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前言
為了取得關稅戰的勝利,特朗普用盡了計策,不但美國親自上場,還脅迫75個國家一起孤立中國。
讓特朗普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和中國“激戰”的時刻,自己曾經的“小弟”卻公然和他唱起了反調——
不僅沒有拒絕中國的商品,還和中國的生意越做越大。
這個曾經的“小弟”到底是誰,他又為什么背叛特朗普呢?
意想不到的“背叛”
在4月2日特朗普掏出關稅大棒之后,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迎來如此的結局:盡管對中國的關稅數字越壘越高,卻始終等不到來自中國求饒的電話。
在覺得無法威脅到中國之后,特朗普又想出一個新“計策”,那就是讓75個在關稅問題上和美國達成了“共識”的國家一起和美國孤立中國,拒絕中國的一切商品。
讓特朗普沒有想到的是,正當自己為了獲勝辛苦籌謀時,南美大陸卻傳來了一聲清脆的"耳光"。
阿根廷總統的米萊,他曾是特朗普的既定支持者,更是一度被美國保守派捧為"MAGA宇宙巨星"的領導人,誰也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會“背叛”自己的偶像。
當特朗普剛喊出"全球圍堵中國制造"時,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超市貨架上早已擺滿了中國智能手機,港口更是堆積著成山的中國電子產品。
更令人咋舌的是,阿根廷總統米萊還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與中國續簽了價值350億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
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什么讓這位特朗普的狂熱模仿者,在關稅政策上演出驚天反轉?
轉變的原因
當特朗普的"關稅戰"劇本上演到高潮段落時,美國也從單挑中國發展到了脅迫75國組建"對華封鎖聯盟",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白宮使出的招數愈發凌厲。
在特朗普的想象中,此刻應出現盟友齊聲附和的場景。
然而大西洋彼岸傳來的消息卻讓劇本嚴重"跑偏"——當美國商務部忙著羅列制裁清單時,阿根廷政府突然宣布取消對中國電子產品進口安全認證,解禁輪胎、水泥等商品的進口限制。
短短兩個月間,中國商品在阿根廷進口額翻倍,超市貨架上"中國制造"的價格牌比本土產品便宜近半,這記來自"自家兄弟"的悶棍,打得華盛頓措手不及。
米萊的"反水"絕非臨時起意,這位以"全盤西化"著稱的總統,競選期間曾揚言要與中國"斷絕關系",甚至拋出"中國刺客論"驚悚言論。
但坐上總統寶座后,他的對華政策卻發生180度的大轉彎。
先是頂著美國壓力續簽中阿本幣互換協議,接著大刀闊斧拆除貿易壁壘——取消18項進口審批手續,廢除電子產品強制認證制度,將進口商品通關時間壓縮70%。
這些政策組合拳的直接效果立竿見影:在2025年前兩個月,阿根廷從中國進口額同比暴漲110%,中國手機市占率從15%飆升至42%。
這場政策急轉彎背后,是冰冷的現實經濟數據在"敲打"理想主義,當阿根廷的外匯儲備已跌破200億美元的警戒線時,它與美國的關系就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可是美國開出的"關稅豁免"支票,卻要求阿根廷企業必須使用20%以上美國零部件,如此苛刻的條件讓阿根廷的制造業陷入到了困境中。
米萊的幕僚算了一筆賬:若按此標準改造生產線,制造業成本將飆升35%,而阿根廷工業體系與中國供應鏈的融合度高達78%,只要選擇中國,那么所有的難題都將不復存在。
與其說這是選擇題,不如說是生存判斷題——要么擁抱中國制造維系經濟運轉,要么跟隨美國指揮棒墜入深淵。
耐人尋味的是,當阿根廷超市開始售賣3美元的中國T恤時,美國農民正看著滯銷的大豆發愁。
今年前四個月,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同比暴跌37%,美國大豆的在華份額被巴西、阿根廷瓜分近半。
更戲劇性的場景出現在半導體領域:美國設備巨頭因中國反制關稅損失30%訂單,中芯國際的14nm芯片良品率卻已追平臺積電。
這種"制裁者反被制裁"的荒誕劇,在汽車、能源、科技等領域同步上演——特斯拉上海工廠貢獻全球60%產量,波音飛機被中國拒收,卡塔爾LNG取代美國成為華北供暖主力。
眾多的響應
米萊的"叛逆"絕非孤立事件,巴西總統盧拉公開宣稱"中國是21世紀最確定性的增長極",智利將56%的銅礦出口鎖定中國市場,墨西哥拒絕加入美國"芯片聯盟"。
這些國家用腳投票的選擇,揭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在砸向中國前,先擊碎了美國自己的商業信譽。
當華盛頓還在用"政治正確"綁架經貿關系時,中國企業已用性價比和服務網絡編織出覆蓋148國的供應鏈。
從東南亞橡膠園到非洲礦山,從拉美農場到中東油井,"中國制造"的毛細血管正在重塑全球經濟血液循環。
阿根廷的戲劇性轉變藏著兩組關鍵數據,其一是中阿本幣互換協議:價值350億人民幣的"金融穩定器",讓阿根廷央行外債償付壓力驟減48億美元。
其二是制造業成本賬:采用中國零部件的阿根廷工廠,生產成本比使用歐美配件低42%,交貨周期縮短了25天。
這些冰冷數字面前,任何意識形態說教都顯得蒼白無力,就連最頑固的阿根廷保護主義者都不得不承認:與中國制造業正面交鋒"等同于自殺",本土企業存活之道唯有融入中國供應鏈。
這場跨越大西洋的"關稅戰爭"正在改寫21世紀經濟規則,特朗普設想的"全球圍堵"非但沒能孤立中國,反而加速了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RCEP框架下中日韓貿易額激增23%,中歐班列年開行量突破2萬列,130個國家將中國列為最大貿易伙伴。
當美國還在用20世紀的地緣政治思維劃分陣營時,中國企業已用5G基站、新能源車、光伏組件搭建起新世紀的商業秩序。
阿根廷的"反水"不過是冰山一角——在泰國汽車裝配線、沙特光伏電站、匈牙利電池工廠,拒絕選邊站隊的國家正在結成"沉默的大多數"。
歷史總是充滿了黑色幽默,四年前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時,絕不會想到自己的"MAGA門徒"會成為第一個"叛將"。
阿根廷超市里掃碼支付的中國手機、港口堆積的比亞迪電動車、央行金庫里的人民幣儲備,共同構成對舊秩序的無聲嘲諷。
當華盛頓的政客還在幻想用關稅筑墻時,中國制造已化身"特洛伊木馬",通過最意想不到的缺口撬動全球經濟版圖。
這場看似關于關稅的博弈,實則是市場規律對霸權思維的終極審判——畢竟在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時代,任何違背經濟規律的政治表演,終將被現實碾得粉碎。
米萊在貿易政策上和特朗普唱反調,阿根廷業界: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頂住美國施壓,阿根廷與中國續簽貨幣互換協議-上游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