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美國北達科他州的農場主約翰,把生銹的拖拉機開進州政府大院。
他對著鏡頭怒吼:“中國不買大豆,我的倉庫堆到天花板,拖拉機再便宜也沒錢換! ”
特朗普緊急加碼160億美元農業補貼,但全美農民仍損失超120億美元。
當美國宣布切斷對中國芯片供應時,中國海關立刻暫停了對美稀土加工設備出口。
華爾街的軍工股一周內蒸發800億美元,洛克希德·馬丁的F-35生產線差點停擺。
因為每架F-35戰機需要417公斤稀土,而全球90%的稀土精煉廠都在中國。
美國防部連夜派人談判,最終咬著牙簽下協議:共同開發懷俄明州稀土礦,中方占股51%。
這場博弈的勝負手,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筆。
1992年,美國封存了本土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礦,把生產線全搬到中國。
如今中國掌控著全球60%稀土產量,更恐怖的是包鋼集團能把稀土價格玩出花。
一噸稀土礦從2010年的1.5萬美元,被中國硬生生拉到2023年的8萬美元。
蘋果公司采購總監吐槽:“我們每部手機要多付12美元,夠在深圳招三個小時臨時工。 ”
關稅戰打到第七回合,美國突然發現拳頭打在棉花上。
中國對美加征的34%關稅清單里,威斯康星州的西洋參比紐約股票還慘。
這個占全球產量95%的“人參華爾街”,2023年對華出口暴跌73%,倉庫積壓夠全美吃200年。
而中國超市里的人參燉雞套餐,轉頭換上了長白山農戶的有機參。
德國人在這場混戰中嗅到商機,立刻調轉船頭。
2024年3月,德國通快集團把價值37億歐元的數字機床訂單,從底特律改發往蘇州。
這些精密設備原本要給福特汽車造電動皮卡,現在成了比亞迪新工廠的“心臟起搏器”。
寶馬慕尼黑工廠更絕,直接把生產線圖紙發給沈陽華晨,說要搞“中德混血”新能源車。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訪華行李箱里,塞滿了半導體合作方案。
東京電子把7納米光刻機拆成散件,用漁船運往大連保稅區重新組裝。
三菱重工的高管躲在浦東香格里拉,偷偷給自衛隊的導彈供應商發郵件:“稀土鍍層只能找中國鞍鋼。 ”
這些動作氣得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直拍桌:“日本人的鞠躬比華爾街的股票還會變臉。 ”
最讓西方失眠的,是中國輕飄飄扔出的17張A4紙。
2025年初發布的稀土國際標準里,白紙黑字寫著“放射性廢料處理必須用中國設備”。
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當場傻眼,他們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光改造費就要砸20億美元。
法國核電站更憋屈,原本能用澳洲廉價鈾礦,現在必須多掏35%成本買中國附贈的凈化裝置。
當特斯拉上海工廠用寧德時代電池狂沖銷量時,美國本土的電動皮卡正遭遇“電池荒”。
福特汽車CEO親自飛往江西贛州,拿著放大鏡在稀土礦山轉了三圈。
最后哭喪著臉簽下協議:用F-150閃電皮卡的全套圖紙,換贛州每年30噸鐠釹金屬供應。
這些閃著銀光的金屬粉末,能讓電機功率提升40%,續航多跑160公里。
貿易戰的硝煙里,墨西哥邊境突然冒出二十多個“幽靈倉庫”。
中國產的手機零件在這里換上“墨西哥制造”標簽,轉手加價15%賣進沃爾瑪。
加州海關官員揪著包裝盒上的墨西卡利郵戳罵街:“這貼標手藝比迪士尼假貨還粗糙! ”
但美國法院的傳票還沒送到,中企早就把生產線搬到了蒂華納貧民窟的地下室。
韓國三星的釜山工廠最近貼出中文標語:“堅決不使用美國芯片”。
他們偷偷把德州儀器的模擬芯片,換成蘇州賽芯電子的同款產品。
測試數據剛出來,工程師們集體沉默——中國芯片的功耗居然低0.3瓦。
首爾大學教授在論壇吐槽:“這就像用算盤打贏了超級計算機。 ”
悉尼大學連夜開設中文速成班,學費比MBA還貴,但報名礦老板擠爆了教務處。
中國中車給阿根廷造的貨運列車,載著大豆穿過安第斯山脈,運費比巴拿馬運河便宜60%。
現在每噸阿根廷大豆到岸價比美國低28美元,廣州的榨油廠老板們集體給中鐵建發錦旗。
德國工人把克虜伯大炮模型砸進熔爐,重鑄成振華重工的集裝箱吊機零件。
漢堡市長在剪彩儀式上調侃:“1840年我們送鴉片,現在送港口,歷史真是個輪回。 ”
他們把“突破美國技術封鎖所需時間”,簡稱為“一華為”。
臺積電南京工廠的28納米芯片生產線,從破土到投產只用了11個月,正好是“1.5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