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財商學,作者:Yicai商學,題圖來自:AI生成
上周六,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開跑。
直播畫面顯示,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踩著小碎步,高頻沖刺,成功奪冠;“小頑童”全程獨立跑,榮獲亞軍……而曾展示了“鯉魚打挺”“側空翻”等高難度復合動作的宇樹科技G1,卻開跑即摔倒。
賽后,宇樹官方火速回應:近期未參加任何比賽,參賽的G1機器人由客戶團隊獨立操作,其表現與操作、開發情況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宇樹官方沒參賽,成績不能代表機器人的實力。
為何同一型號的機器人在不同團隊手中表現懸殊?連路都走不穩的機器人真的可以跑了嗎?在日常生活中具備實用性嗎?從春晚出圈到現在,究竟誰在C端消費人形機器人?
目前消費者在國內市場上可直接買到的人形機器人,供應方主要是宇樹科技。從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用戶構成中,可以一瞥人形機器人消費市場的大致情況。
本期,我們找到了231位消費者——其中23位為實際使用過宇樹機器人的用戶,208位為問卷調查對象(普通消費者),希望反映消費者對人形機器人的真實看法。
一、誰才是最大的“金主”?
宇樹創始人王興興曾對外透露,“宇樹的客戶挺雜的,各種公司、科研機構,包括AI公司都有,各種各樣的都有。”
據金融界報道,宇樹科技的客戶群體中,買方集中在科研高校和B端,直接來自C端的消費者并不多。Cyan青心意創市場總監白兆洋告訴一財商學,目前大多數的人形機器人公司主要客戶都是A端高??蒲性核?。
在機器人行業,科研高校通常被稱為“A端”。藍鯨財經指出,國內超30所高校都是宇樹人形機器人A端大客戶。出手最壕的同濟大學花825.66萬元采購了10臺宇樹H1-2通用人形機器人(每臺售價70萬元)和高精度深度相機、激光雷達等8項零配件。
相比更像是“工廠解決方案”的B端需求,A端需求更簡單,對硬件要求更高:宇樹把人形機器人本體作為整體硬件出售,科研院校采購更多是出于科研和場景訓練,進行算法層面的研究,對泛化能力要求并不高。
但是在C端——這個從春節以來,人形機器人已經火爆了90天的巨大市場,需求還尚未明確。
宇樹人形機器人基礎款售價9.9萬,但功能稍微一升級就上了六位數??捎钟卸嗌傧M者會為這個“大型手辦”豪擲十幾萬呢?
目前宇樹人形機器人鏈接只在京東上架,淘寶等其他電商渠道暫不可售。在宇樹京東自營旗艦店,售價9.9萬的宇樹G1機器人已售800+,有500+買家評價,還有400多條視頻測評。
不過仔細翻閱后可以發現,500+買家評價中,有實際內容的都是機器狗相關的,沒有人形機器人的。400多條視頻測評,也都是一些京東用戶自行上傳到公域、宇樹商品詳情頁自動抓取的,并非實際購買過的消費者才能發布,評論區注水量比較高。
測評視頻里,機器人有在賣菜的,有在上海外灘遛著“同事”機器狗的,還有的直接坐進了小米su7的駕駛位,干的最多的還是“表演”。
機器人租賃商也告訴我們:從各種渠道買走的宇樹G1,目前大多是用于商場開業、景區引流、大型博覽這類的展演。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自媒體博主。他們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發布“宇樹人形機器人的使用體會”“花xx萬買了宇樹”等筆記、視頻,主要目的還是吸引流量。
“沉浸式開箱、爬坡測評、翻車現場”等一系列詞條,在社交媒體吸引來的是動輒上萬的瀏覽量。在海外,網紅KAI Cenat給宇樹科技G1 Edu版人形機器人戴上自己同款頭巾,直播出街。
整體上,購買人形機器人用途主要是三個字:“搞流量”。購買者也呈現了一個很大的特點:除了A端、B端購買方和自媒體博主之外,C端個人消費者非常之少,幾乎難以找到。
一方面是因為高昂的價格,另一方面是因為實際用處有限。因此,不同于之前機器狗掀起的“購買潮”,這次人形機器人撬動C端市場的主要方式是“租賃熱”。
在閑魚、小紅書等平臺搜索“機器人”的關鍵詞,有上百個商家都在提供租賃服務。最火爆的宇樹G1日出租價格在10000元左右,當天預訂也得一周后才有檔期。
一財商學院從西安牛人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攀處了解到,目前人形機器人租賃主要服務于學校運動會、商場慶典、大型博覽等,光是三月,他的公司就承接了40多場活動,有的企業一口氣租了30臺G1做機器人表演。
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以宇樹G1為例,租賃價格10000元一天,以“機器人+操縱員”打包的形式出租給消費者。除去操縱員1000元/天的薪資和來往的交通、食宿,進價9.9萬的機器人,大概一個多月就能回本。
目前來看,租賃市場雖然火爆,但談不上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價格“內卷”。7000元也能一口價拿下,還包含一名操縱人員。
跟2月底媒體報道的“10天回本”“日租金萬元”相比,人形機器人租賃生意的“回本周期”悄然拉長了20天,租金也降低了20%~30%,火爆程度有所緩和。
有些從事機器人租賃的商家告訴我們,市場已經逐漸飽和,現在入局已經太晚了。還要考慮機器人較大的損耗和較長的維修周期,租賃生意并不好做。
李攀則認為機器人租賃市場依舊樂觀,因為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會有新的產品出現。未來公司也會考慮購置新款,比如可以踢足球的機器人。
租賃的另一頭,人形機器人“租客”更加冷靜。今年3月租過宇樹G1的張先生(化名)告訴一財商學,人形機器人目前的功能相對基礎,類似于“兩三歲小孩”的能力,體驗過后有點失望,大概率不會再次租賃。
二、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機器人?
總的來說就是,既要“好用”,還得是“人形”。
在本次問卷調研的208名普通消費者中,84.6%希望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家庭服務或養老服務中使用。對于機器人在未來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好用的工具”成為近一半消費者的首選。
畢竟誰能拒絕一個任勞任怨,還能包攬一切家務的生活幫手?
而現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人形機器人呢?不夸張地說,純純是“花錢找罪受”。
“手柄組合鍵操作、無法完全自主;充電一小時,續航兩小時;輕巧障礙物直接踢翻,大型障礙物阻滯不前;上坡需要人推,但能自行跨越減速帶……”宇樹機器人的測評博主馬杰斯JasonJM 在開箱視頻中一邊演示一邊介紹。
簡直難以想象,這到底是誰在照顧誰。
值得注意的還有,在本次調查中,有67.8%的消費者認為進入生活的消費級機器人有必要是人形的。
為什么?
在“機器人為什么一定要做成人形?”的話題下,小紅書熱評Top1給出了答案:不做成人形的叫做機器,做成人形才叫機器人。
從情感上來說,“人形”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從而激發交互的欲望。
從適配性來說,“人形”機器人伸手就能拿掃把掃地,抬腿就能騎自行車,連修理工具都能直接共用。憑借與人相似的身體構造、力學原理,人形機器人可以直接絲滑融入人類生活,不用配備專門的裝備,極大提升了其在人們生活場景中的實用性。
從“更像人”的維度來看,消費者沒說什么,但技術岔路卻已經實實在在出現了。當前的“人形”競賽從步態模擬升級到皮膚仿真,甚至是表情管理,機器人狂熱者對“人形”的追求已經到了next level。
OpenAI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則給了一個更“偏激”的解讀:以后的機器人將全部都是“通用人形”的形態。
在好用的基礎上更像人,或者是在像人的基礎上更好用,可能是最能拿下消費者的機器人“配方”。
三、引爆萬億級C端市場,最重要的是什么?
“租賃熱”撬動了人形機器人的C端市場,那什么才能點燃萬億級的消費潛力?
花旗銀行預測,到205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潛在規模達7萬億美元,家庭服務、醫療護理等C端場景將爆發。
而骨感的現實是,你和售價十幾萬一臺人形機器人的對話,可能是豆包演的。“別說洗衣做飯,現在商業展演中和您對話的機器人幾乎都是外置藍牙音箱,連接豆包的基礎款,外面套個T恤衫啥也看不出?!睒I內人士向一財商學透露。
很多消費者不知道的是,目前宇樹G1基礎版只能平移、招手、握手和下蹲,適用于表演和展示。
價格在19.9萬~34.9萬不等的EDU系列整機自由度雖明顯提升,但要想實現跳舞和語音交互,還需再進行二次開發。
宇樹EDU系列功能描述及價格表(來源:機器人租賃商)
短視頻里瘋狂炫技,怎么一談到落地就像“狼來了”?
多位投資人和從業者告訴一財商學,機器人要想真正進入家庭,最難的是具備“常識”,比如握雞蛋、洗玻璃杯子。
所謂“常識”歸根結底就是泛化的智能。看到雞蛋,認識雞蛋,并且知道如何抓握雞蛋的機器人已經屬于行業中的佼佼者,這也是為什么特斯拉Optimus Gen2發布時如此引發行業震動——認識簡單的日常生活場景,對機器來說反而是最復雜的事。
簡單來說,大模型訓練(尤其是大語言模型)不可能涵蓋所有的現實場景,進入C端消費市場的機器人需要具備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場景的能力。
而在消費者這一側,顯然已經接受了足夠多的市場教育。一財商學調研的208個普通消費者中,有購買和租賃人形機器人想法的占近七成,85.6%的消費者表示想讓人形機器人幫忙家庭服務(做家務、搬東西、輔導孩子等)和養老服務(照顧老人、醫療護理等)。
AI+機器人方向博士momo(化名)告訴一財商學,單個、零散的場景對人形機器的泛化要求非常高,即便已經事先做過場景擬合,控制難度依舊非常高。
以日常家務為例,如果機器人只學過在房間里疊衣服,它可能不知道用什么動作把不同的衣服掛上晾衣架。這是因為它依賴特定的環境和條件,而物體不同的擺放位置,甚至光線都可能對機器人的行為形成干擾。
對于機器人來說,復制和模擬容易掌握,但落地生活場景中的每一個擬人動作需要的是更像人、甚至是超越人類的表達。
談及人形機器人進入消費市場還有多遠,Cyan青心意創市場總監白兆洋告訴我們,他期待Orca人形機器人在未來的5~10年可以真正走入家庭。
四、后記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隨著中國供應鏈成熟,人形機器人售價將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核心物料成本降幅達11%。
以售價9.9萬元的宇樹G1基礎版為例,5年后可能降至6.5萬元,10年后將有可能降至4.3萬元。隨著量產帶來規?;瘍瀯?,摩爾定律將開始起作用。這意味著,未來一臺家政機器人的價格可能和手機差不多。
在多元落地場景和顯著降低的成本面前,馬斯克大膽預測——2040年全球至少會有100億個人形機器人投入使用,人形機器人的數量超過人類,或許會成為現實。
盡管目前不少聲音質疑人形機器人是“工業革命的幻覺”,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更是毫不留情地潑了盆冷水:“我們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
但如果我們用后視鏡看現在,就像19世紀的工匠,無法預判蒸汽機會顛覆整個工業時代。
畢竟從春晚轉手絹到宇樹官宣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格斗大賽”,只過去了三個月。
參考資料:
鋅財經,機器人必須是人形嗎?
硅基研究室,誰在買王興興的機器人?我們扒了扒宇樹的百筆中標訂單
Robot獵場備忘錄,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機器人產品優先落地場景梳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財商學,作者:Yicai商學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72089.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