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的清華人永遠奮進在改革道路上
——清華大學114周年校慶獻辭
校黨委書記 邱勇 校長 李路明
四月的清華園,水木滋榮、氣象萬千。在清華大學即將迎來114歲生日之際,我們謹代表學校向海內外廣大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來關心支持我校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2024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號角,全國教育大會鋪展開建設教育強國的壯美圖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清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奮發作為、持續突破,在發展中謀劃推進新的改革,一起經歷了一個個難忘動人的清華時刻,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2024年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姚期智院士回信,高度評價了他回國二十年來在清華傾心育人、潛心學術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的崇高精神。清華園是人才干事創業的樂土熱土。過去一年,人才強校核心戰略深入實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53個院系編制了2030學科和隊伍建設規劃。高華健、陳德亮、李菂、弗拉基米爾·馬克維奇、深谷賢治等世界級人才全職加盟。尼古拉·萊舍提金教授獲中國政府友誼獎。2名教師入選學校第三批文科資深教授。
2024年6月24日,薛其坤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清華牽頭的9個項目獲國家科技三大獎,其中一等獎2項,居全國高校首位,交出了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最新答卷。清華園是創新創造活力迸發的學術高地。過去一年,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自然》《科學》正刊論文25篇,位列全國高校首位、全球大學第六位。研制出全球首款基于原語的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讓機器視覺計算如虎添翼。研發了國際上首款大規模通用智能光計算芯片“太極”,開辟智算解決方案的新賽道。新一代介觀活體顯微儀器問世,讓腦神經細胞全景式動態成像成為現實。成功發射全球首顆中軌天基網絡衛星,智慧天網創新工程邁出關鍵第一步。拉格朗日填充分類問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引領了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校釋》系列叢書,承辦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古典智慧與數智時代”分論壇,清華文科的學術影響力持續增強。
2024年8月14日,新入學本科生在開學第一天就全部配備上清華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成長助手“清小搭”。清華園是青年學子筑夢追夢、成長成才的地方。過去一年,成立篤實書院、至善書院,推進顛覆性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施,推出192門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試點課程,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首次編制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加強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管理。建好思政“金課”,200多所高校的100多萬同學在云端與清華學生同上“形勢與政策”課。開展“我愿以身許國 投身復興偉業”主題教育活動,紀念鄧稼先誕辰100周年。原創話劇《馬蘭花開》完成第一百場公演,粵語版在香港上演。弘揚“無體育,不清華”精神,田徑隊實現首都高校學生田徑運動會“十五連冠”,男籃獲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全國總冠軍。營造“有美育,更清華”環境,學生藝術團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一等獎2項,藝術博物館獲評2024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形成“愛勞動,最清華”氛圍,全年近3萬人次學生參與勞動崗位鍛煉。2024屆畢業生赴西部和東北地區就業人數較上年增長16.5%,新一代清華人滿懷豪情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2024年9月12日,清華大學與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服務西部大開發戰略。清華始終把服務社會作為重要職責使命。過去一年,加快推動校地合作研究院轉型發展,高效高可靠高性價比的氣動式波浪能發電成套裝備等一批重大成果成功轉移轉化。圓滿完成第九屆亞冬會會徽、吉祥物、主火炬塔與色彩系統等設計任務。清華大學南口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一期交付使用。與海淀區攜手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加快推進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積極融入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2024年11月,清華大學與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簽署“中拉青年應對全球挑戰項目”合作備忘錄,被納入習近平主席對巴西國事訪問成果。清華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過去一年,全校師生因公出國出境交流同比增長25%,其中學生以10395人次創歷史新高。設立國際交流中心,完善海外基地(中心)管理機制,積極推動大學聯盟發展。持續辦好世界和平論壇、世界衛生健康論壇等高層次平臺。承辦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引領人工智能賦能人才培養,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注入新動力。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的交流合作。2024年11月27日,清華牽頭7所高校組成的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抵達臺灣,展開九天八夜的參訪活動。在一次次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對話中,匯聚起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的青春力量。
2024年12月24日,學校召開全校黨建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清華園是黨的旗幟高高飄揚的堅強陣地。過去一年,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統籌推進學黨紀、轉作風、抓整改、促發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并落細落實,校領導班子帶頭嚴格執行、公開承諾踐諾。首次組織全校600余名中層干部和全體校領導在中央黨校集中封閉一周,專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校黨員集中培訓質效雙升,理論武裝更深更實。守牢宣傳思想陣地,針對“清華80%畢業生出國”等涉校謠言持續推出辟謠文章,開展“歸國清華人”系列宣傳報道,讓清華好故事傳得更開更廣。全校各級黨組織堅持嚴的標準、錘煉實的作風,黨的領導全面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黨政協同更加有力,校園氛圍更加風清氣正,廣大師生員工團結一心、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加振奮。
2024年12月31日,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清華大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清華園里永遠吹改革的春風。過去一年,深入推進“思政實踐”課建設、學生思政工作隊伍建設、考試招生體制機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職工隊伍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改革。深化機構改革,成立獨立的采購管理中心、國內合作處、黨委教師工作部、學科規劃與建設辦公室、科學博物館等機構。完善學科布局,成立心理與認知科學系、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人工智能學院、統計與數據科學系,獨立設置外國語言文學系。制定實施《關于服務金融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重構清華醫學體系,在北京市支持下規劃建設醫學園區,清華醫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走過114年風雨歷程的清華正處在加快發展、大有作為的最好時期,全校師生正意氣風發開啟新的十年征程。我們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永遠奮進在改革道路上,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遘此春景,既茂且長。”校慶是清華人共同的節日,母校永遠是校友們溫暖的家,歡迎廣大校友回家!
世界地球日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聚合“新材料”勢能,共筑可持續未來
科技金融如何助力“大國崛起”?
“大灣區青年創新對話論壇”這樣說……
清華文化 | 從“清華的風格”談起……
轉自“清華大學”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