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選秀節目里,總有幾個評委讓人忍不住皺眉——自己連代表作都拿不出手,卻敢對臺上的選手指指點點,甚至擺出一副“我是權威”的姿態。
這種現象早已不是個例,而是娛樂圈“流量至上”邏輯下的必然產物。
比如華晨宇,選秀出身,靠著綜藝和緋聞刷足存在感,卻在《明日之子》里對毛不易的《消愁》評頭論足:“我從來就沒期待過你。”
可他自己呢?代表作《癌》被網友調侃“聽完需要心理治療”,連沈騰被問及他的歌都尷尬卡殼。
再比如金武林,一個連專輯都賣不動的幕后制作人,卻在《全能星戰》里給陶喆打零分,罵張韶涵“人歌分離”,結果被觀眾轟下臺。
更魔幻的是,連國際影星章子怡也來湊熱鬧。
2013年,她頂著“電影咖”的光環坐上《中國最強音》評委席,點評選手時只會復制其他導師的話,再擠兩滴眼淚糊弄觀眾。那英一句話點破:“隔行如隔山,我祝她成功!”
這些評委的共同點是:實力撐不起野心,流量蓋過了專業。
跨界當導師:資本與流量的“合謀游戲”
為什么這些“半瓶水”能坐上評委席?答案很簡單:資本需要話題,節目需要熱度。
華晨宇的粉絲戰斗力強,金武林敢罵人,章子怡自帶熱搜體質——這些人或許專業不行,但能帶來點擊率和討論度。
節目組要的是收視率,罵聲越大,廣告費越高。比如《全能星戰》,金武林每罵一次張韶涵,節目熱搜就漲一波,制作方躲在背后數錢偷笑。
孟美岐就是個典型。唱跳偶像出身,演技被嘲“五官亂飛”,卻敢在綜藝里指導科班出身的演員演戲。
為什么?因為她背后有資本力捧,評委身份成了抬高身價的工具。
鞠婧祎更離譜,被包裝成“四千年美女”后,連國風節目都敢當評委,點評選手時只會說“像仙鶴”“像燕子”,被網友調侃“不懂裝懂”。
如今的選秀節目,早已不是“憑實力說話”。
選手要立人設,評委要造沖突,劇本比音樂更重要。金武林罵人、華晨宇“毒舌”,都是設計好的戲碼。
編劇汪海林所說:“平臺只看流量,演技和唱功根本不重要。”
德不配位的代價:劣幣驅逐良幣
德不配位的評委,傷害的不僅是選手,更是整個行業。
毛不易差點被華晨宇一句話否定,張韶涵被金武林羞辱到淚灑舞臺。
這些有才華的選手,本應得到專業指導,卻被評委的私心和偏見耽誤。
當評委的點評變成“看人下菜碟”,觀眾只會對節目失去興趣。
《中國最強音》收視高開低走,章子怡的“眼淚戰術”反而成了笑柄。
流量明星當評委,傳遞了一個危險信號:實力不重要,會炒作就行。
年輕藝人不再鉆研業務,而是絞盡腦汁立人設、買熱搜。
張凱麗批評的:“現在的小孩覺得有流量就是成功,品德和專業都是次要的。”
誰在縱容這場鬧劇?
娛樂圈評委亂象的根源并非單純的“評委不專業”,而是一場多方勢力共同推動的合謀。從資本、平臺到觀眾,每個環節都在為這場鬧劇添柴加火。
平臺與資本:流量即正義,爭議即財富
“節目招商只看導師名單,品牌方見到流量炸子雞就砸錢。” 平臺和資本是這場亂象的核心推手。
選秀節目的商業模式早已從“內容為王”轉向“流量為王”,資本邏輯下,專業評委反而被邊緣化。
2025年某音樂節目為請頂流明星,砍掉原定聲樂教授的預算,導致選手唱功集體滑坡。
粉絲經濟:無腦護主與數據造假
粉絲既是受害者,也是助推者:當評委爭議爆發時,粉絲用“哥哥真性情”“姐姐努力了”等話術洗白。
行業失范:監管滯后與標準缺失
“韓國出道五年才能當評委,我們連資格證都沒有。”國內至今無評委資質認證體系。
章子怡跨界當音樂評委、抖音網紅教京劇等現象,暴露行業標準真空。
盡管2023年廣電總局要求“導師需具備相關領域代表作”,但平臺通過“飛行導師”“特邀觀察員”等名義規避審查。
藝人浮躁:賺快錢心態侵蝕專業精神,“三個月集訓就能出道,誰還愿意練十年基本功?”
縱容這場鬧劇的不僅是某一方,而是整個娛樂工業的畸形生態。
要打破僵局,需從評委資格認證、資本導向糾偏、觀眾審美教育三管齊下。
正如網友諷刺:“若連評委席都成鍍金臺,娛樂圈還剩多少真東西?”唯有讓專業回歸本位,才能終結這場“小丑殿堂”的荒誕劇。
破局之路:回歸專業,拒絕“跳梁小丑”
要終結這場鬧劇,光靠網友罵幾句遠遠不夠。
音樂節目就該請李宗盛、那英這樣的實力派,演技節目需要張頌文、郝蕾這樣的戲骨。
《中國好聲音》,劉歡、庾澄慶的點評既專業又中肯,這才是評委該有的樣子。
平臺和廣告主要清醒一點:靠炒作撐起的節目,紅不過三個月。
愛奇藝《樂隊的夏天》能成功,就是因為尊重音樂本身,而不是搞噱頭。
如果觀眾不再為“評委互撕”的爛戲買單,資本自然會被迫改變。
《演員的誕生》后期口碑下滑,就是因為觀眾厭煩了章子怡的“我哭故我在”。
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嚴控演出經紀人員資格,考試科目增加《思想政治與法律基礎》,就是要從源頭篩掉不專業的人。
娛樂圈不需要“小丑殿堂”
評委席上的魔幻現實,不過是娛樂圈亂象的冰山一角。
當資本把專業變成生意,把藝術變成套路,受害的是所有認真做事的人。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
如果連評委席都淪為流量明星的鍍金臺,娛樂圈還能剩下多少真東西?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