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利器,吳楚湛盧。”相傳,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在福建松溪湛盧山鑄劍三年,煉成湛盧寶劍。后屢次易主,寶劍失傳。1984年,南平松溪成立了湛盧寶劍廠,多次探索成功復原生產寶劍。1971年出生的葉向春,初中畢業后,師從鑄劍廠第一任廠長、鑄劍大師楊宗文,開始了自己的“刀劍人生”。現在,葉向春已經是湛盧寶劍鑄造技藝南平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葉向春正在捶打寶劍
4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南平松溪,見到葉向春時,他正在火爐旁奮力捶打一把寶劍。葉向春告訴記者,把鐵條加熱到1000℃,反復折疊鍛打是一把寶劍成型的基礎。
《水經注·河水三》稱:“古之利器,吳楚湛盧。”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允常之托,帶著女兒莫邪去煉一把“無敵”之劍,歐冶子在閩北大山中辟地設爐,歷時三年,終于煉出了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五柄寶劍。其中湛盧劍無堅不摧,削鐵如泥,是歐冶子最為得意的作品。杜甫說“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李白說“空馀湛盧劍,贈爾托交親”,駱賓王說“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葉向春介紹,一把湛盧寶劍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制成。鑄劍要經過錘打、刨銼、磨光、鑲嵌、回火、淬火、裝潢等工序。淬火是制作一把寶劍的靈魂。鑄劍失敗率很高,淬火不夠就會造成造型瑕疵,韌性或者強度不夠。
▲葉向春制作的湛盧寶劍和茶刀
葉向春告訴記者,自己從初中畢業開始學鑄劍已經有33年。鑄劍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煉鋼的時候如果大氣壓不夠會發生爆炸,現在臉上和手上還有不少傷疤。捶打的時候也會被鐵片崩傷。長期使用錘子捶打,以至于大拇指的關節也壞掉,無法伸到正常的范圍。
葉向春說,鑄劍是手藝活,傳承工藝就是要經過一代代工匠不懈努力。現在劍變成了工藝品,因為動漫、網絡游戲的興起,劍也受年輕人歡迎。他曾給一家網絡公司的動漫角色鑄造過一把“定秦劍”,當時定金就付了30萬元,鑄劍花了一個月時間。
葉向春還說,松溪縣是茶葉強縣,現在他也在做研發,把鑄劍的工藝用來制作茶刀。這些撬茶餅的茶刀,被他打造得熠熠生輝。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編輯張尋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