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狠話”一出,瞬間引爆輿論,其竟宣稱:一旦臺海爆發戰事,臺軍將把解放軍航母列為首要打擊目標。這樣的放言既彰顯了臺灣方面的心理戰試探,也折射出臺海局勢的敏感與緊張。
最近,臺灣某媒體撰文稱,如果真要開火,臺軍首要目標就是擊沉解放軍航母。此言一出,立即在網絡引發熱議,國際社會也紛紛側目。
回望臺海局勢:兩岸分治由來已久。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后,國民黨撤退臺灣,雙方從此隔海對峙。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派遣第七艦隊入駐臺灣海峽,目的在于阻遏沖突蔓延南下歷史事務局。自此以來,臺海就成了大國博弈的焦點。
近年來,臺灣領導人賴清德上臺后,更加依賴美日等外援路線。美國則通過《臺灣政策法案》持續對臺軍售,并在島內駐軍或過境軍艦以示支持。與此同時,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大規模演訓越來越常態化,演練科目從環島警巡到“聯合封控”,實戰化程度不斷升級。
那么,臺軍究竟有哪些“航母克星”武器?首先必須提到的,是臺灣自主研發的“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其三型(HF-3)為超音速反艦導彈,采用雙固體助推+液體沖壓發動機組合,巡航速度可達2.5~3馬赫,射程約150公里國防更新。此外,其二型(HF-2)Block 2的最大射程也已有250公里之多,飛行速度可達1,041公里/小時。
除自研導彈外,臺軍還裝備了美制“魚叉”(Harpoon)反艦導彈,Block II版本射程約125公里,精度可靠,對航母編隊形成有效威懾。
潛艇方面,臺灣現役潛艇共4艘,其中2艘為荷蘭造Zwaardvis衍生的“劍龍級”,另有2艘為美制GUPPY II改良艇,均配備魚雷及Harpoon導彈發射能力。隱蔽性強的潛艇若能接近航母護航編隊,發射魚雷或導彈,確實給對手帶來不小麻煩。
空中打擊力量也不可小覷。臺空軍現役約150架F-16A/B型戰機,已完成“鳳凰和平”升級,并計劃再購66架F-16C/D Block 70/72以強化空中作戰能力;法國制造的幻象2000-5戰機則曾在1997年采購60架,現仍有約54架保持戰備t。配合掛載反艦導彈,它們可對海上目標實施遠程精準打擊。
海監與反潛方面,臺灣還有12架P-3C“海神”反潛巡邏機,負責海域偵察并指引導彈或潛艇行動。
面對臺軍的這些威懾武器,解放軍航母實力如何?截至目前,解放軍已擁有遼寧艦、山東艦和正在試航的福建艦三艘航母,其中遼寧艦自2012年9月25日服役,排水量約60,900噸,能搭載約40架艦載機;山東艦于2019年12月17日入列,是首艘國產航母;最新的福建艦則于2024年5月1日開始首次海試,標志著中國航母進入彈射時代。
航母并非單打獨斗,而是航母打擊群形式出現,通常由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和潛艇等多種兵力構成,形成全方位防御與打擊網絡。加之艦載機和艦防武器的多重層級防御,要突破護航層層攔截直擊航母本體,談何容易?
不僅如此,中國潛艇部隊規模也不容小覷,據最新研究報告,解放軍潛艇數量已達約70艘,涵蓋常規與核動力艇,持續構成對周邊水域的壓制。整體來看,臺灣要想在短時間內將航母擊沉,必須面對多層防空反潛網與水面護航群的嚴密防御,難度系數不容低估。
國際社會對此也保持高度關注。美國雖言辭強硬,但真正出兵介入的可能性并不大;日本、韓國在區域安全中各有考量,多采取監視或支持態度;歐洲及聯合國則一再呼吁和平對話,共同維護臺海與大洋航運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臺軍若因過度自信貿然沖撞,后果不僅會給解放軍帶來所謂“丟一艘不算大問題”,也可能導致臺灣海上通道受阻,經濟與民生瞬間陷入癱瘓。
綜合來看,臺灣媒體的“首擊航母”言論,更多屬于心理戰與輿論造勢,用以鼓舞士氣、牽制對手,并試圖在國際上博取同情與支持。真要交火,擊沉航母并非一蹴而就,臺海雙方都深知戰爭將是“雙輸”的慘烈結局。
我們要明白,兩岸同胞本是一家人,和平統一才是正道。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言行,都將受到人民的唾棄。臺媒的這種荒謬言論,不僅是對現實的無知,更是對和平的褻瀆。
希望臺媒能夠清醒認識到,維護兩岸和平穩定,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才是真正符合臺灣民眾利益的選擇。而那些妄圖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的想法,只會讓臺灣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