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相處久了,話說多了難免出錯。
尤其是家里來了個“新成員”——兒媳婦,大家眼睛都盯著她,看她說什么、做什么,好像一不留神就能惹出點事。
我這幾年跟不少人打交道,越發覺得,那些在婆家混得好的兒媳啊,往往不是靠嘴巴巧,而是靠會“閉嘴”。
01. 不說“你家事”——不插手婆家的家務賬
很多兒媳一進門,就容易把婆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誰跟誰吵架了,誰家借了錢,親戚誰不孝順了,都忍不住評頭論足兩句。
可你說多了,別人就覺得你多管閑事,說少了,別人又覺得你心里不爽。
其實婆家的事,再親也不是“你家事”。你是兒媳,不是裁判員。就像《菜根譚》里說的,“事不關己,不可妄言”,這話放到家庭里,也是真理。
你說婆婆偏心,你說小叔子不上進,話一出口,就像石子扔進水里,一圈圈漾開的全是事兒。
你不說,別人還覺得你大度、通情達理;你一說,反而容易被誤解成“挑撥離間”。
有時候我們得想清楚:我說這話,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只是發泄情緒?
若是后者,不說也罷。
02. 不說“我委屈”——不在婆家訴苦賣慘
女人一委屈,最容易找婆家人傾訴,尤其是跟婆婆說老公怎么不好、家里日子怎么難過。
可你說多了,別人只會覺得你沒本事、愛抱怨;說少了,又容易壓抑自己,心里不舒服。
但你要明白,婆家不是娘家。娘家人會無條件心疼你,婆家人只會站在“他們自己人”的角度看問題。
更何況,有些婆婆嘴上安慰你,心里卻在想:你是不是嫌棄我兒子?是不是覺得嫁錯人了?
《增廣賢文》里說得好,“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哪怕是親如一家,也要給自己留點余地。
把委屈說給能幫你的人聽,而不是說給只能看熱鬧的人聽。
你有沒有發現,越是那些不哭不鬧的兒媳,反而越讓人尊重?
03. 不說“你兒子不好”——不當面數落丈夫
很多兒媳,哪怕心里再生氣,也要記住一點:不要在婆家當面數落自己老公。
你說他沒本事,不上進,懶得像豬,婆婆聽著就跟刀割一樣。她是你老公的媽,不是你閨蜜。
你以為你在講你老公的不是,其實是在打婆婆的臉。
就像有人說的,“你可以罵你老公,但不能在他媽面前罵?!边@不是裝面子,是一種家庭智慧。
聰明的兒媳,會在外人面前給丈夫留面子,回到家單獨溝通。表面一團和氣,心里一把尺子。
反問一句:你希望婆婆當著你爸媽的面,說你不賢惠、不配做媳婦嗎?
如果不希望,那就別在她面前貶低她的兒子。
04. 不說“家務比賬”——不計較誰干得多誰干得少
有些兒媳婦進了家門,總愛念叨誰干得多誰干得少,自己做飯做衛生帶孩子,老公就是個甩手掌柜。
可你越計較,越委屈;越委屈,越容易爆發。
家庭不是戰場,不是比誰付出得多,而是看誰能把家過得穩。
《論語》說:“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即使意見不一樣,也要和氣共處。家里也是這樣,誰都不是完人,日子要靠互相理解撐起來。
試著換個角度想:我做,是因為我愛這個家,不是為了和誰比高下。
你不說,是涵養;你說了,是比較。比較多了,感情自然就淡了。
不說,不代表懦弱;不爭,不代表沒脾氣。
真正厲害的兒媳,不是“嘴上厲害”,而是“心里有數”。她們懂得進退、拿捏分寸,嘴上不說,心里明白,慢慢地地位就穩了,人緣也好了。
好兒媳,不靠嘴,而靠心。愿我們都能做那個讓人放心、讓自己舒服的女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