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好好走一走了?不是那種低頭刷手機的慢悠悠散步,而是邁開大步、有點微喘的快走。最新研究告訴你,這種簡單的運動可能正在悄悄保護你的心臟,幫你遠離一種常見卻危險的毛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離我們并不遠
心律失常,聽起來有點專業,其實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出了問題。可能是心跳快得像在跑百米(心動過速),慢得像在“偷懶”(心動過緩),或者像心房顫動這樣亂了節奏。別覺得這很遙遠,《心臟》雜志的研究說,單是心房顫動,全球患者在2019年就接近6000萬,30年間翻了一倍!更別提它還可能增加心臟病、猝死甚至殘疾的風險。
好消息是,科學家發現,快走這個幾乎零成本的運動,竟然能顯著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不僅如此,它對女性、60歲以下、非肥胖人群和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尤其明顯。是不是有點心動了?別急,咱們慢慢拆解。
快走,到底有多“快”?
研究來自英國生物銀行,追蹤了42萬多人,平均年齡55歲,女性占一半以上。他們把步行速度分了三檔:
慢速:每小時不到4.8公里,相當于逛街的節奏。
平均:每小時4.8-6.4公里,稍微有點出汗。
快速:每小時超過6.4公里,感覺心跳加速但還能聊天。
結果呢?快走的人比慢走的人,心律失常風險低了43%,心房顫動風險低了46%,其他亂七八糟的心律問題也低了39%。更牛的是,研究還發現,快走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每天多花點時間快走,心臟可能偷偷給你點個贊。
為什么快走這么神奇?
科學家說,快走能降低心律失常風險,部分原因是它能“管住”身體里的代謝和炎癥。快走的人通常腰圍更細、血糖更穩、血脂更健康,身體的炎癥水平也更低。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幕后推手”,而快走就像一個“調解員”,讓它們消停下來。
更有意思的是,快走的效果因人而異。女性、年輕人、非肥胖人群,還有那些有高血壓或慢性病的人,收益最大。這可能因為他們的身體對運動的反應更敏感,或者快走幫他們彌補了健康上的“小短板”。
快走族的生活方式,藏著健康密碼
研究還發現,快走的人往往生活方式更健康。他們抽煙喝酒少,飲食更規律,住在環境更好的地方,甚至握力都更強(這說明肌肉力量也不錯)。這提醒我們,健康不是單一的“運動開關”,而是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快走,可能只是他們健康生活的一個縮影。
快走,真的適合每個人嗎?
別急,這研究也有局限。它是觀察性研究,只能說快走和心律失常風險低有關,但不能百分百證明“快走一定能防病”。而且,數據主要來自白人,年齡偏中老年,自報的步行速度可能也有點偏差。所以,具體到你身上,還得結合自己的情況。
不過,拋開這些“學術細節”,快走的魅力在于它簡單、接地氣。無需健身房會員卡,也不用花哨裝備,一雙舒服的鞋、一個安全的步道,就能開走。更重要的是,它不僅護心,還能減肥、降壓、改善心情,簡直是“多功能神器”。
快走小貼士,馬上用起來!
想試試快走?幾招幫你快速上手:
找對節奏:走得比平時快點,感覺心跳加速但不喘得說不出話。可以用手機計步器測速,瞄準每小時6公里以上。
循序漸進:剛開始別太猛,試試每天20分鐘,慢慢加到30-40分鐘。
選好時間和地點:清晨或傍晚,找個空氣好、人少的公園或小區步道。
穿對裝備:一雙合腳的運動鞋,能減少膝蓋和腳踝的壓力。
加點樂趣:聽聽音樂、播客,或者約上朋友一起走,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最后,想問問你
快走聽起來是不是比跑步、健身房低調得多,卻又實用到不行?你是不是也想試試,每天抽出半小時,邁開腿,給心臟一點愛?或者,你已經有快走的習慣了?來留言區說說,你平時怎么走,走了多久,感覺身體有啥變化?說不定你的經驗能激勵更多人動起來!
健康,從邁出第一步開始。快走吧,別讓心臟“偷懶”!
參考資料:Qin, P., et al. (2025). Association of self-reported and accelerometer-based walking pace with incident cardiac arrhythmia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UK Biobank. Heart. doi.org/10.1136/heartjnl-2024-3250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