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春日的周三,梵蒂岡城的街頭,等待瞻仰教皇方濟各遺體的人群綿延數個街區。因排隊人數眾多,梵蒂岡官員考慮延長瞻仰時間,好讓信徒能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向這位已故教皇表達最后的敬意。
當天早些時候,方濟各的靈柩被抬上木制平臺,從住所穿過圣彼得廣場運往圣彼得大教堂。據估計,約2萬名哀悼者見狀,爆發出持久而低沉的掌聲。
這位88歲的教皇于周一在圣殿中突發中風,陷入昏迷后離世。如今,他身穿紅色法衣,頭戴傳統白色主教冠冕,雙手握著念珠,安靜地躺在敞開的棺材里。
在圣瑪爾大之家教堂舉行的儀式上,愛爾蘭裔美國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將教皇方濟各的遺體送往梵蒂岡大教堂。當我們離開這所房子時,讓我們感謝上帝通過他的仆人教皇方濟各賜予基督徒的無數恩賜。讓我們祈求上帝以仁慈,賜予已故教皇永恒的天國之家,并安慰教皇家族、羅馬教會以及全世界的信徒。”
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哀悼者,訴說著對方濟各的敬意與不舍。來自意大利北部的瑪麗亞·皮亞·卡魯索專程來到羅馬,她說:“我們希望他的繼任者能夠繼續這些變革,不要走回頭路。”英國的雷切爾·麥凱感慨:“方濟各讓教會對每個人都非常親近,對每個人都具有包容性。他就像我們家的一員,是我們心中非常親近的人。”美國人亞歷克斯·倫茨作為第一批排隊的哀悼者,難掩內心激動:“這太不真實了……看到遺體并記住他所代表的一切非常重要。”
盡管此前在一些政策上存在分歧,副總統萬斯在印度訪問時表示,不會談論過往爭端以免“玷污”教皇的遺產。他稱贊道:“我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基督教牧師,這也是我選擇紀念教宗的方式。”
目前,繼任方濟各的人選尚未明確,但來自菲律賓的改革者路易斯·安東尼奧·戈基姆·塔格萊和意大利的梵蒂岡外交官彼得羅·帕羅林被視為熱門候選人。67歲的塔格萊常被稱為“亞洲方濟各”,他的當選或意味著方濟各致力于社會正義的理念得以延續;70歲的帕羅林則被看作是梵蒂岡進步派和保守派之間的妥協之選,他在拓展歐洲以外地區關系上經驗豐富。
按照原計劃,圣彼得大教堂周三開放至午夜,周四上午7點至午夜重新開放,周五上午7點至晚上7點開放,供信徒表達敬意。不過,因排隊人數遠超預期,梵蒂岡宣布“梵蒂岡大教堂的開放時間可能延長至午夜之后”,但具體細節尚未公布。
周五晚上8點,法雷爾將主持教皇靈柩的密封儀式,周六上午10點,葬禮將在圣彼得廣場舉行。值得一提的是,方濟各是阿根廷人,也是1300年來第一位非歐洲裔教皇,他希望被葬在羅馬的圣母大殿,而非眾多前任安葬的圣彼得大教堂。
此外,白宮宣布特朗普總統將于周五上午前往參加葬禮,周六晚返回。英國威廉王子、首相基爾·斯塔默,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以及阿根廷、巴西、烏克蘭等多國元首也將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會出席,俄方代表團成員仍在確定中,中方代表團出席計劃暫未明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