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寧德時代首屆超級科技日以“鈉新電池+驍遙雙核+神行超充”的組合拳正式宣告新能源行業從“單一技術路線”邁向“多核架構”的新紀元。三款動力電池與一款重卡蓄電池的發布,不僅是性能參數的迭代,更是能源供給邏輯的顛覆。
作為全球首款大規模量產的鈉離子電池,寧德時代鈉新電池以175Wh/kg能量密度、-40℃至70℃全溫域適配、1萬次循環壽命,徹底改寫鈉離子電池“低溫衰減、能量密度低”的行業認知。其核心突破在于原子級材料創新:通過復合抗凍電解液與納米級電極結構設計,實現極寒環境下的性能躍升——零下40℃時仍保持90%可用電量,10%低電量下整車動力無衰減,讓“極寒如常溫”成為現實。
乘用車領域鈉新動力電池支持5C峰值充電、500公里續航,憑借材料本征安全(無鈷無鎳,熱失控風險降低70%),從“被動防火”升級為“本質安全”,成為A0級車型性價比首選。商用車領域,鈉新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以8年壽命、61%成本降幅(較鉛酸電池)、全電量深度放電(鉛酸電池僅支持30%),推動商用車進入“車電同壽”時代。其“零下40℃一鍵啟動”“久置一年仍可啟動”的特性,徹底解決傳統蓄電池冬季失效痛點,預計2025年將替代60%重卡啟動電池市場。
驍遙雙核電池首創“電電增程”技術,通過高壓、低壓、結構、熱管理、安全防護五大雙核冗余設計,構建兩個獨立且協同的能量區,鈉電池(低溫90%電量保持率)+磷酸鐵鋰自生成負極,主打北方市場,-40℃續航較單一鐵鋰提升35%,冬季續航焦慮徹底終結;鐵-鐵雙核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12C超充)+鐵鋰自生成負極,在B級車型實現1000公里續航,每公里通勤成本低至0.1元,重新定義經濟型電動車性價比天花板。
三元主電芯(12C超充,峰值功率1.3MW)+三元自生成負極(180度電量),支持1500公里續航與2.5秒級破百,重塑高端電動車性能邊界。針對智能駕駛對電力系統的高可靠性需求,驍遙雙核通過雙回路供電設計,實現“單區故障不影響續航,雙區協同優化能耗”。在極端場景(如熱失控、高壓失效)下,雙核架構可切換至應急供電模式,保障智駕系統至少30分鐘持續運行,安全性較傳統方案提升5倍。
作為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續航與12C超充的磷酸鐵鋰電池,其峰值充電功率達1.3MW,實現“1秒充2.5公里”——零下10℃環境下,15分鐘從5%充至80%(較行業平均水平快100%),徹底消除低溫超充衰減痛點。更突破性的是,其在20%低電量時仍能輸出600kW功率,虧電狀態下百公里加速≤4秒,打破“電量越低動力越弱”的行業共識。
隨著寧德時代鈉電池產線在福建、德國同步投產(2025年乘用車電池量產),硬碳負極、鋁基集流體等配套環節加速成熟。預計2027年全球鈉電池裝機量將突破150GWh,帶動儲能、兩輪車、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去鋰化”進程,鋰資源價格波動對產業的沖擊將大幅削弱。
寧德時代的“多核革命”,表面是電池技術的跨代突破,深層是產業思維的根本轉向——從“技術推動市場”到“市場定義技術”,從“單一化學體系打天下”到“多核協同滿足全需求”。當鈉新電池在北極圈暢行無阻,當驍遙雙核為自動駕駛筑牢電力防線,當神行超充讓補能比加油更便捷,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電池性能的躍遷,更是人類對“能量自由”的終極求索。
這場革命的終極意義,在于證明:真正的技術創新,從來不是參數的堆砌,而是對“人”的需求的深度洞察。寧德時代用“多核”架構,為新能源行業書寫了新的注腳——不是“更好的電池”,而是“更懂你的能源伙伴”。在這個“用戶即中心”的時代,這或許才是技術突破的終極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