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到現在,特朗普政府面對國內外各方壓力,已然支撐不下去了。美方政府多次對外宣稱想要與中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特朗普更是發表了“球在中國一邊”、“在四周內與中方談妥搞定全部事情”等自信言論,實際上卻并未作出任何舉動。甚至迫于美國供應鏈緊張的危機,特朗普還計劃組建工作小組,商討中美談判僵持未能達成協議的破局之法。
特朗普政府的各項舉措似乎都在向外界傳遞“美國低頭認輸”這一信號,而實際上特朗普真的就此妥協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特朗普現如今想要重新坐回到談判桌上,無非是他已經頂不住來自各方的壓力,所不得不做出的戰略調整。
自其推行關稅政策以來,嚴重擾亂了美國正常的經濟秩序,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加劇了通貨膨脹。汽車減產、波音飛機停止交付、農場主大豆滯銷等一系列由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美國國內涌現出許多不滿聲音。與此同時,特朗普的民調也一降再降。當地時間19日,根據最新全美經濟調查顯示,對于特朗普的總統的工作表現,約有51%的受訪者持不認可態度。涉及到經濟問題方面,受訪者對特朗普的反對率更是高達55%,處于最差水平。
面對美國當前的困局,美國的三位前任總統紛紛站出來公開批評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
據《華盛頓郵報》20日報道,在短短兩周多的時間里,美國政壇出現了極為罕見的一幕:巴拉克·奧巴馬、喬·拜登、比爾·克林頓三位前任總統接連公然痛批特朗普政府及其關稅政策。
奧巴馬在紐約州哈密爾頓學院發表公開講話,他對于特朗普政府近期出臺的有關高校、智庫的打壓政策表示了強烈地譴責,他呼吁公眾應當行動起來。
“我們不能坐等政府糾偏,要靠每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在民主中說出‘不,那不對’”。
拜登在卸任后首次公開出現的政治活動中也表達了對特朗普政府的嚴厲批評。4月15日,他在芝加哥演講中表示,特朗普上任未滿100天,就已經對美國造成了深遠損害。
克林頓則在4月19日俄克拉何馬城舉行的聯邦大樓爆炸案 30 周年紀念儀式上,更加言辭激烈地暗示特朗普政府如果一味被憤怒和偏見牽著鼻子走,那么美國 “追求更完美聯邦” 的 250 年民主進程將面臨著巨大風險。
按照慣例,前任總統通常不會在公開場合明確表達對現任政府的不滿,這種局面在美國政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但從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在當今美國所處的特殊局勢下,他們不得不站出來對特朗普政府發出警告,如果繼續放任下去,美國將會面臨更加嚴重的災難。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歷史學家納夫塔利對此表示
“美國前總統身份獨特,他們有資格也有能力發聲,若國家走向險境,他們需向美國民眾發出警告。可以把他們看作是美國人民的咨詢委員會。當咨詢委員會敲響警鐘時,民眾應該傾聽。”
除了國內的譴責,國際各方也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經嚴重損害了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4月23日,中方將邀請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出席由中國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非正式會議,本次會議的議題聚焦美國加征關稅問題,意在與參會各國共同探討對美關稅的應對政策。
全球貿易體系被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攪得七零八落,面對美方的霸道行徑,中國作為此次會議的發起方,向193個聯合國成員發出邀請,實際上就是在向國際各方宣布,中國就是要當著世界的面,和美國“算一筆賬”。
正如4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所言
“關稅戰是美國發起的,中方不愿打,但絕不怕打,如果美方繼續玩數字游戲,我們不奉陪。”
193個國家參加這場由中國牽頭組織的這場聯合國大會,與中方共同探討對美關稅舉措,讓其他各國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他們不是獨自在戰斗,也讓這193個國家更加有信心和底氣對抗美國的經濟霸權,切實維護自身正當發展利益。
歐盟貿易專員在布魯塞爾閉門會議上更是坦言表示,他們現如今已經不需要考慮是否要繼續跟隨美國,而是應當想想要如何在中國主導的新體系里爭取到更好位置。
事到如今,中美兩國這場貿易戰的輸贏已然揭曉,面對193國的共同抵制,特朗普政府不過是泄了氣的皮球,只不過靠著那口氣硬撐罷了,癟下去是遲早的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