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當晨曦染透秦嶺的層巒疊嶂,牛背梁的山澗已泛起粼粼波光。4月17日,西安市五環(huán)中學高二年級的學子們攜書卷,背行囊,循著溪流的清音,叩響了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的大門。一場融合自然野趣、非遺匠心與古寨煙火的研學之旅,就此展開…
登高攬勝 步履丈量青峰,呼吸寫意山河
木棧道如琴鍵般蜿蜒入云,少年的腳步聲驚醒了沉睡的苔痕。山徑逶迤,溪流淙淙如銀鏈墜地,飛瀑濺玉似白練垂空。汗水浸濕衣襟,笑語卻漫過林梢,山風裹挾著松香,將“堅持”二字悄然刻進少年心間。
登頂后,天高云淡。此刻的牛背梁,不僅是地理課本上的海拔數(shù)字,更是青春攀越的勛章。
植物拓印 以草木為墨,封存秦嶺心跳
林蔭深處,非遺傳承人展開一方素布,木槌輕叩間,葉脈如經(jīng)絡般蘇醒。“拓印不是復制自然,而是讓草木的靈魂在布上重生。”導師話音未落,同學們迫不及待拾起槌柄開始體驗。
槌聲咚咚,綠汁暈染,有人將楓葉拓成蝴蝶振翅,有人借野花勾勒星圖,更有調皮男生把沾滿草汁的手掌印在同伴衣角——秦嶺的草木氣息,就這樣與少年的嬉鬧交織成詩。
終南山寨 石墻斑駁處,觸摸時光掌紋
終南山寨藏在秦嶺深處,在古代,這里曾是高人逸士隱居之所,但今天的終南山寨已經(jīng)成了旅游勝地,曾經(jīng)的山居別院,也成為了今天人們打卡取景處,雖然時光匆匆,但仍可在這里,一窺千年前的人文風貌。
夯土墻上的裂痕如老人皺紋,檐角風鈴搖晃著舊日叮嚀。向導指向寨門石臼:“百年前,這里的碾米聲能從清晨響到日暮。”學生們撫摸石磨的溝壑,俯身細看窗欞雕花,手機鏡頭對準竹簍、蓑衣、熏黑的灶臺,仿佛要將時光碎片悉數(shù)收藏。有學生輕聲感慨:“原來真正的文化傳承,是讓老物件活在人間煙火里,而不是鎖在玻璃柜中。”
暮春時節(jié),以腳步為經(jīng)緯,以匠心為筆墨,高二年級學子書寫了一卷與秦嶺對話的青春手札。研學的景色已成為記憶,留存在我們的人生記憶中,處處是風景,事事皆學問,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哪里都有美的存在。
愿這場研學之約,成為少年記憶里一枚會發(fā)芽的種子:當那一天他們立于人生高處回望,定會看見,十七歲那年的自己曾站在牛背梁上,與山河對答,同自然交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