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起,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發起持續四天的大規模空襲,打擊目標包括雷達、導彈基地及領導層,并宣稱擊斃多名高層。胡塞武裝隨即反擊,24小時內兩次襲擊美軍“哈里·杜魯門”號航母,發射導彈和無人機,但美方稱“未造成實質性威脅”。特朗普指責伊朗幕后支持胡塞,伊朗則否認關聯。聯合國呼吁克制,中國外交部主張對話解決,而紅海航運危機已導致蘇伊士運河收入腰斬。
胡塞武裝控制也門三分之一領土及紅海關鍵港口,以封鎖以色列船只、聲援巴勒斯坦為旗號,長期襲擾紅海航道。美國試圖通過軍事打擊逼伊朗重返核談判,但地區局勢螺旋升級,油價波動,中東戰爭風險驟增。
胡塞武裝并非“孤軍奮戰”,伊朗隱身操盤實為戰略博弈
表面上,胡塞武裝孤立無援,但細究其武器來源和戰術體系,伊朗的影子無處不在。盡管伊朗公開否認支持,但胡塞武裝的反艦導彈、無人機技術明顯帶有伊朗軍工特征。例如,2023年11月胡塞發射的導彈精準度遠超其自研能力,而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的警告——“若受威脅將毀滅性回應”——實為對美軍的戰略威懾。
伊朗的“隱身支持”實為中東代理人戰爭的標準劇本。通過胡塞武裝消耗美軍,伊朗既避免直接沖突,又能牽制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資源。正如美國防長赫格塞斯所言:“伊朗支持胡塞武裝太久,必須收手。” 這種“不承認、不否認”的策略,讓胡塞武裝成為伊朗撬動地區局勢的杠桿。
胡塞武裝“硬剛”美軍,圖的是中東話語權而非單純復仇
多數分析認為胡塞武裝襲擊美軍是為報復空襲,但其深層目標實為爭奪中東政治話語權。胡塞武裝自2023年巴以沖突后高調介入,以“支持加沙”為旗幟,將自身塑造為阿拉伯世界的“抵抗先鋒”,借此突破也門內戰的局限,吸引地區民意支持。
例如,胡塞武裝重啟對以色列船只的封鎖,并宣稱“只有加沙獲援助才停火”,成功將自身行動與巴勒斯坦問題捆綁,迫使美國陷入道義困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秦天指出,美軍打擊胡塞武裝反而刺激以色列采取更激進政策,進一步撕裂中東陣營。這種“以小博大”的輿論戰,正是胡塞武裝謀求地區影響力的關鍵。
胡塞武裝能“持久戰”,因美國戰略自縛手腳
美國宣稱要“徹底摧毀胡塞武裝能力”,但其軍事行動受三重制約:一是避免地面戰,僅依賴空襲難以根除游擊勢力;二是顧忌伊朗反應,不敢擴大打擊范圍;三是國際輿論壓力,聯合國和多國呼吁停火。
胡塞武裝控制區多山地,武器分散隱蔽,且擁有紅海沿岸戰略縱深。2024年美英多次空襲未能阻止其襲船行動,此次美軍擊落11架無人機卻未傷及航母,暴露了“高成本攔截低價值目標”的戰術困境。正如俄專家西夫科夫所言:“美軍打開潘多拉魔盒,中東所有基地都將陷入危險。” 胡塞武裝的持久力,恰恰源于美國“既要打、又怕輸”的矛盾心態。
胡塞武裝與美軍的對抗,本質是中東權力重構的縮影。伊朗的幕后布局、胡塞的話語權爭奪、美國的戰略掣肘,共同編織了一張比軍事更復雜的網。而真正的輸家,或許是紅海航線上那些被迫繞道的商船,以及也門土地上無聲承受戰火的平民。
#胡塞武裝孤軍抗美謎團#
(消息來源:鳳凰網、新華社、環球時報、新浪財經等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