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特斯拉跌慘了!2025 年一季度,它的凈利潤同比暴跌71%,只有4.09億美元!馬斯克估計也急了,他說,5 月要“大幅減少”為特朗普政府打工,回歸公司運營。
但問題來了——這位每天忙著發推特、管火箭、當美國‘編外官’的硅谷鋼鐵俠,真能救回跌跌不休的特斯拉嗎?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特斯拉現在面臨的危機:
1. 交付量暴跌:老車賣不動,新車沒跟上
最直觀的數據:今年 Q1 特斯拉全球只賣出 33.67 萬輛車,同比暴跌 13%,創下 2022 年疫情停產以來最大跌幅!為啥?
首先是全球四大工廠集體“罷工”—— 美國加州、德國柏林工廠為了升級 Model Y 生產線,整整停產 20 天,直接少造 10 萬輛車;
更要命的是,Model 3 和 Model Y 這兩款老網紅車賣了6年沒換過新衣服,隔壁比亞迪海豹、蔚來ET5今年都甩出‘續航超 1000km + 終身質保’的王炸,特斯拉總不換血,消費者還能愛多久?
2. 馬斯克當官代價:被抵制特斯拉損失慘重
馬斯克算是栽了!去年他接下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活,干三個月就讓特斯拉損失慘重,結果加州市場份額直接暴跌11.6%,12%的美國消費者明確說‘因為馬斯克摻和政治,再也不買特斯拉。
更慘的是股價,今年以來跌了 37%,投資者心里明鏡似的:你一個車企老板,天天往白宮跑,誰知道是搞政策還是搞內斗?
3. 還有個隱形炸彈 —— 關稅!
美國現在嚷嚷著‘電動車必須用北美產電池,但特斯拉美國工廠20%的電池直接從中國進口,30%靠墨西哥的中資工廠中轉。要是政策落地,每輛Model Y得額外交3000美元關稅!所以,就連馬斯克都說:“利潤率這么低,關稅就是要命。”
而這些危機,都是特斯拉利潤暴跌的因素,馬斯克應對的策略,目前可能會有這些:
1. 從5月起,馬斯克每周只花1天“打卡”政府工作
說白了就是“掛職留薪,主業優先”。最直接的改變是上海工廠 —— 之前因為他沒空簽字,Model Y 改款拖了半年,現在新車型 6 月就能量產,還加了中國消費者最愛的后排座椅加熱,能不能挽回更多中國用戶?
2. 重啟4680 電池 + 鋰礦自給自足
為了壓縮成本,馬斯克一方面重啟難產3年的4680電池,號稱能量密度提升 54%,成本降低 54%;
另外,今年 Q3 得州鋰礦廠投產后,電池原材料自給率能從 30% 提到 70%,但得州精煉廠是否經濟劃算,是否擁有完整的配套電池生產供應鏈,可能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3. 應對關稅的手法
馬斯克多次在白宮求著政府給“關鍵礦物豁免清單”,但另一方面,他私下里早把中國產的 Model Y 直接出口到加拿大,繞過“北美原產地規則”;
同時墨西哥新工廠加速建設,寧德時代、比亞迪電池廠跟著搬過去,玩了一手“離岸組裝避關稅”。但這招有個隱患 —— 美國要是較真‘電池必須 100% 北美產’,特斯拉至少得再砸 200 億建廠,但賭輸了可就真沒退路了。
4. 其他方面的破局
特斯拉的廉價新車型,仍將按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Cybercab 無人駕駛出租車 6 月在奧斯汀試點,2026年投入大規模生產;還有Optimus機器人也在試產中,同樣是2026年量產。
如果計劃順利,會成為特斯拉新的業務和營收增量,但誰能確定這不是馬斯克畫餅呢?畢竟這些都是他們說的預計計劃。
這么來看的話,特斯拉是否像極了考試考砸后臨時抱佛腳的尖子生?緊急狀態下:馬斯克準備斷了政府的念想,并緊急押寶技術突破,還玩起政策擦邊球。
但留給馬斯克的時間不多了 —— 比亞迪Q1全球賣了100萬輛,其他新勢力也都在躍躍欲試,搶占特斯拉市場。所以,你覺得馬斯克這次“棄政從商”后,真能救回特斯拉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