時尚,內部設施一應俱全,提供全屋地暖、智能家電等設施及民用水電。外部則建有中式花園及涼亭,連通了星河灣酒店資源,住客可優惠使用酒店泳池、自助餐等資源。附近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善,公寓臨近軌交15號線,交通便利,周邊具有多個大中型商業中心,可滿足住客的文化娛樂需求。
自2023年7月運營至今,該處服務公寓不僅帶來了可觀的集體收益,更成為上海集體土地入市改革中的標桿案例。
“這處服務公寓項目的建設,是中溝村在拓寬集體經濟組織增收渠道方面的一次重要探索。”顓橋鎮中溝村黨支部書記顧順明介紹,在市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面對村內閑置的建設用地,中溝村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經過區、鎮兩級政府的研判、村集體決策,這塊村集體建設用地被用于建設社會租賃住房,并被列為區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項目。
“‘代建代管’的模式擺脫了‘有地有錢沒項目’的發展局限。”顧順明介紹,在公寓的建設過程中,中溝村與星河灣集團緊密合作,采用了“代建代管”的創新模式。這一模式充分發揮了星河灣集團的資金實力和開發經驗優勢,同時也確保了村集體在項目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收益權益。
通過合同約定,村集體在建設期內每年獲得保底收益,運營期內則按年獲取遞增收益,預計代建代管期內村集體共收益約2.9億元。這些收益將全部納入村實業公司收益,每年年底按份額(以農齡計算)向村民分紅,從而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量增收。
這一做法不僅盤活了長期閑置的土地資源,提高了集體土地資源利用水平,更為集體經濟組織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合伙人”激活鄉村閑置資源
“和家歡模式”留住城市青年
在距離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僅4公里的蘇州河畔,王泥浜村的6棟閑置農房正經歷一場“靜悄悄的變革”——沒有大拆大建,而是通過“社區合伙人”機制,將昔日雜亂的自建房升級為鄉村人才公寓;河岸邊的荒廢空地,則變身網紅打卡地“濱江咖市集”。這里的變化,體現出上海城鄉接合部在“人才安居”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創新平衡。
與傳統“政府包辦”或“資本主導”的改造路徑不同,王泥浜村選擇了一條“中間路線”:區別于其他村引入市場中專業的代理經租機構規范民房租賃市場,王泥浜村憑借長期積累的良好社群關系,組建“社區合伙人”隊伍,成功吸納村內的一名二房東成為共治力量。通過專業指導與政策扶持,助力其完善運營管理體系,順利成立“上海和家歡房屋租賃有限公司”,使其從行業邊緣走向規范化發展,成為租賃行業中的“正規軍”“生力軍”。
和家歡先后接管了王泥浜村內6棟民房打造鄉村人才公寓,進一步規范租房管理,實現村宅治理由村委“獨奏”變為社區“合唱”。
為了填補村內的餐飲空白,不浪費蘇州河畔的絕美景色,村集體在閑置的建設用地上,又引入咖啡輕食、“夜間經濟”等業態。
亞麻色晴雨帳篷、深咖色復古桌椅、“濱江咖市集”的霓虹燈牌與蘇州河粼粼波光相映成趣。經過改造,這里不僅是虹橋前灣的“鄉村會客廳”,更彰顯著鄉村資源盤活利用的無限可能。
華漕鎮王泥浜村以“閑置民房+閑置建設用地”雙盤活模式,引入和家歡鄉村公寓,打造濱江咖市集,將蘇州河畔的城鄉沃土轉化為人才安居、產業煥新的活力紐帶,繪就一幅15分鐘鄉村生活圈畫卷。
編后:
在閔行打造創新開放、生態人文、宜居安居的現代化主城區過程中,集體經濟正以全新的姿態深度融入城市發展的宏大進程之中,精準聚焦各類人才居住需求的升級轉變,緊緊跟上從“人才安居”到“人才悅居”的進階步伐。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創新盤活方式、注重物業安全,讓集體經濟參與打造高品質人才公寓,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度與便利性,不僅讓人才住有所居,更讓人才心有所安、情有所悅,在城市中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為城市發展匯聚“集體力量”。
記者:李逸
部分供稿:區農業農村委
初審:方佳璐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