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在唐代詩人中,李賀是一朵奇葩。
別人詩的意象,不是高山閑水,就是花鳥草木。
而李賀的意象,多是鬼、神、妖,語調(diào)多是凄、愁、苦。
有人說:李賀詩中彌漫著鬼氣。
可毛主席卻非常喜歡李賀。
毛主席曾多次引用李賀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雞天下白”都是引用李賀的名句。
1958年,毛主席給陳毅元帥寫信:李賀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
在唐代,李白、李賀、李商隱被稱為“三李”。
“詩鬼”是李賀的標(biāo)簽。
在唐代詩人中,李賀和王勃很像。
同是少年成名,同是27歲而逝,留給后人無盡的遺憾。
李賀的詩贊不絕口,李賀的人生卻令人嘆息。
1
公元790年,李白去世28年后,河南昌谷李家出生了一個男嬰。
孩子的出生預(yù)示著希望。
父親李晉肅抱著懷中的男嬰,起名賀。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祈禱孩子一生平安,李晉肅給孩子取字——長吉。
平平安安,長久吉利。
李賀很爭氣,從小跟著父母讀書,顯露了神童的資質(zhì)。
15歲時,李賀寫下大量樂府詩,長安的歌唱家們不惜重金、爭相購買,傳唱一時。
在當(dāng)時的長安,一個李益、一個李賀,方有此待遇。
彼時,李益已經(jīng)57歲了,而李賀只有15歲。
李晉肅很高興,此子可期,家族興旺可待。
唯一讓人擔(dān)憂就是李賀身體太弱了,長吉長吉,真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李賀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在昌谷度過。
這一時期,李賀是一個蓬勃的少年,多寫樂府詩,花草蜂蝶是他筆下常見的意象。
李賀19歲,他結(jié)婚了。
妻子雖不是名門大戶,但夫妻兩個頗為恩愛。
李賀在詩中形容“情若何,荀奉倩”。
夫妻恩愛就像荀奉倩。
荀奉倩是誰?
荀粲,字奉倩,他是三國魏國的玄學(xué)家,與妻子感情非常之好。
冬日里,妻子生病發(fā)燒,荀粲走到外面,躺在冰上,等自己身上冰冷了,回到房間抱住妻子,給他降溫。
過了幾年,妻子去世后,荀粲痛苦哀悼不止,一年后,也去世了。
在古代,愛情是稀缺品。
荀粲有,李賀也有。
夫妻二人恩愛,日子不緊不慢,幸福剛剛好。
人終究要長大,李賀也成年了,不能老待在家里,要出去闖一闖了。
告別了母親、妻子和兄弟,李賀騎著他常騎的毛驢,來到了長安。
2
李賀的出身,一直是他的驕傲。
先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淵的八叔,曾被封鄭王,屬于大唐的宗室遠支。
到了李賀這一代,早已不是皇親國戚,為一般平民。
但先祖的榮光讓李賀與有榮焉,他稱“隴西成紀(jì)”人,自豪自己是李唐子孫。
祖宗這么厲害,可不能給他們丟臉。他立志要做一番事業(yè)。
在唐代,出人頭地的機會,在長安和洛陽。
李賀準(zhǔn)備去洛陽,拜訪韓愈。
唐代慣例,想要仕進,要有人推薦,拜訪大佬,通通路子是慣常操作。
李賀拿著詩集來到韓愈的府上,彼時的韓愈擔(dān)任國子博士,妥妥的文壇大佬。
到了韓愈府門口,門人攔住不讓進。
李賀忙呈上詩集:麻煩把我的詩給大人看一看。
門人熟悉這章程,每天來拜訪韓愈的人不要太多。
詩集遞到韓愈的案頭,韓愈正準(zhǔn)備睡一會兒。
瞄了一眼,第一首詩是《雁門太守行》。
韓愈沒什么興趣:一個南朝的老題目,能有什么新意呢?
勉強看了下去,第一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氣勢不凡,先聲奪人。
接下來: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韓愈瞬間不困了,拍案而起:好詩啊!
門人見狀,秒懂主人的意思。
忙跑到門外,恭敬地把李賀請了進來。
李賀早已凍得不行,一進門,沒來得及問候,對韓愈說:我先烤會火。
韓愈大手一揮:請。
烤了一會兒,暖和了,李賀又說:餓了,上酒肉。
儼然一個主人家,韓愈大笑,叫侍從擺上好肉、斟上美酒。
就這樣,韓愈和李賀成為了朋友。
李賀很開心,有文壇大佬韓愈的青睞,未來一片光明。
他騎著毛驢回到了昌谷。
李賀與家人分享著喜悅,快樂沒持續(xù)太久, 父親去世了。
在古時,雙親去世,子女要守喪。
李賀在家待了三年,為父守喪。
三年過后,韓愈寄來書信:來京城,考進士,速速速。
李賀打點行裝,來到河南參加了府試,成績不錯。
下一步,到長安,考進士。
一眾朋友都提前祝賀:長吉,到了長安肯定一舉中第!
京城與昌谷不一樣,名人士子多。
可是,一番較量之下,李賀依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京城的士子們不服,都想把李賀拉下馬。
有人向上級舉報:李賀的父親名“晉肅”,與“進士”諧音,犯了諱。李賀不能考進士。
在古時,避諱是一件很嚴(yán)肅的事情。
《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臣避君諱,子避父諱,是準(zhǔn)則。
主考官一聽,李賀當(dāng)避父諱,大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
猶如晴天霹靂,李賀從天堂掉到了地獄。
韓愈為他鳴不平,寫下《諱辯》,憤怒地質(zhì)問: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父親叫“晉肅”,兒子就不能考進士,如果父親叫仁,兒子就不能當(dāng)人了嗎?
震耳欲聾,卻沒有改變結(jié)果。
李賀的仕進之路到此為止。
三月里,放了榜,進士們飲酒游街,于李賀來說,如凌遲一般。
韓愈依然照顧著他,朋友們待他不錯,請他喝酒。
滿座老師好友,一滴清淚劃過,他寫下《致酒行》: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dāng)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他在安慰老師朋友,也在安慰自己。
我是個執(zhí)迷不悟的人,但聽君一席話我茅塞頓開,猶如雄雞一聲啼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應(yīng)當(dāng)有凌云壯志,誰會憐惜你困頓獨處,唉聲嘆氣呢?
長安,容不下失意的靈魂。
李賀 收拾東西,悄悄回到了昌谷。
父親沒有了,仕進之路沒有了,李賀上有老母,下有弱弟,要撐起整個家。
他沮喪、迷茫,可心中仍存著一絲希望。
這年秋天,他又來到長安,經(jīng)過洛陽時,韓愈和皇甫湜特來拜訪。
一個名滿天下的文章巨公,一個聞名天下的才子,拜訪一個落第不及的書生。
李賀榮幸之至,提筆寫下《高軒過》: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dāng)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fēng)。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極力地夸贊著兩位前輩, 寫韓愈和皇甫湜服飾、車馬之華貴,及其態(tài)度、氣宇之軒昂, 形容自己像枯草遇到了春風(fēng)。
韓愈的確是李賀的春風(fēng)。
發(fā)掘李賀、幫助李賀、鼓勵李賀。
這一次來長安,雖然沒有結(jié)果,但還好有一幫不離不棄的朋友。
3
回到昌谷的李賀,最喜歡的還是騎著驢子出門游蕩。
夜幕降臨,他游走在曠野上,鳥鳴蟲叫,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讓他沉迷。
他仿佛進入了蟲鳴鬼魅的世界,獨自低語。
在寫詩上,他花費了更多的時間, 靈感來了,有了詩句,他寫下來,放在驢前的袋子里。
日復(fù)一日,月復(fù)一月。
韓愈又寄來了信,在長安,他給李賀謀了一個官職。
又一次,騎上小毛驢,李賀來到了長安。
他的官職是奉禮郎,官階九品。
李賀在長安住了下來,心里又升騰起了希望。
我是李唐子孫,又有才華,將來還是有出頭之日的。
奉禮郎是太常寺的官職,掌朝會、祭祀時君臣版位之次及贊導(dǎo)跪拜之儀。
古人尤重祭祀,規(guī)矩甚多,禮儀繁雜。
李賀奔走其中,頗為繁累,每天工作累成狗。
禮節(jié)乃相去,憔悴如芻狗。
還好,在長安,李賀結(jié)識了一幫朋友,下班后,和朋友吃吃飯,喝喝酒,吐槽吐槽工作,日子也一般地過著。
他還是愛寫詩,在長安為官,總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李憑是梨園弟子,箜篌彈得極好,李賀有幸聽到,樂曲化為文字,《李憑箜篌引》成為絕唱。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天、地、人、神齊聚一首詩中,美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香蘭笑,形容音樂,瑰麗奇崛。
失意了太久,性格也有些奇怪。
據(jù)說,元稹曾來拜訪他,李賀卻奚落了他一番。
官位上不去,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李賀辭掉了體制內(nèi)的工作,依然回到昌谷。
算一算,他在長安待了三年。
再一次回到昌谷,房屋空空,妻子早已去世。
才20出頭的李賀,臉上布滿中年人的滄桑。
疼愛他的母親還在,李賀不是孤單一人。
昌谷依然平靜而美麗,女幾山上風(fēng)景依舊,李賀帶著侍從巴童、騎著毛驢到處走走看看。
昌谷附近有一個南園,他時常游覽,寫下一組南園詩,共十三首,最出名的是第五首: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病弱的身體里,理想在跳動。
待在家里,李賀心情好多了,身體也好了許多。
文走不通,不如棄文從武。
李賀準(zhǔn)備去潞州。
彼時,韓愈的門人、侄婿張徹在潞州軍事做幕僚。
憑著以前的舊人情,也許能有點出路。
翻山越嶺來到潞州幕府,剛吃完飯,張徹就向李賀要詩。
官做得不怎么樣,寫詩,哥還是第一流。
李賀也不含糊,寫下一首《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郊潞幕》。
長鬣張郎三十八,天遣裁詩花作骨。
往還誰是龍頭人,公主遣秉魚須笏。
太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蠶。
金門石閣知卿有,豸角雞香早晚含。
隴西長吉摧頹客,酒闌感覺中區(qū)窄。
葛衣斷碎趙城秋,吟詩一夜東方白。
在潞州幕府,李賀做一些文書整理的工作,沒有想象中大展拳腳。
來時的豪情,慢慢冷卻,卻也毫無辦法。
老天沒有給他一條出路。
三年后,他又回到了昌谷。
昌谷風(fēng)景依舊,也許,李賀曾無數(shù)次感謝過它。
故鄉(xiāng),一次又一次地收留著頹敗的靈魂。
這一次歸來,病又重了,李賀預(yù)感自己也許撐不過去了,整理了詩稿,呈給友人。
李賀走了,只有27歲。
4
關(guān)于李賀的去世,還有一個傳說。
臨死前,李賀見到一個紅衣服的婦人,乘著一條紅色的大龍,召他上天寫文章去。
李賀撲通一聲跪下:我母親老了,還在生病,不能去啊。
紅衣人笑著說:天上生活美好,可不像人間一樣痛苦。
李賀放聲哭泣,也無濟于事,不一會兒,就氣絕身亡了。
身邊的人都聽到了隱隱有奏樂的聲音,人們相信,李賀真的上天了。
在盛唐中,李賀最特別,被稱為“詩鬼”。
想象力不輸李白, 總有一些奇崛之言。
為了不讓時間流逝,李白說要將龍灌醉,讓他們沉睡,時間就不走了。
李賀卻說:我要把龍的腿砍掉、吃著龍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潛伏。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苦晝短》)
李白若是有知,聽到此語,也會大喊:過癮,真是太過癮了。
李賀的人生像極了塵世的許多人。
努力向進,卻總是不如意。奮力向前,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還好,有唐詩。
那些暗夜里徘徊百遍的心思,那些不可言說的隱痛,化為一首首唐詩,流傳下來。
塵世多的是失意的靈魂,他的詩不乏知己。
命運的低谷成就了藝術(shù)的高峰, 永恒的痛苦催生出永恒的詩篇。
5
翻開《全唐詩》,李賀絕對是最特別的一位。
人們稱李賀為“詩鬼”,在他筆下, 遠古的神鳥、昆侖的仙女、海上神山、紙錢、陰火、鬼燈……鬼氣森森。
這位中唐的天才詩人,在短短27年的人生中,為唐詩開辟了一番新天地。
李賀去世947年后,清代一位學(xué)者蘅塘退士編了一部唐詩集——《唐詩三百首》。
凡唐代知名詩人,皆有列席,唯獨沒有李賀。
有人說,蘅塘退士選詩的原因,即是”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xí)之,白首亦莫能廢。”
李賀的詩,上天入地,好是好,卻是出了名的難懂,所以,《唐詩三百首》缺了李賀。
但是,李賀的知音很多,錢鐘書、魯迅、毛澤東,還有無數(shù)無名讀者都喜歡。
一位哲人說過:人生有兩個悲劇,一個是躊躇滿志,一個是萬念俱灰。
而李賀,在這兩者之間不斷游走,像極了塵世中的你和我。
那個騎驢的少年,慢慢消失在曠野中,而他的詩,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
生前困頓,死后千年還有知己 ,也是一種幸運吧!
參考書籍:
《李賀詩集》
李商隱《李賀小傳》
劉小川《品中國文人系列》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詩詞世界,作者:聶隱娘。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哈哈哈!如果大宋詞人也有朋友圈》《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wǎng)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