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有時會犯錯或變得懶惰,這時烏龜就會抓住機會。”
本月初,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次非公開會議上透露,位于戈壁沙漠的釷基熔鹽核反應堆已成功運行。據報道,該團隊去年6月已實現“滿功率運行”,最近又成功在反應堆通電狀態下重新裝載了燃料——這在世界尚屬首次。
知識科普:當前人工產生核裂變反應最常見的材料就是鈾元素。不管是原子彈還是現在各國使用的核電站,使用的基本都是鈾235。
因此釷基熔鹽核反應堆是核能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世界核協會表示,釷是一種比鈾更容易獲取但更難武器化的替代品。該協會指出,“釷基熔鹽核反應堆燃料是用于非法制造爆炸裝置的裂變材料的劣質來源。”
釷基熔鹽核反應堆是一個兩兆瓦的研究裝置,設計使用熔鹽作為燃料載體和冷卻劑。理論上,熔鹽反應堆(MSR)發生熔毀時的風險遠低于水基系統,因為熔鹽可以在更低的壓力下承載更大的熱能。
國際一份關于釷基熔鹽核反應堆(MSR)的報告指出,“使用熔鹽堆的一個潛在優勢在于燃料易于凍結”,因此“一旦容器或管道破裂……燃料就會擴散,從而增加其冷卻幾何形狀,直到達到凍結狀態,并最終被限制在該位置和形狀內。” 簡單來說,想象一下熔巖在空氣冷卻后緩慢地從山上滾落,重新變成巖石。
奇怪的是,釷基熔鹽核反應并非新鮮事物。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它們就在美國盛行一時,當時美國冷戰戰士投入近10億美元研發核動力隱形轟炸機。美國國會早在1961年就叫停了釷燃料飛機的研究,而鈾燃料幾乎成為了黃金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軍事潛力。
盡管被認為已經過時,但美國的釷基熔鹽核反應堆研究后來被公開,并成為中科院團隊工作的基礎。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徐宏杰說:
“美國把研究成果公之于眾,等待合適的繼任者,”
“兔子有時會犯錯,或者變得懶惰。這時候,烏龜就抓住了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