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戴潤芝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靜】編者的話:4月21日,哈佛大學因為數十億美元科研撥款被威脅凍結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指控白宮試圖以此干涉哈佛大學的學術自主,由此成為美國第一所因白宮施壓而起訴聯邦政府的高校。美國最富有、最負盛名大學與聯邦政府之間的這場對抗,讓“哈佛大學能撐多久”“誰會成為贏家”等問題受到外界廣泛關注。有觀點認為,哈佛大學與白宮之間的斗爭,標志著該國高等學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角力已出現重大升級。有調查顯示,受教育程度正在美國引發政治分化,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正因如此,教育也成為兩黨斗爭的一大戰場。
4月17日,示威者在哈佛大學舉行集會,抗議特朗普稱該大學為“笑話”并稱其不值得政府資助。圖源:法媒
在法律戰中,哈佛大學“優勢很大”
4月21日,哈佛大學對美國聯邦政府提起訴訟,指控后者試圖以凍結聯邦撥款為手段控制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據哈佛《深紅報》等媒體報道,哈佛大學援引三項法律對9個聯邦政府部門和機構提出6項指控,這些法律包括《行政程序法》、1964年《民權法案》,以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哈佛大學聘請了一批重量級法律界人士代理其案件,其中許多人不僅經驗豐富,而且與保守派內的建制派關系密切,例如曾在小布什政府工作的伯克以及曾擔任馬里蘭州聯邦檢察官的胡爾。
“哈佛大學計劃利用聯邦政府的倉促行事來反對其削減撥款。”《紐約時報》稱,《行政程序法》對聯邦機構起草規則和實施處罰的具體時間表進行了規定。哈佛大學認為,美國聯邦政府正試圖施加“違憲的影響”,而其行動沒有經過正當程序。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哈佛大學還指出,美國聯邦政府在根據《民權法案》處理反猶主義問題的常規程序中采取了不正當的捷徑,在進行全面調查之前就采取了通常很少見的凍結資金舉措。
《紐約時報》表示,在今年針對美國聯邦政府的多項起訴中,原告都依據了《行政程序法》。上周,在美國能源部試圖削減研究經費后,一些機構就訴諸該法。“專家表示,在與美聯邦政府的法律戰中,哈佛大學優勢很大。”哈佛《深紅報》援引7名法律專家的話這樣說。
4月22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表示,聯邦政府將在法庭上對哈佛大學提起的訴訟作出回應,“(特朗普)總統已明確表示,哈佛大學因不遵守聯邦法律而將自己置于失去資金的境地”。同一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匿名官員的話稱,4月11日聯邦政府發給哈佛大學的信是被錯發的。據知情人士透露,有政府官員日前3次與哈佛大學代表聯系,試圖重啟談判,但該大學表示對談判不感興趣。美國教育部長麥克馬洪表示,聯邦政府打算繼續與哈佛大學對話,并堅稱白宮最近對該大學的要求與限制言論自由無關。
CNN表示,除非達成和解,否則哈佛大學與美國聯邦政府的案件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審理完,并可能需要上訴至最高法院。不過,哈佛《深紅報》援引專家的話稱,哈佛大學能通過法律迅速擺脫政府的撥款凍結令。據《紐約時報》報道,截至4月22日,哈佛大學還沒有要求法院采取臨時措施來應對政府的撥款凍結,這種做法表明該大學相信法院能夠“果斷而迅速地采取行動”。
“如果哈佛大學不能抵抗,還有誰能呢?”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等媒體介紹,哈佛大學成立于1636年,比美國建國還要早140年。過去幾十年來,大多數世界大學排名都將該校排在首位。哈佛大學的杰出畢業生不僅包括原子彈發明者奧本海默,還有富蘭克林·羅斯福等8位美國前總統以及眾多國際組織和公司的負責人。2024年,哈佛大學擁有大約2.2萬名學生,其中36%為白人,21%為亞裔,12%為西班牙裔,11%為非裔,11%為國際學生。
“如果擁有歷史鎧甲、資金充裕的哈佛大學都無法對抗美聯邦政府,那就沒有人可以了。”據英國《衛報》報道,哈佛大學不僅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擁有53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比近10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還多。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也直言:“擁有這么多資產,如果哈佛大學不能抵抗,還有誰能呢?”
然而,要與美國政府打擂臺也并不容易。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Vox新聞網等媒體稱,哈佛的巨額捐贈基金實際上是1.4萬筆資金的總和。美國教育理事會發言人布魯姆表示,很多人認為哈佛大學可以隨意從該基金中取錢并將其用于任何目的,但大約70%的捐贈基金是專款專用,哈佛大學必須按照捐贈者的指示花錢,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哈佛大學的開支巨大,其2024年的運營預算為64億美元,其中大約1/3來自捐贈基金,還有16%來自聯邦政府撥款,這些錢需要用于生物醫學研究等有益于美國公眾的項目。布魯姆介紹說,用于大學運營的費用一般不應超過捐贈基金總額的5%。美國聯邦政府已宣布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的撥款。要彌補這一資金缺口,意味著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需要增加400億美元。“你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找到400億美元。”布魯姆說。此外,捐贈基金已成為大學領導力卓越的唯一最大標志,因此即使面臨生存威脅,大學領導人也很難主動縮小基金的規模。
美國聯邦政府還威脅要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地位。如果這一地位被取消,哈佛大學的財務壓力會進一步增大。該大學的房產遍布大波士頓地區。據彭博社估計,2023年,哈佛大學因為免稅地位節省了1.58億美元的房產稅。哈佛《深紅報》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布,將從擁有多元化和包容性項目的大學中撤回醫學研究資金。在哈佛大學2024財年的6.86億美元聯邦研究撥款中,4.88億美元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2023年,擔任聯邦參議員的萬斯提出一項法案,計劃針對資產超過100億美元的大學,將捐贈稅率從1.4%提高到35%。一些其他共和黨籍國會議員也提議對捐贈基金征收更高的稅。
不過,美國Vox新聞網補充說,哈佛大學捐贈基金中約有20%的使用是“不受限制的”,這筆錢超過了100億美元。即使這所大學只將其中的5%拿出來,也有足夠的錢來打官司。
此外,為了取消聯邦政府的撥款凍結,哈佛打算在國會大力游說共和黨人。據《衛報》報道,它聘請了親特朗普的游說企業巴拉德合伙公司,該公司的創始人曾在2016年擔任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財務主席。美國《新聞周刊》稱,可能是預測到了本屆政府的不確定性,哈佛大學今年3月宣布暫時凍結招聘,稱這是“為了保持我們的財務靈活性,直到我們更好地了解聯邦政策的變化將如何形成,并能夠評估其影響的規模”。
為對抗政府施壓,哈佛大學也在進行輿論戰。據《衛報》報道,該機構重新設計了自己的網站,不僅反駁了聯邦政府的批評,還展示了該校取得的多項成就,包括挽救了無數生命的醫學突破等。有觀點認為,哈佛大學這是向外界發出信息,即該機構的研究與普通人息息相關。不過,就沖擊力而言,哈佛大學的宣傳很難與特朗普相比,這位美國總統在其社交媒體軟件“真相社交”上擁有近千萬粉絲。
“在爭奪美國人的思想和心靈”
“哈佛大學爭奪高地的戰斗可能只是聯邦政府和高等教育機構之間消耗戰的序幕。”據BBC等媒體報道,美國聯邦政府對哈佛大學的攻擊并不是孤立的,白宮反猶問題特別工作組已經通知了至少60所大學,將以涉嫌校園反猶太主義的理由對它們進行調查。美國聯邦政府已對7所頂尖高校實施了撤銷、凍結或審查聯邦經費舉措,并可能削減另外19所高校的聯邦經費。
美國聯邦政府對高等學府的攻擊不是突然發生的,保守派長期以來一直對高等教育機構不滿。2021年,萬斯曾發表演講,將大學描述為“敵人”。特朗普則認為“大學對保守派懷有敵意”。“特朗普正在試圖改革美國的教育體系。”《今日美國報》聲稱,這個體系“排除保守派學生和教師”,同時推行“大多數美國人拒絕的左翼議程”。
“促進多元化、平等、包容文化(DEI)項目”是很多保守派所指的“左翼議程”之一,而該項目已經成為美國分歧最大、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黨派和種族界線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近期公布的調查顯示,49%的登記選民表示應該取消DEI項目,“因為它們過于強調種族和其他社會因素,而不是優點、技能和經驗,從而在工作場所造成了分裂和低效率”。還有48%的人認為工作場所的DEI項目應繼續下去,“因為不同的觀點反映了我們的國家,帶來創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鼓勵團結,使工作場所公平和包容”。絕大多數(85%)共和黨人認為應該取消DEI項目,而同樣比例的民主黨人認為應該繼續。
“什么是DEI,為什么它會分裂美國?”據CNN報道,在接受該媒體采訪的7位DEI專家和行業領袖中,大多數人對這個概念有共同的看法:多樣性(diversity)是指包容每個人帶來的差異,包括在種族、年齡、民族、宗教、性取向等方面的差異;公平(equity)就是公平對待每個人,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包容(inclusion)是指尊重每個人的聲音,創造一種文化,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為企業提供DEI建議的咨詢公司“勇氣集體”的創始人奧普森說,之所以產生DEI行動,是因為美國邊緣性群體并不總是有平等的就業機會,他們在白人占多數的企業環境中可能沒有歸屬感。據另一家DEI咨詢公司的創始人霍林斯介紹,DEI行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權運動時期,1964年通過的《民權法案》禁止基于種族、宗教、性別、膚色和國籍的就業歧視,還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根據《民權法案》第七章,美國設立了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旨在消除就業歧視。根據200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就有員工開始向該委員會提起歧視訴訟,之后許多公司開始向員工提供DEI培訓。這些培訓工作是在民主黨籍總統肯尼迪啟動平權行動前后出現的,但在里根政府時期失去動力。
2020年的弗洛伊德被殺案成為美國DEI歷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稱,在該事件之后,美國企業界紛紛擁抱DEI。不過,這一現象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DEI背后的意識形態是從根本上反美。”美國保守派智庫克萊蒙特研究所主席威廉姆斯認為,如果繼續推動DEI擴張,會給美國帶來沖突、怨恨甚至崩潰。曼哈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魯福曾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DEI不是增加人口多樣性的中立項目,而是利用納稅人的資源來推進特定黨派正統觀念的政治項目。有人直言,DEI項目已經成了推行左派性別和種族理念的工具,而批判種族理論等學說已使大學成為灌輸進步主義的引擎。
“受教育程度正在引發政治分化。”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去年10月報道,如果你有大學學歷,就很可能會投票給民主黨。如果你沒有,則很可能投票給共和黨。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21世紀初相比,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轉變。
英國《衛報》認為,哈佛大學與美國聯邦政府之間斗爭可能最激烈的地方是在爭奪美國人的心靈和思想。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張騰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知名學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斗爭和矛盾,體現了雙方在價值觀方面的分歧,高等學府政治立場總體偏自由派,秉持學術自由、多元化、包容的理念,與特朗普政府所代表的保守派存在較大差異。“這是美國國內兩極分化和意識形態分裂對抗的縮影。”張騰軍說,政府凍結高校撥款與學校起訴行政部門的行為,會進一步放大美國國內矛盾,加劇民間以及兩黨之間的極化,并損害美國高校學術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