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局勢復雜多變,全球發展陷入多重困局。美國近期反復無常的“關稅訛詐”印證了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已經成為變亂交織世界的常態。與此同時,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暴露出明顯缺陷,難以適應多極化世界的需求,治理赤字與信任危機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亞洲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與文明交融的匯聚地,其發展經驗與治理智慧展現出獨特的時代價值。
亞洲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基于地域交流、思想交融以及歷史傳承,孕育出豐厚的文化智慧。以“和合共生”“多元包容”“和平發展”為精神根基,亞洲文明的價值意蘊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不斷深化。習近平主席指出,經濟全球化這片大海讓各國都受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封閉的孤島。小船孤篷經不起驚濤駭浪,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搞貿易戰破壞國際貿易體系,沖擊全球經濟穩定,損害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利益。作為全球南方重要力量,中國和周邊國家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抵御陣營對抗暗流,共同反對單邊主義,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亞洲價值觀回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守護好亞洲家園的美好發展前景。
亞洲文明的深厚積淀與智慧傳承,為當今世界提供了獨特治理智慧與實踐方案。基于多元包容的傳統理念,亞洲國家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構建起從次區域到跨區域的多層次合作機制,形成“小多邊”與“大多邊”互補的立體網絡。這些文明基因既植根于大陸地理生態與生產實踐,又在全球化進程中展現出跨時空的魅力,為人類破解現代性困境貢獻了東方哲思。具體而言,東盟等亞洲合作機制,強調協商一致與漸進合作,避免強制性約束,為破解全球治理僵局提供了靈活務實的可行方案;亞投行、市場進入服務及清邁倡議等以發展優先為導向的合作機制,通過聚焦基礎設施建設與金融安全網絡,不僅凸顯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更有效彌補了全球發展赤字與危機應對體系的不足;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跨文化交流機制,以“和而不同”的亞洲智慧為內核,通過構建多元文明平等對話平臺,為化解全球治理中的文化沖突提供了參考借鑒。
在大國關系和地區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亞洲智慧為應對全球困局提供了新思路。從鄭和下西洋的“和平互惠”到“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亞洲始終以文明為紐帶,將文明差異轉化為合作動力。事實上,亞洲國家所達成的價值共識,既承載著歷史傳承,更觀照著現實需求。從《區域全面經濟關系協定》的制度創新到南海行為準則的突破進展,從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的技術倫理到文明對話機制的世界意義,亞洲智慧早已超越地域局限,成為解決人類共同挑戰的東方方案。
當今世界正處于文明演進的關鍵轉折點。關稅博弈、技術革命、地緣沖突等全球性挑戰,不僅考驗著人類的治理智慧,更在叩問文明發展的根本方向。在此背景下,亞洲文明所蘊含的豐富智慧與哲學理念,正展現出超越地域局限的世界歷史意義。它不僅為解決具體問題提供了創新思路,更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形態。其核心要義在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必須建立在承認差異、包容多元的文明觀基礎之上。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深入發掘亞洲各文明間的精神共鳴與價值共識,激活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基因庫,在此基礎上加強亞洲區域合作與全球治理體系的良性互動,實現制度層面的互構共生。更為重要的是,要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雙向賦能與互構共生,讓“各美其美”的亞洲敘事升華為“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篇章。唯有通過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喚醒人類的整體性自覺,才能突破現代性困境,促進人類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綻放多元光彩。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中心副主任)
原標題:《用亞洲智慧破解全球發展困局》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暢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王瀚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