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內各類機構都已經陸續發布高校排行榜,由于各個機構參考的指標有所不同,導致大學之間的排名會存在明顯差異。
我們主要分析GDI機構發布的2025年度中國大學排行榜。該份榜單主要以辦學條件、人才培養、科研與社會服務、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評價指標。
這里面著重考察到學校的生源質量、雙一流學科建設,就業率和深造率、師生比、科研團隊和科研平臺等數據。這些都是學生和家長非常關心的核心因素。
因此,這份排名總體來說學術參考價值有限,但確更符合學生的高考填報邏輯,所以也是很值得推薦給2025年即將要參加高考的學生。
2025年中國高校100強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今天主要介紹這份榜單的前100名情況。具體網單已經放在文章后端,時間寶貴的學生和家長可以直接翻看。
2025年最強的10所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通過整份榜單來看,華東五校格局已經徹底發生變化。中國人民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都已經領先于南京大學。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
南京大學主要優勢都集中在傳統文科和理科,引以為傲的理科則是集中在天文學、地質學和化學領域,國家級科研獎項和重點人才培養方面略顯不足。
中國人民大學雖然是文科類高校,但學校的學科體系完善,超過10個學科都能并列全國第一,包括競爭極為激烈的法學、經濟學、工商管理等學科。
即使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沒有理工類專業那樣的技能,但畢業生就業質量很高,到國家黨政機關和金融系統工作比例很高所以在本次排名中占據極大優勢。
華中科技大學最近10年進步都很明顯,整體來說都保持在前10名,即使在國際榜單也是如此,所以該校的發展還是很值得關注。
第11名到第20名分別是: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
四川大學的進步極為明顯,如今都已經能位居全國第14名。該校的口腔醫學和臨床醫學等專業都極強,此外還有高分子材料、核物理等學科都位居全國前列。
天津大學的排名竟然能超越哈爾濱工業大學,確實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哈工大如今發展得如日中天,高考生源質量和辦學經費等都能挺進全國前十。
天津大學自身優勢同樣突出。學校一直專注于工科發展,工科所有的學科都能達到優秀的程度,這一點能碾壓哈工大。在第五輪的學科評估中,整體表現也好于哈工大。
因此,天津大學的學科精度很高,科研成果也極為豐富,只是沒有像哈工大的航空航天類成果那樣更受關注。相對來說,這是一所低調發展的985高校,性價比更高。
吉林大學能挺進全國20名,主要還是得益于其極強的人才培養體系。雖然吉林大學的生源質量不高,但是培養出大量的院士和大學校長,多次獲得國家三大獎等,都是出色表現。
第21名到第30名,分別是:中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重慶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都是國防類高校,但是在榜單里面得分并不高。主要是因為這兩所高校的項目和國防研究所有合作,并不是高校自己獨有的研究成果。
211高校里面的鄭州大學,竟然能位居全國第34名,在純211高校里面的位置第一。鄭州大學的規模優勢較為明顯,包括學科體系、師資規模、總體的科研項目等都較為突出。
相對來說,985高校里面的東北大學退步則較為明顯,在全國僅排名42。學校這些年人才流失較為嚴重,科研經費在985高校里面倒數,也影響到學校發展。
總體評價
“雙非”高校里面的浙江工業大學位居全國第56名,江蘇大學位居全國第62名,深圳大學位居全國第66名。這三所高校都已經達到上游211高校水平。
整體來說,規模較大的高校在排名當中的優勢較為明顯。目前各地的高校都在加強醫學院和新工科建設,也是為了彌補在排名當中的劣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