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源東鄉、曹宅鎮、澧浦鎮、嶺下鎮等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布。
源東鄉規劃中明確: 構建“一心、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總體格局。三區中的一區為 水庫涵養區,以洞源水庫開發形成的水庫涵養區。
上圖中藍色區域為水域,應該就是規劃中的洞源水庫擴建。面積很大。
曹宅鎮的規劃明確: 全面提升串聯曹宅及金義新區各城鎮組團的快速交通環線,西延曹塘澧公路,新建聯系臨金高速曹宅互通。落實貨運北線和527國道線位,與曹塘澧公路、金義快速路形成4條“井”型公路框架,在相交處規劃轉換立交,加強與金華市區以及義烏、蘭溪之間的直接聯系,強化曹宅對外交通銜接,提高片區之間聯系時效性,增強整體集聚輻射能力。
鎮域落實上位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區域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實貨運北線、朝皇路、明麗街、白雅線等道路建設項目;有序推進曹宅鎮中學遷建、曹宅中心衛生院遷建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鎮區南側新增并優化城鎮居住用地布局。加大鎮域存量建設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盤活閑置的村莊用地資源,保障鄉村振興項目落地。
上圖中,已經標注了527國道
澧浦鎮規劃明確:規劃新增杭金麗溫福高鐵。規劃改擴建現狀金義東公路,納入城市快速路體系。規劃改擴建315省道(曹塘澧公路),規劃廣順街南延至澧浦鎮與金義南線、甬金衢上高速公路聯通線。
嶺下鎮規劃明確:對外交通規劃方面,銜接落實鐵路保護范圍,包括保留現狀金溫鐵路(高速鐵路)、金溫貨線,規劃新增滬昆鐵路外繞線;銜接落實高速公路保護范圍,包括改擴建現狀長深高速(金麗溫高速),規劃新增甬金衢上高速;設置嶺下朱互通于嶺下鎮;銜接落實國道、快速路。保留現狀快速路330國道—溫壽線、規劃新增國道330國道外遷線。
城鎮道路體系規劃方面,整體形成“一橫三縱”的城鎮道路格局。“一橫”即松溪路;“兩縱”即曹塘澧公路連接線、釜陽街、三釜街。
源東鄉
《金華市金義新區(金東區)源東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金華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6號)批準,現將主要內容予以公布。
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包括源東鄉域和集鎮區兩個層次。鄉域規劃范圍為源東鄉行政轄區內的陸域空間,總面積46.80平方千米。集鎮區范圍包括鄉政府駐地的建成區,涉及山下施村,面積36.02公頃。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標定位與空間策略
1.總體定位
全面貫徹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源東鄉特征特色,確定源東鄉發展定位為:“光南故里,桃源小鎮”; 依托優美的自然山水,以生態旅游、特色農業為主導,打造集文、教、農、養、居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地,特色農業發展新高地,金華全域生態旅游目的地。
2.規劃目標
至2025 年,源東鄉聚力創建省級特色農業產業平臺,堅持”農業+旅游”發展戰略,打響桃產業品牌,初步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科技成果轉化;發揮生態、名人、古村落以及農旅融合等方面獨特優勢,將光南文化與農產品、旅游場所結合,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文化游,打造金義新后花園及浙中鄉村旅游目的地;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升優質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落實各類市政設施、安全防災設施等建設,提高鄉鎮整體服務水平,使源東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總體形成具有新區辨識度的共同富裕山區樣板。 至2035年,農文旅深度融合,服務配套進一步提升,全面建成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及全域旅游大景區;城鎮空間集約高效,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宜居宜業宜游的浙江省級特色農文旅強鎮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到2050年,全面形成更高品質、更宜居宜游、更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高水平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新時代美麗山水小鎮。
3.國土空間控制線
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和劃定的“三條基本控制線”。
源東鄉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31公頃(769.64畝),零散分布于鄉域中部。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32.20公頃(483.00畝),零散分布于鄉域中部。
生態保護紅線:源東鄉無生態保護紅線。
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1.35公頃,主要位于山下施村。
落實上位規劃對于鄉村空間發展要求,充分保障鄉村地區農民建房、公共服務設施、一二三產融合產業等建設發展訴求,避讓優質耕地、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等不宜建設的區域,邊界外以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為基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
4.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優化全域農業、生態、建設空間,構建“一心、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總體格局。
一心:以源東鄉集鎮形成的城鎮綜合服務中心。
兩軸:產業共富軸,依托長躍線等主要道路形成的串聯鄉域東西方向兩側大片農業與桃花源景區等休閑旅游點形成的產業共富軸。對外發展軸,依托規劃527國道聯系蘭溪方向形成的對外發展軸。 三區:特色農業區,金東區水果花卉農業科技園主導片區,以特色水果、精品花卉苗木、“農光互補”板下種植(黃精、食用菌等)為主導產業為主。生態旅游區,依托桃花源景區、雙尖山、光南故里東葉村和長塘徐古村落形成的生態旅游精品片區。水庫涵養區,以洞源水庫開發形成的水庫涵養區。
5.鎮村體系規劃
規劃“集鎮—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體系。集鎮涉及山下施村。規劃1個中心村,12個一般村。
6.用途分區規劃
深化落實上位總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共六類一級用途分區。其中,城鎮發展區進一步細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工業發展區共五類二級用途分區;鄉村發展區細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農田整備區共四類二級用途分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細分為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共二類二級用途分區。規劃明確各類用途分區的范圍邊界、面積,實施國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規劃
1.農業空間布局
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依托鄉域中部地區農用地,集中提升中低產田糧食產能,通過完善農田水利、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打造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同時對中北部平原的林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調整和整治提升,將立地條件較好的部分宜耕后備資源開發為耕地,實現耕地集中連片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有效保障糧食安全。
2.生態空間布局
統籌山水林田草等自然資源,北部生態保育區重點保護太陽嶺千畝竹林等生態屏障;南部通過孝順溪、薌溪等Ⅲ類水質河道治理,建設生態緩沖帶。沿塘源線、源鞋線打造兩條生態景觀帶,串聯沿線景區村落,形成"春賞花、夏采果、秋觀葉、冬養生"的全季生態景觀體系。通過"河長制"長效管護,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
3.建設空間布局
鄉域落實上位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區域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實527國道等道路建設項目;有序推進仙佛詩歌共富帶建設項目,加大鄉域存量建設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盤活閑置的村莊用地資源,保障鄉村振興項目落地。
四、支撐體系與安全保障
1.綜合交通規劃
規劃落實鄉域“一橫三縱”的對外交通格局,其中“一橫”為塘源線東段接橫一路,“三縱”分別為新增527國道、塘源線和源鞋線。
鎮區范圍內規劃形成“兩橫四縱、內外聯通” 的城鎮道路格局。
兩橫:以華峰路、塘源線東段連接橫一路為源東鄉集鎮區“兩橫”交通骨架。
四縱:以府前街西段、環西街、環東街和塘源線南段,作為“四縱”交通骨架。
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在源東鄉構建“鎮區—村/組”兩級生活圈層級。
規劃1個集鎮鎮區生活圈。以集鎮區為服務節點,以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等為主要職能,配置衛生院、育兒園、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使得居民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
結合鎮村體系布局與單元劃分,構建村/組生活圈,重點配置一老一小等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文化禮堂、室外健身、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基礎便民生活服務設施。
3.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落實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水利規劃等專項內容。
4.國土空間安全與防災減災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設防洪排澇、水源安全保障體系,完善農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礎設施,推動能源供應低碳轉型,積極構建低碳化能源體系。加強綜合防災規劃體系建設,明確防洪排澇、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災設施標準與措施。
五、歷史文化保護與景觀風貌塑造
落實上位規劃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規劃期限內逐批公布的文保單位、文物保護點等。
立足源東鄉“山、水、村、田”的鄉鎮空間風貌底色,構建“群山攬湖,沃田為底;一心聚力、一帶引領;組團布局,有機縫合;試點引爆,觸媒激活”的風貌提升策略。 六、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1.詳細規劃傳導
強化規劃傳導機制。嚴格落實《金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確定的各類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規劃用途分區、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內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標+控制線+名錄”五位一體的方式傳導。落實本規劃確定的各類約束性指標管理和空間控制線邊界管控,全鎮共劃分5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其中1個城鎮單元,4個鄉村單元。
2.規劃實施保障
依據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維護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性、約束性、權威性。
明確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在城鎮開發邊界外、未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范圍內開展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或者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可制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作為規劃許可依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應在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編制,應進一步細化落實控制線傳導、約束指標、分區準入規劃、用地布局引導、規劃建設要求等方面內容。
完善規劃監督機制。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多途徑落實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全社會參與規劃編制、實施與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曹宅鎮
《金華市金義新區(金東區)曹宅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金華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6號)批準,現將主要內容予以公布。
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包括曹宅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規劃范圍為曹宅鎮行政轄區內的陸域空間,總面積90.62平方千米,其中,東京村、橋西村、上莊山村、西京村、燕棲村和新明路村為金東區托管,面積7.84平方千米。鎮區范圍包括建制鎮政府駐地的建成區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集中分布區,面積5.69平方千米。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標定位與空間策略
1.總體定位
全面貫徹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曹宅鎮特色,確定曹宅鎮功能定位為禪韻康養目的地、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盆景藝術之鄉、金義新區科創承載地,總體定位為:盆景之鄉,禪韻古鎮。
2.規劃目標
至2025年,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持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水平明顯提升,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現代化品質城鎮基本建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至2035年,全域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城鎮空間集約高效,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宜居宜業宜游的浙江省級特色文旅強鎮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展望至2050年,建成富足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全面建立。形成高品質、城鄉融合、宜居共享的國土空間,建設人民滿意的宜居城鎮。
3. 國土空間控制線
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和劃定的“三條基本控制線”。
曹宅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48.50公頃(12727.50畝),廣泛分布于鎮域東南部各行政村。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754.20公頃(11313.00畝),主要分布于鎮域東南部地勢平坦區域。
生態保護紅線范圍660.62公頃,包括金東區大佛寺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和金東區雙龍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鎮域西北部。
城鎮開發邊界面積849.59公頃,主要分布于曹宅集鎮區塊和金東區托管區塊,千人安村、巖后村、東前路村有零星分布。
落實上位規劃對于鄉村空間發展要求,充分保障鄉村地區農民建房、公共服務設施、一二三產融合產業等建設發展訴求,避讓優質耕地、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等不宜建設的區域,邊界外以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為基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
4.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規劃構建“一山一湖(依山攬湖)、二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山為金華山,背靠金華山,依托大佛寺、金蘭古道等特色旅游資源,打造金義新區文化旅游后花園。
一湖指金漪湖,南攬金漪湖,依托金漪湖科創智造平臺建設,承接科創產業外溢。
兩軸為城鎮更新發展軸和產業協同發展軸。
城鎮更新發展軸,依托金匯路,形成產業、風貌有機更新。產業協同發展軸,依托曹塘澧公路,聯動金漪湖、盆景園、大佛寺等產業,形成全域產業大聯動。
四區:指生態康養區、農旅休閑區、科創融合區、城鎮聯動區。
5.鎮村體系規劃
充分銜接市區總體規劃,依據曹宅鎮發展基礎與發展機遇,引導形成“2+5+38”鎮村體系。2是城鎮層級共規劃2個中心組團,包括曹宅村鎮區中心組團和蓮塘潘村城鎮副中心組團。5是5個中心村,包括蓮塘潘村,上目宋村,小黃村村,花廳村,滕家嶺村,38是38個一般村。
6.用途分區規劃
深化落實上位總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共六類一級用途分區。其中,城鎮發展區進一步細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工業發展區共五類二級用途分區;鄉村發展區細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農田整備區共四類二級用途分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細分為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共二類二級用途分區。規劃明確各類用途分區的范圍邊界、面積,實施國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規劃
1.農業空間布局
打造特色農業強鎮,以優勢產業為基礎,按照“農業園區景區化、景村一體化、旅游全域化”的要求,高水平推進特色農業強鎮建設,加快發展休閑、創意農業,實現“三生”有機融合和“三農”統籌發展。以培育打造“盆景之鄉”為目標,以標準化、規模化、特色化、品質化、精品化為方向,加強盆景良種引進與培育,提升現有盆景產業發展水平。曹宅鎮重點打造盆景基地,打造盆景藝術文化園和生產基地。
2.生態空間布局
銜接造林綠化空間劃定成果,重點在鎮域北部規劃新增造林地塊,確保規劃期間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銜接落實省級以上公益林。傳導落實省級公益林面積1384.87公頃。按照《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浙江省公益林管理辦法》進行管控。銜接落實水域控制線,包括“薌溪”縣級以上河道、東垅水庫、麻圳水庫等18個小(二)型及以上水庫,鎮區西坦溪、東坦溪等重要景觀河道,嚴控水域控制線范圍周邊新增建設用地類型和建筑后退距離。
3.建設空間布局
鎮域落實上位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區域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實貨運北線、朝皇路、明麗街、白雅線等道路建設項目;有序推進曹宅鎮中學遷建、曹宅中心衛生院遷建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鎮區南側新增并優化城鎮居住用地布局。加大鎮域存量建設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盤活閑置的村莊用地資源,保障鄉村振興項目落地。
四、支撐體系與安全保障
1.綜合交通規劃
銜接上位規劃“一橫一縱”高速公路網,落實臨金高速和滬昆高速線位,在曹宅鎮西側和中心城區羊尖山單元北側各規劃一個高速出入口,在“高速公路保護范圍”內,應全面排查、消除工業企業的不利影響,不宜安排新增居住、商業、工礦、倉儲等城鎮用地以及農村宅基地。全面提升串聯曹宅及金義新區各城鎮組團的快速交通環線,西延曹塘澧公路,新建聯系臨金高速曹宅互通。落實貨運北線和527國道線位,與曹塘澧公路、金義快速路形成4條“井”型公路框架,在相交處規劃轉換立交,加強與金華市區以及義烏、蘭溪之間的直接聯系,強化曹宅對外交通銜接,提高片區之間聯系時效性,增強整體集聚輻射能力。
鎮區范圍內規劃“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城鎮道路,其中主干路為金匯路、朝皇路、坦溪路、環鎮西路、鎮中路、靈源街、明麗街、白雅線。
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在曹宅鎮構建“1+N”城鄉生活圈體系。
其中“1”指曹宅鎮鎮區社區生活圈,“N”指曹宅鎮鄉村社區生活圈。以社區生活圈為基本單元,配套設置公共教育、文化活動、體育健身、社區治理與服務、行政管理、商業服務等便民服務設施。
鎮區社區生活圈:配置面向全體城鎮居民、內容豐富、規模適宜的各類服務要素,包括文體、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和商業服務等設施。
鄉村社區生活圈: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綜合考慮村莊居民交通方式,按照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滿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務要素,臨近村莊之間的服務要素需錯位配置和共享使用。
3.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落實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水利規劃等專項內容。
4.國土空間安全與防災減災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設防洪排澇、水源安全保障體系,完善農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礎設施,推動能源供應低碳轉型,積極構建低碳化能源體系。加強綜合防災規劃體系建設,明確防洪排澇、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災設施標準與措施。
五、歷史文化保護與景觀風貌塑造
落實上位規劃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規劃期限內逐批公布的文保單位、文物保護點等。
鎮域以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為本底,結合地形地貌、用地空間形態歷史文化特色,打造歷史文化名鎮風貌區、活力新鎮風貌區、魅力鄉村風貌區、田園景觀風貌區、山林景觀風貌區五大特色風貌分區。
六、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1.詳細規劃傳導
強化規劃傳導機制。嚴格落實《金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確定的各類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規劃用途分區、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內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標+控制線+名錄”五位一體的方式傳導。落實本規劃確定的各類約束性指標管理和空間控制線邊界管控,劃分全域覆蓋的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定城鎮單元1個,鄉村單元8個。
2.規劃實施保障
依據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維護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性、約束性、權威性。
明確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在城鎮開發邊界外、未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范圍內開展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或者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可制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作為規劃許可依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應在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編制,應進一步細化落實控制線傳導、約束指標、分區準入規劃、用地布局引導、規劃建設要求等方面內容。
完善規劃監督機制。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多途徑落實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全社會參與規劃編制、實施與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澧浦鎮
《金華市金義新區(金東區)澧浦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金華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6號)批準,現將主要內容予以公布。
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包括澧浦鎮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規劃鎮域范圍為澧浦鎮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97.02平方千米。鎮區范圍包括建制鎮政府駐地的建成區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集中分布區。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標定位與空間策略
1、總體定位
落實上位規劃對澧浦鎮的主體功能定位、主要職能分工要求,確定澧浦鎮為農產品主產區,是以農業觀光、文化旅游為特色的城郊生態鎮。
澧浦鎮搶抓浙中大花園和浙中生態廊道建設以及金義自貿試驗區建設關鍵機遇,打造具有澧浦特色的“生態+”的建設模式。以存量發展為導向,走出“生態引領,景鎮共融”的澧浦特色發展道路。打造中國花卉苗木之鄉,浙中旅游康養目的地。
2、規劃目標
至2025年,初步打造“生態強鎮、康養澧浦”。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以高端造型樹、庭院景觀樹為主體的林苗一體化產業示范園。激活文旅經濟,依托古建筑、山水資源、婺劇等旅游資源,融入區域文旅共富帶,著力培育新的文旅經濟增長點。做優康養特色,全力構建滿足多層次康養需求的產業中心。
至2035年,高水平建成“中國花卉苗木之鄉,浙中旅游康養目的地”。國土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成為先進智造產業集聚區和共同富裕基本單元的典型示范,實現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發展提質升級、空間形態整體提升、民生保障持續發力、鄉村地區共同富裕、人居環境全面優化。
展望至2050年,高水平建成“著名花卉苗木之鄉,浙江旅游康養目的地”。國土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成為兩山轉化示范區和共同富裕基本單元的典型示范,實現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發展提質升級、空間形態整體提升、民生保障持續發力、鄉村地區共同富裕、人居環境全面優化。
3、人口規模
至2035年,澧浦鎮常住人口規模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 化率45%。
4、國土空間控制線
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和劃定的“三條基本控制線”。
落實耕地保有量目標不低于521.70公頃(0.7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474.10公頃(0.71萬畝),城鎮開發邊界221.23公頃,澧浦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
落實上位規劃對于鄉村空間發展要求,充分保障鄉村地區農民建房、公共服務設施、一二三產融合產業等建設發展訴求,避讓優質耕地、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等不宜建設的區域,邊界外以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為基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
5、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構建“一山一園一軸一環兩片三帶”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
“一山”為積道山,以積道山為中心,規劃旅游線路,提升周邊旅游配套。
“一園”指金華花卉生態示范園,以省級花卉苗木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為契機,搶抓自貿區發展機遇,加快全球精品花卉苗木隔離檢疫場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發展。
“一軸”指金義南線發展示范軸,沿金義南線串聯了鎮區及上宅村、下宅村等重點發展區域。
“一環”指鄉村發展共富環,通過鎮域內部縣鄉道、村道等串聯各村聯動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三帶”指東陽江景觀帶、東溪景觀帶和西溪景觀帶,串聯古村落、古橋、古樹、游步道等,提升沿路沿線景觀,開發休閑景觀游和親水親子游。
“兩片”指康養健康頤養圈環和傳統古村落提升環,加快推進積道山康養中心、澧浦生態康養(原天堂庵)、宅山水庫驛站等康養項目建設,提升瑣園、鄭店、蒲塘等傳統古村落。緊扣浙中大花園和浙中生態廊道建設,打造浙中休閑旅游目的地,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澧浦鎮的生動實踐。
6、鎮村體系規劃
落實上位總規確定的村莊分級和分類體系。銜接落實上位規劃村莊分級指引,澧浦鎮定位為一般鎮,規劃澧浦鎮共計4個中心村,40個一般村。中心村包括上宅村、下宅村、長庚村、鄭店村。
銜接落實市區總規村莊分類指引,澧浦鎮行政村包括10個集聚建設類、6個特色保護類、27個整治提升類、1個城郊融合類。
7、用途分區規劃
深化落實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共六類一級用途分區。其中,城鎮發展區進一步細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共六類二級用途分區;鄉村發展區細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共四類二級用途分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細分為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礦產能源發展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共四類二級用途分區。
三、用地布局規劃
1、農業空間布局
規劃澧浦鎮構建“一心、三區”的農業空間格局。其中“一心”指以澧浦鎮區為中心的中央花卉苗木集聚區;“三區”指西部東湖畈萬畝田園整治區、北部農業田園綜合區和南部生態山水康養區。
2、生態空間布局
規劃澧浦鎮構建“一心、三點、兩區、三線”的生態安全格局。其中“一心”指花木古鎮景觀中心;“三點”指蒲塘村、瑣園村、鄭店村三村節點;“兩區”指南部積道山風景區和老墈塔風景區;“三線”指沿江詩畫風光走廊、古村文化景觀走廊、南山生態康養走廊。
3、鄉鎮建設空間布局
鎮域落實上位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區域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實甬金衢上高速公路金華城區段(金東段)、曹塘澧公路連接線工程(澧浦至嶺下)等道路建設項目;有序推進澧浦敬老院改擴建項目、環積道山綜合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大鎮域存量建設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盤活閑置的村莊用地資源,保障鄉村振興項目落地。
四、支撐體系與安全保障
1、綜合交通規劃
澧浦鎮保留現狀金麗溫高速,規劃新增甬金衢上高速公路。保留現狀金溫鐵路,規劃新增杭金麗溫福高鐵。規劃改擴建現狀金義東公路,納入城市快速路體系。規劃改擴建315省道(曹塘澧公路),規劃廣順街南延至澧浦鎮與金義南線、甬金衢上高速公路聯通線。
鎮區交通主干路。鎮區主干路共3條,保留現狀富民街、民生路,規劃新增環鎮南路。現狀保留澧興街、曹上線、前章街及和諧南路四條鎮區次干路。
2、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在澧浦鎮構建“鎮區—村/組”兩級生活圈層級。規劃1個鎮區生活圈。以鎮區為服務節點,以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等為主要職能,配置學校、衛生院、養老服務中心、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使得居民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
結合鎮村體系布局與單元劃分,構建村/組生活圈,重點配置一老一小等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文化禮堂、室外健身、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基礎便民生活服務設施。
3、市政設施規劃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落實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水利規劃等專項內容。
4、國土空間安全與防災減災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設防洪排澇、水源安全保障體系,完善農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礎設施,推動能源供應低碳轉型,積極構建低碳化能源體系。加強綜合防災規劃體系建設,明確防洪排澇、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災設施標準與措施。
五、歷史文化保護與景觀風貌塑造
落實上位規劃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規劃期限內逐批公布的文保單位、文物保護點等。
集鎮結合山水條件,塑造浙中古韻風貌特色,注重片區之間的風貌協調,強化沿主要道路界面及鎮區入口處的城鎮風貌。鄉村空間應以整體風貌協調為原則,引導塑造城郊田園體驗帶,同時預留好村莊風貌管控彈性,重點推進城郊田園體驗帶、生態農業示范區、丘陵蔬果種植區、花卉苗木特色區等的風貌建設。
六、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1、詳細規劃傳導
強化總體規劃對詳細規劃傳導管理。綜合考慮行政管理范圍、地理空間要素、用地權屬邊界和現有詳細規劃編制基礎等因素,全鎮共劃分6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其中1個城鎮單元,5個鄉村單元。落實上位總規要求,明確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的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設施等內容。
2、規劃實施保障
依據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維護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性、約束性、權威性。
明確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在城鎮開發邊界外、未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范圍內開展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或者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可制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作為規劃許可依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應在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編制,應進一步細化落實控制線傳導、約束指標、分區準入規劃、用地布局引導、規劃建設要求等方面內容。
完善規劃監督機制。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多途徑落實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全社會參與規劃編制、實施與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嶺下鎮
《金華市金義新區(金東區)嶺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金華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6號)批準,現將主要內容予以公布。
一、規劃范圍和規劃期限
規劃范圍本規劃范圍包括嶺下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
鎮域規劃范圍為嶺下鎮行政轄區內的陸域空間,總面積58.58平方千米,包括包村、釜章村、后溪村、嶺三村、嶺五村、嶺二村、嶺四村、嶺一村、橋頭村、日輝路村、三文塘村、山南頭村、摩訶村、詩后山村、石塘街村、柿樹塘村、湯村村、汪宅村、溪畔村、新亭村共20個行政村。
鎮區范圍包括建制鎮(鄉)政府駐地的建成區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集中分布區,涉及嶺一村、嶺二村、嶺三村、嶺四村、嶺五村、日輝路村、詩后山村、湯村,總面積約3.57平方千米。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標定位與空間策略
1、總體定位
落實上位規劃對嶺下鎮的主體功能定位、主要職能分工要求,確定嶺下鎮發展定位為:“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以文化旅游為特色的金義新區近郊工業鎮”。
嶺下鎮搶抓金武毗鄰區發展機遇,聚焦嶺下特色農文旅產業與江嶺高新智造區建設,高標準提升城鄉建設品質,完善公共配套服務,最終將嶺下鎮打造成為集生產研發、特色文旅、綜合服務、休閑宜居為一體的市區南部綜合交通門戶地、金東高新制造主引擎、城郊特色農文旅宜居鎮。
2、規劃目標
至2025年,基本建成農業、生態、城鄉協調一體的國土空間格局,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初步完成,鎮村生活服務日趨完善,美麗鄉村與全域景區建設逐步推進,初步實現由窗口向門戶、由多點至全面的轉化。
至2035年,以高新智造、文化旅游為引領,進一步促進三產互動融合,實現產業特色化和鏈條化發展,實現生態、農業、城鄉協調一體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展望至2050年,完善區域交通格局,完成制造業轉型,打造農文旅品牌IP,培育康養產業,將嶺下鎮打造成集交通、高新制造、文旅康養為一體的示范小鎮。
3、人口規模
至2035年,嶺下鎮常住人口2.2萬人,城鎮化率50%。
4、國土空間控制線
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和劃定的“三條基本控制線”。
落實耕地保有量目標不低于296.70公頃(0.4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55.70公頃(0.38萬畝),城鎮開發邊界241.34公頃,嶺下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本次規劃采用自然資源部2022年9月30日備案版三線。
落實上位規劃對于鄉村空間發展要求,充分保障鄉村地區農民建房、公共服務設施、一二三產融合產業等建設發展訴求,避讓優質耕地等不宜建設的區域,邊界外以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為基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
5、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銜接上位規劃要求,結合嶺下鎮實際,形成鎮域“一核、兩軸、一帶、五片區”的鎮域功能空間格局。其中,“一核”指包括鎮政府、教育、養老、文體等配套設施于一體的嶺下鎮服務核心;“兩軸”指沿釜陽街形成的城鎮發展軸及沿330國道形成的產業協同發展軸;“一帶”指沿八仙溪形成的濱水景觀帶;“五片”指嶺下城鎮生活片、江嶺高新制造區(嶺下片)、農文旅休閑片、生態涵養片、山水康養片。
6、鎮村體系規劃
落實上位規劃鎮村體系指引,確定嶺下鎮定位為重點鎮。規劃引導嶺下鎮形成“中心村—一般村”兩級鎮村體系結構,包括2個中心村和18個一般村。
落實上位規劃村莊分級分類指引,嶺下鎮村莊主要為四種類型,包括3個集聚建設類村莊,3個特色保護類村莊,6個整治提升類村莊,8個城郊融合類村莊。
7、用途分區規劃
深化落實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共六類一級用途分區。其中,城鎮發展區進一步細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共四類二級用途分區;鄉村發展區細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共四類二級用途分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細分為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礦產能源發展區,共三類二級用途分區。
三、用地布局規劃
1、農業空間布局
構建“一心、一帶、兩區、多點”的農業空間格局。其中“一心”為鵝毛塘畈千畝方項目區,作為嶺下鎮農業核心;“一帶”為八仙溪沿線特色農業發展提升帶;“兩區”指北部生態農業休閑區和南部山水苗木康養區;“多點”為傳統優勢產業毛芋種植基地和大蔥、草莓、布朗李、蜜梨、白桃等特色農業基地。
2、生態空間布局
構建“一心、一帶、兩區、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其中“一心”指嶺下鎮風情小鎮核心;“一帶”指八仙溪生態景觀廊道;“兩區”指南部生態綠心魅力區和西部秀麗山水環繞區;“多點”包括三墳塘水庫和黃塢口水庫以及坑塘水面等在內的點狀生態斑塊。
3、鄉鎮建設空間布局
構建“一軸、一帶、一核、兩區”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其中“一軸”指沿330國道形成的鎮級協同發展軸;“一帶”指沿釜陽街南北向形成的城鎮拓展帶;“一核”指嶺下鎮中心服務核;“兩區”指江嶺高新制造區(嶺下片)及嶺下宜居生活區。
四、支撐體系與安全保障
1、綜合交通規劃
對外交通規劃方面,銜接落實鐵路保護范圍,包括保留現狀金溫鐵路(高速鐵路)、金溫貨線,規劃新增滬昆鐵路外繞線;銜接落實高速公路保護范圍,包括改擴建現狀長深高速(金麗溫高速),規劃新增甬金衢上高速;設置嶺下朱互通于嶺下鎮;銜接落實國道、快速路。保留現狀快速路330國道—溫壽線、規劃新增國道330國道外遷線。
城鎮道路體系規劃方面,整體形成“一橫三縱”的城鎮道路格局。“一橫”即松溪路;“兩縱”即曹塘澧公路連接線、釜陽街、三釜街。
2、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化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統籌,構建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規劃嶺下鎮形成1個鄉集鎮層級生活圈和6個村/組級生活圈,提升鎮級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
3、市政設施規劃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落實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水利規劃等專項內容。
4、國土空間安全與防災減災
結合上位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加強綜合防災規劃體系建設,明確消防、防洪排澇、抗震、地質災害防治、人防、防疫、危險源控制等防災設施標準與措施。
五、歷史文化保護與景觀風貌塑造
落實上位規劃歷史文化保護線,發揚嶺下鎮傳統文化,需要加強保護的歷史文化資源包含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單位(點)、歷史建筑、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強化歷史資源周邊及八仙溪兩側沿江景觀風貌建設,注重主干路兩側城鎮風貌、工業建筑風貌與鄉村建筑風貌的引導。
六、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1、詳細規劃傳導
強化總體規劃對詳細規劃傳導管理。綜合考慮行政管理范圍、地理空間要素、用地權屬邊界等因素,嶺下鎮劃分全域覆蓋的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共劃定城鎮單元1個,為嶺下鎮區單元;鄉村單元2個,為嶺下西鄉村單元與嶺下東鄉村單元。落實上位總規要求,明確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的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設施等內容。
2、規劃實施保障
依據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維護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性、約束性、權威性。建立規劃定期體檢評估和修改機制,完善規劃監督機制。
明確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在城鎮開發邊界外、未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范圍內開展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或者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可制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作為規劃許可依據。“通則式”村莊規劃管理規定應在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編制,應進一步細化落實控制線傳導、約束指標、分區準入規劃、用地布局引導、規劃建設要求等方面內容。
完善規劃監督機制。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公眾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多途徑落實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全社會參與規劃編制、實施與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信息來源:金東區政府官網、金華高樓迷等綜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