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增列29種本科新專業。人工智能教育、舞蹈治療、低空技術與工程、老年醫學與健康等被列入其中。今年的學科調整與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新增學科又要用什么來支撐持續發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研究所所長馬曉強作出了分析解讀。
今年的專業調整有哪些新特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介紹,今年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批準新專業體現戰略主動,以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來推動新專業的融合創新。我們增設了29種新專業,明顯體現交叉融合,且都是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急需的緊缺專業,比如區域國別學、老年醫學與健康等專業進入專業目錄。
第二,增加和撤銷專業布點體現供需適配。我們推動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實際需要來優化調整專業,提升本科專業設置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來提高我們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去年我們在五個省份開展了高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發展匹配度的提升工作的試點,打造了132個跨校特色的專業集群。
第三,調整升級專業體現內涵發展。鼓勵和引導高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部分不適應行業產業發展的現有的傳統專業進行更新迭代、升級改造。這引起高校在更新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跟教學內容基礎上來調整專業名稱,比如今年有的高校將廣播電視工程升級為智能視聽工程。
教育部首次推出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
未來如何運行?
武世興:一般情況下,高校專業備案和審批工作是每年集中進行一次,在每年7月啟動。這次專業設置針對國家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的專業,建立超長設置機制,就是開辟及時響應的綠色通道,主動指導有條件、有基礎的高校積極論證重設相關專業。今年我們主動服務低空經濟快速發展人才需要,指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六所高校設置了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進一步完善了專業設置機制,提升人才培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響應。
專業調整如何考慮文科、理科等的
平衡和交叉互補?
武世興:從教育部角度講,我們支持高校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來建設自己的特色優勢專業,實現特色發展。今年我們推動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實際需要,著力強化文理交叉、文工交叉、文醫交叉,也增設了一大批數字經濟、大數據管理應用、金融科技這樣的專業布點。
武世興:關于文科專業,從教育部角度講,我們將深入推進新聞和建設,特別是要將文科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主動服務服從于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特別是科教、產教深度融合,學科還要交叉融合,提升文科學生的創新性跟實踐能力,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的文科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我們應如何應對學科專業調整?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研究所所長 馬曉強:學科專業優化后,應該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國家戰略的需求,積極適應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新呼吁、新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