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爆護是每個垂釣愛好者的夢想,而爆護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先發個視頻到社交平臺或朋友圈當中。
這是釣魚佬的一貫操作。
但有時候漁獲太多,也可能引發爭議和誤解。
2025年4月20日,安徽一位釣友,因釣獲大量紅尾魚,將漁獲曬到網絡上后被網友質疑“泥鰍釣”,有當地網友怒不可遏,聯系小編提供素材,我們也在第一時間發文,講述了此事。
看看這位釣友的漁獲,數量確實驚人。
但小編要自我檢討一下,我們在發文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在沒有掌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依靠推理懷疑這位釣友疑似使用了泥鰍釣魚。
因為,有網友在評論區質疑這位垂釣者是“泥鰍黨”,這位釣友并沒有自我澄清,導致小編認為其用泥鰍釣魚的可能性很大。
文章發出后,當事釣友第一時間聯系到了我們,并說明了情況:
自己根本沒有使用泥鰍釣魚,主要是因為資源太好,3個人花了十幾個小時,一共釣獲了40多條紅尾,沒想到被網友質疑為“泥鰍釣”。
當事釣友再三表示,自己知道泥鰍釣魚的后果,垂釣的時候絕沒有使用泥鰍,只是在發視頻的時候沒有解釋清楚,被懷疑為“泥鰍釣”。
3個人釣了十幾個小時,一共釣獲40多條魚,在資源好的地方,這個釣獲量其實并不算夸張。但釣友在發視頻的時候,沒有講清楚這些魚到底是幾個人釣到的,讓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一個人的釣獲量,從而引發了不必要的誤解。
而且,小編在描述漁獲量的時候,表述不夠準確,加劇了這一誤解。待事情溝通清楚后,才發現原來是一場誤會。
隨后,我們第一時間向當事釣友致歉溝通,并撤回了推文。
但這件事也帶給小編一些思考,網友們為何對“泥鰍釣魚”如此反感?休閑垂釣如何發展,才符合大多數釣友的利益?
關于“泥鰍釣魚”的危害,相信不必再做過多贅述,使用泥鰍打窩或掛鉤釣魚,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紅尾、翹嘴等掠食魚類搶食,釣手如果這個時候再用路亞竿或串鉤,釣獲量往往十分驚人,久而久之,必將導致一片水域中的掠食魚類陷入枯竭。
正因為此,各個地方都對泥鰍釣魚說“不”,使用這種釣法,嚴重的可能要進班房。
因為使用“泥鰍釣”的人,漁獲量是普通人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導致資源分配不公,大家心里面不平衡,越來越多的人忍不住誘惑,也加入了泥鰍釣魚的行列。
這是造成“泥鰍釣”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
正常垂釣的釣友,對此意見很大,甚至談“泥鰍”色變,看到有人大量曬漁獲,就推測為“泥鰍黨”,導致釣友群體之間的“鄙視鏈”加劇,甚至相互攻擊。
在現實中,大部分釣友們往往都會有一個想當“顯眼包”的心態,爆護之后一定要曬出了,甚至將幾個人的釣獲放到一起,發朋友圈、發視頻。
對釣友來說,這是人之常情。
時間長了,難免給人一種“釣魚不比捕撈差”的心理暗示,讓整個垂釣群體陷入被動甚至“背鍋”的局面。
大家看一看,近年來一些人對垂釣者的評論有多么離譜。比如湖北某地的一位張姓工程師,曾稱“釣魚人一天釣上千斤魚很正常”。
重慶一位大學教授也表示:“休閑垂釣,是影響禁漁秩序的主要矛盾!”
這些觀點,對休閑垂釣的正常發展是不利的。但在這一過程中,有些釣友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泥鰍釣”、“錨魚”、“串鉤釣”、“海竿陣”等垂釣行為,都對釣魚人的形象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背鍋的卻是大部分釣魚人。因此,小編再次呼吁全體釣魚愛好者:
釣魚一定要“留大放小”:魚苗直接放生,抓大放小才能細水長流。
自覺抵制不合規的釣法: 泥鰍黨、可視錨魚器、電魚工具,咱們可是碰都別碰!
保護資源合理索取:釣到魚帶回家吃無可厚非,但要記住夠吃即可,不要純粹為了“吃”而去過度索取資源。
大家記住: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河里有魚,心里有尺,這才是釣魚人的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