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一連幾天,美國政府從上到下接連釋放欲給中美關稅對峙“降溫”的信號,“扛不下去”的意味再明顯不過。如今,美媒也開始出來放風。
當地時間4月23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獨家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削減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高額關稅,在某些情況下削減幅度超過一半,此舉旨在緩解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這種緊張關系當前已經擾亂了全球貿易和投資活動。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尚未作出最終決定,并聲稱相關討論仍存在變數,目前有多個選項正在考量中。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稱,美國對華關稅可能將降至約50%至65%這一稅率區間。有知情人士則稱,特朗普政府還在考慮采取一種所謂“分級征稅”的方案,類似于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去年年底提出的方案——對美國認為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而對涉及所謂“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則征收至少100%的關稅。這一提案建議,該關稅體系在五年內分階段實施。
報道稱,白宮副新聞秘書庫什·德賽(Kush Desai)這樣回應道:“特朗普總統已明確表示,中國需要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的決定將直接由總統作出。其他任何事情都只是純粹的猜測。”
4月23日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已表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等待接電話的特朗普 CNN資料圖
自特朗普于本月初執意拋出所謂“對等關稅”以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中美之間更是如此,而特朗普不斷升級的關稅威脅,更是導致全球股市遭遇多年來最慘烈的單周跌幅。
今年2月初,在重返白宮不到兩周后,特朗普就操弄起芬太尼問題,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了10%的關稅。自那時候開始,他一邊揮舞著“關稅大棒”持續威脅,一邊又多次單方面宣稱“很快會和中方通話”。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了一名美國企業高管上周的講述。“我們致電白宮詢問‘通話進展如何’,”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稱,白宮方面則表示,“中方沒有打來過電話。”這名高管進而說:“從一開始就顯而易見的是,本屆政府嚴重高估了關稅賦予他們對中國的制約力。”
當前,在中方連續反制下,連打關稅亂拳的特朗普及其政府,口風其實已經變了。
當地時間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他不想繼續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了,因為這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
彭博社等媒體當天報道稱,在談到美國會對中國進一步反制措施作何回應時,特朗普對記者暗示,他可能愿意降低關稅。“在某個時候,我不想讓關稅再提高了,因為到了一定程度,人們就不會購買商品了。”
特朗普接著說:“所以我可能不想讓關稅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達到現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關稅,因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們購買商品。”
同日晚些時候,特朗普又在白宮對記者說:“我認為我們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我們會和所有人達成協議的。如果我們達不成協議,那我們就定個目標,然后就這么定了,這樣也挺好。”他說,盡管有人敦促他加快談判進程,但他相信與中國達成協議還有“充足的”時間,并預計最終會取得成果。“我認為在接下來的三到四周內,或許整個談判就能完成。”
福克斯新聞網的報道則注意到,特朗普當時在回答問題時還找補稱,“中方已經多次聯系了”,他還稱,“中美接觸的頻率非常頻繁”。
而到了當地時間4月22日,美聯社報道稱,當被問到是否會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時,特朗普在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否認說:“不,我不會說‘我要對中方強硬’。我們會以非常友好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友好相待,然后我們拭目以待會發生什么。”隨后,他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又補充稱,如果未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我們只需要設定(關稅)數字就行”。
《今日美國》報道稱,盡管中美之間的正式貿易談判尚未啟動,但特朗普仍擺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這份協議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而且我認為這個(談判)過程很快會完成。”
在后續提問中,特朗普也重申了不想繼續提高對華關稅的態度。在談到高達145%的對華關稅時,他聲稱,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不會維持在當前水平,“145%的稅率非常高,但不會一直這么高。”被追問稅率將降低至何種水平時,特朗普回答稱,“它會大幅下降。但也不會降至零。”緊接著,他又重復起所謂“中國過去在零關稅貿易中占盡美國便宜”的荒謬論調。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Axios新聞網”注意到,在特朗普發表這番言論的不久之前,美國政府同一天發布的兩則涉華關稅消息,也無一不表露出政府態度的緩和。
首先是被視為關稅談判主導者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當地時間4月22日早些時候,他在一次閉門講話中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發出警告,向投資者坦言當前僵局“難以為繼”。
據美媒報道,在華盛頓由摩根大通舉辦的一場私人投資會議上,貝森特說,“在當前的關稅稅率水平下,沒有人認為目前的現狀能夠持續下去。”
表達擔憂的同時,貝森特也試圖安撫投資者。貝森特表示,他預計特朗普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在“極短時間內”將會緩和。但他也承認,目前與中國的談判尚未開啟,而且這場談判將會是一場“持久戰”。
據一名與會者透露,貝森特在講話中將當前局勢描述為“本質上的貿易禁運”,同時堅稱美國對華關稅的目的“并非是為了與中國脫鉤”。他也相信,中美這兩個經濟超級大國之間局勢緩和的前景,“應該會讓世界和市場松一口氣”。
“Axios新聞網”稱,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當天早些時候的回應,則呼應了貝森特對與中國談判的積極預期。盡管兩人都沒有表示中美談判已經開啟,但萊維特仍表示,特朗普希望人們知道,美國政府“在與中國達成潛在貿易協議方面進展順利”,并且正在為達成潛在協議“奠定基礎”。
不過,關于真正的談判進展,萊維特語焉不詳。被追問最受關注的與中方談判進展時,她更是避而不談。
當地時間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接受采訪。 視頻截圖
CNBC此前指出,雖然中方已表態“不再理會美方的關稅數字游戲”,似乎表明不會再繼續專注于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但一些跡象表明,一系列非關稅限制措施正成為對美反制選項,中方此前就擴大了稀土礦物出口管制,并將多家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和反壟斷調查對象之列,而有關波音的最新報道,則繼續讓美方“心慌意亂”。
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普遍預計稱,中方后續的非關稅政策工具仍然強勁有力。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學家徐建偉認為:“最終,只有當一個國家遭受了足夠多的自我傷害時,它才可能考慮軟化立場,真正回到談判桌。”
《金融時報》當地時間4月15日也援引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補充稱:“僅從市場反應來看,我認為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美國正面臨更大的壓力,試圖坐到談判桌前進行談判。”
希臘前財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此前告訴觀察者網,特朗普將關稅武器化,絕非簡單的美中對抗或美歐博弈。其本質是美國統治階級為維系自身權力、強化全球霸權地位而采取的主動策略。
他提醒道,“若這種策略需要以美國民眾承受重大代價為前提,他們仍會毫不猶豫地推進。因此,我要給中國朋友們的忠告是:切勿誤判形勢,認為當美國自身痛苦達到臨界點時,特朗普政府就會退縮。”他強調,只有當美國統治階級承受的代價足夠慘重時,政策才會轉向——這才是決定事態發展的終極標準。
4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時提及了“特朗普稱或將大幅降低關稅”的問題,并提到了特朗普和貝森特在當地時間4月22日各自發表的言論。
對此,郭嘉昆表示,“中方早就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對于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郭嘉昆強調,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