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古城的液態汞之謎
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古城中的羽蛇神金字塔(又名克查爾科亞特爾神廟)建于約1800至1900年前。近日一項重大發現震驚學界:考古學家在這座金字塔地下約103米長的隧道盡頭,發現了"大量"劇毒液態汞形成的"水潭"。液態汞具有鏡面般的反光特性,而中美洲文明常將水體視為連接人間與超自然世界的門戶。墨西哥考古學家塞爾吉奧·戈麥斯認為,古人可能通過汞池營造通往冥界的象征性通道。
戈麥斯和他的團隊當時認為,這很可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儀式的一部分,標志著一位不知名的中美洲國王進入冥界的旅程
二、全球罕見的汞與云母組合
迄今為止,全球僅有兩處古代建筑發現類似汞池——另一處是中國秦始皇陵。更令人費解的是,考古隊還在此發現了大量云母薄片。這種具有絕熱和絕緣性能的硅酸鹽礦物主要產自4600公里外的巴西,而液態汞需通過高溫從朱砂礦石中提取,整個過程充滿致命風險。兩種材料的遠距離運輸與加工技術至今成謎。
戈麥斯在一條被封閉了 1800 多年的隧道盡頭的室內發現了大量液態汞
三、儀式說與能源說的理論交鋒
主流學界支持宗教儀式理論。丹佛大學中美洲藝術史專家安納貝絲·海德里克指出:"云母常被制成具有預言功能的儀式鏡面,反射性材料在中美洲文化中象征通靈媒介。"部分邊緣理論則認為,汞的導電性與云母的絕緣性可能構成原始能源裝置,或與電磁場生成有關,甚至被聯想為外星科技的產物。
四、全球古文明的未解能源猜想
此類爭議并非孤例。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能量放大"假說近年來引發熱議,考古學家發現其內部結構可能具有聚焦電磁波的特性。雖然這些理論缺乏直接證據,但特奧蒂瓦坎云母層的鋪設方式(尤其在太陽金字塔內部)確實呈現類似現代電容器的分層結構。持懷疑態度的學者強調,目前僅能確認材料的異常集中,其具體用途仍需更多考古發現佐證。
五、未解之謎的文化意義
無論真相如何,這項發現揭示了中美洲文明驚人的技術能力。古人在沒有現代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成功完成朱砂冶煉、汞提純和遠程運輸,其工藝水平遠超此前認知。云母的跨大陸運輸網絡更暗示著被遺忘的古代貿易體系。正如戈麥斯團隊所言:"這些材料的選擇絕非偶然,它們必定承載著我們對中美洲世界觀尚未理解的深層象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